科視神器:邊緣融合進入智能AI時代

2018年6月5日至8日,2018亞洲景點博覽會上,著名工程投影設備與方案商科視展出了Christie Mystique Install重大更新——Mystique Install – Large Scale Experience (LSE) 版本。這一工具可以用於多投影陣列,哪怕是複雜3D表面上的“配置、對齊、變形和融合” 的調試自動化操作。業內人士稱,這意味著複雜投影應用工程調試過程“智能化”的大門已經開啟。

攝像頭在投影機工程上的妙用

科視自動邊緣融合系統(Mystique Install – LSE)的基本工作過程是,通過檢測投影機或攝像頭的任何變化,利用攝像頭校準系統,自動修正融合圖像。即,攝像頭是這個系統之中最重要的“新增組件”。其實,在投影圈,利用目前性能越來越高、價格越來越低的攝像頭,實現新功能是非常流行的技術。

科视神器:边缘融合进入智能AI时代

早在10年前,已經有投影廠商,利用攝像頭技術,實現“隔空觸控”的投影應用。甚至,攝像頭可以被集成在投影機內部,發明出“自動電子白板”功能的投影機。這種投影應用和投影產品,是攝像頭攝影與“動作捕捉軟件”共同構成的“黑科技”,可以滿足獨特的“無法配備觸控屏幕”的投影顯示應用的“互動”需求。更甚至,基於CCD技術,廠商還曾經發明出一種新的“交互白板”產品。(這種產品目前基本被紅外白板取代。)

近三、五年來,投影機+攝像頭的應用進一步升級,被廣泛應用在了“微型投影機”產品上,成為高端“自動對焦、自動梯形校正”的神器。

微投自動對焦功能最初的方案是用激光測距的方式,標定鏡頭和屏幕的距離,在利用查表的方法確定鏡頭的“焦段位置”。這種方法實現簡單、成本低廉,但是無法在系統老化之後,實現精準對焦。目前更多的自動對焦投影機,採用“攝像頭畫面分析——鏡頭步進式嘗試調整”的方式自動對焦。這一技術結合了圖像傳感器和圖像清晰度分析算法,能夠實現對即時狀態下投影系統的精確自動對焦。

從以上攝像頭與投影應用結合的案例可以看到,攝像頭的意義在於獲得“圖像”,而核心的功能實現則依賴“圖像處理算法”,屬於“多媒體數據分析”的AI智慧產業。目前,科視進一步將這個技術體系,通過創新和深入開發,應用到更為複雜的多投影機、多攝像頭傳感器、“3D邊緣融合”這種工程難度最高的投影應用場景中,代表了信息技術在投影應用創新中的嶄新開發高度。

工程顯示的大痛點:調試

對於邊緣融合工程,為何要引入“自動化”系統呢?這與“系統調試”是現代工程顯示中“最耗時”的工作,這一行業痛點“緊密相關”。

一方面,在複雜顯示工程中,不僅僅是投影顯示、亦包括小間距LED顯示、DLP或者液晶拼接單元顯示,始終面臨“屏幕平整度機械精調”、“亮度一致性精調”、“色溫一致性調整”、“非同步衰老導致的系統頻繁維護調試”等工程部署問題。這些問題,從解決問題的方法看,並不複雜;但是從工作量看,一個大屏工程可能一半或者三分之二的工程時間、以及半數左右的後期維護成本與“調試”相關。

另一方面,近年來複雜“工程顯示”應用市場日益壯大。每個工程大屏系統,例如3D建築投影和景觀效果投影融合中,設備的數量、顯示面的複雜度大大增加,這也提升了這類似程顯示系統的“實施難度”。以邊緣融合投影為例,兩臺設備的融合帶只有1條,但是4臺設備的2*2融合,則有四道融合帶——隨著設備增多,調試複雜性成幾何級數增長。

“調試”是工程顯示的實施痛點,但是調試真的有“很大的技術含量嗎”?答案卻是否定的。因為調試無外乎包括對齊、對焦、亮度一致、色彩一致等要求。諸多調整變化,不過是在現場需求、各臺設備的允許值之間計算出“最優的方程解”:從技術角度看,二元方程組和n元方程組的解法不存在根本差別,只是計算量變成了天文數字:利用計算機算法和自動化技術,恰最適合從“繁重重複勞動中解放出勞動者”——解決調試之“繁”,讓工程調試人員不再總是喊“煩”。

可以說,自動化的調試設備和技術的應用是工程顯示行業不斷進步發展的必然需求。實現諸如邊緣融合自動化調試的方法,無外乎如何感知實際效果、對實際效果做出科學分析、形成系統的調節方案等工作,隨著攝像頭產品的技術進步、價格大幅度下降(幾十元、幾百元的攝像頭和數萬、數十萬的工程投影機比較,價格幾乎可以忽略);以及圖形識別的算法、AI技術的進步,自動邊緣融合調試技術的出現,亦是信息技術與現實工程結合的必然結果。

新技術推動複雜融合工程“便捷”化

採用神奇的科視Mystique Install – LSE技術,能做什麼呢?答案是,這將改變傳統邊緣融合系統實施過程中和維護過程中“最耗時”的工作。

Mystique Install – LSE可以實現自動修正融合圖像。包括在3D表面、平面屏幕和弧形或者球形屏幕上,配置、對齊、變形和融合複雜的多投影陣列。這一工作不需要傳統的屏幕“標記”,即系統完全利用真實影像實現自動的邊緣融合和3D投影調試;不依賴任何物理的屏幕記號、或者特殊的調試畫面。這種功能大大提升了工程實時的效率,尤其是對於租賃性工程、臨時應用工程,意味著高效的構建應用體系,避免“時間困難”導致最終顯示不達預期。

同時,Mystique Install – LSE也是一個“實時”的調試系統。軟件可以在內容播放時自動掃描並檢測出沒有對齊的融合圖像,秒級時間瞬時重新校準。且完全依賴於現場畫面,調試工作不會干擾視覺體驗,不會出現測試圖案,觀眾不會察覺到任何變化。這意味著客戶不需要高成本的停機時間,十分適合如體育賽事、現場活動、臨時應用等投影機可能被碰擊,或在長時間運行後出現畫面衰減的情況。

所以,科視這一新技術,不僅是對“工程實施的解放”,也是對“工程維護的解放”,更是對“長期高效顯示體驗的‘保鮮’”。用科視Christie產品經理Curtis Mutter的話說就是,“無需專業技能,就可每天保持完美圖像。”——即“保護您的畫面”!而要體驗這種良好的新AI化的投影融合工程,最快在今年7月就能得到“上市版”的“神助攻”。

物聯網和智能會是工程顯示“新”亮點嗎

科視嶄新的智能融合套裝,讓傳統複雜投影工程中“最複雜”的部分,變成了“最簡單”的部分。攝像頭傳感器和多媒體智能處理算法構成的核心創新,更可以給整個工程顯示行業以嶄新的啟迪。

一方面,調試是所有類型的工程顯示系統都需要的“最繁瑣”過程一致。科視也正式的提到,其投影融合調試技術產品完全適用於“第三方投影設備”。相信,隨著這種新技術應用便捷性在實踐中被客戶認可,各種工程顯示產品都會逐漸進入“可智能化”調試時代。

另一方面,科視這種創新,發散了工程顯示行業創新的邊界。例如,是不是可以設計在“動態屏幕”上的投影工程;是不是可以利用更多種類的傳感器和物聯網技術實現大屏系統工況的自動化控檢;是不是可以進一步發掘包括攝像頭等傳感器提供的原始數據的價值,創造新的顯示應用模式;是不是可以進一步挖掘客戶的潛在工程顯示應用需求,利用智能技術、物聯網等開拓工程顯示軟件硬件創新的新產品?

總之,科視的實踐表明,不僅僅是核心顯示技術的創新能夠成為改變行業傳統應用形態的標誌性節點;外周應用過程的技術革新也可以改變工程顯示行業的應用形態,成為標誌性的節點創新。後者更應該成為智能技術、物聯網技術等高速發展時期,工程顯示行業供應商們關注和研究的重點,成為“核心顯示性能過剩”狀態下,行業發掘新競爭力的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