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蟲害圖譜

水稻原產亞洲熱帶,在中國廣為栽種後,逐漸傳播到世界各地。按照不同的方法,水稻可以分為秈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我國科學家袁隆平對雜交水稻的研究作出了巨大貢獻,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水稻所結稻粒去殼後稱大米或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都以大米為食。大米的食用方法多種多樣,有米飯、米粥、米餅、米糕、米線等。水稻除可食用外,還可以釀酒、製糖作工業原料,稻殼、稻稈也有很多用處。

水稻病蟲害圖譜

水稻常見病害

1、惡苗病由半知菌亞門串珠鐮孢引起的真菌性病害。病穀粒播後常不發芽或不能出土。苗期發病病苗比健苗細高,葉片葉鞘細長,葉色淡黃,根系發育不良,部分病苗在移栽前死亡。在枯死苗上有淡紅或白色黴粉狀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

水稻病蟲害圖譜

本田期發病:節間明顯伸長,節部常有彎曲露於葉鞘外,下部莖節逆生多數不定鬚根,分櫱少或不分櫱。剝開葉鞘,莖稈上有暗褐條斑,剖開病莖可見白色蛛絲狀菌絲,以後植株逐漸枯死。溼度大時,枯死病株表面長滿淡褐色或白色粉黴狀物,後期生黑色小點即病菌囊殼。病輕的提早抽穗,穗形小而不實。抽穗期穀粒也可受害,嚴重的變褐,不能結實,穎殼夾縫處生淡紅色黴,病輕不表現症狀,但內部已有菌絲潛伏。

水稻病蟲害圖譜

2、稻瘟病由半知菌亞門灰梨孢屬引起的真菌性病害。主要為害葉片、莖稈、穗部。因為害時期、部位不同分為苗瘟、葉瘟、節瘟、穗頸瘟、穀粒瘟。苗瘟發生於三葉前,由種子帶菌所致。病苗基部灰黑,上部變褐,捲縮而死,溼度較大時病部產生大量灰黑色黴層,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水稻病蟲害圖譜

葉瘟在整個生育期都能發生。分櫱至拔節期為害較重。由於氣候條件和品種抗病性不同,病斑分為四種類型。1、慢性型病斑開始在葉上產生暗綠色小斑,漸擴大為梭菜斑,常有延伸的褐色壞死線。病斑中央灰白色,邊緣褐色,外有淡黃色暈圈,葉背有灰色黴層,病斑較多時連片形成不規則大斑,這種病斑發展較慢。2、急性型病斑在感病品種上形成暗綠色近圓形或橢圓形病斑,葉片兩面都產生褐色黴層,條件不適應發病時轉變為慢性型病斑。3、白點型病斑感病的嫩葉發病後,產生白色近圓形小斑,不產生孢子,氣候條件利其擴展時,可轉為急性型病斑。4、褐點型病斑多在高抗品種或老葉上,產生針尖大小的褐點只產生於葉脈間,較少產孢,該病在葉舌、葉耳、葉枕等部位也可發病。

水稻病蟲害圖譜

節瘟常在抽穗後發生,初在稻節上產生褐色小點,後漸繞節擴展,使病部變黑,易折斷。發生早的形成枯白穗。僅在一側發生的造成莖稈彎曲。

水稻病蟲害圖譜

水稻病蟲害圖譜

穗頸瘟初形成褐色小點,放展後使穗頸部變褐,也造成枯白穗。發病晚的造成秕穀。枝梗或穗軸受害造成小穗不實。

水稻病蟲害圖譜

水稻病蟲害圖譜

穀粒瘟產生褐色橢圓形或不規則斑,可使稻穀變黑。有的穎殼無症狀,護穎受害變褐,使種子帶菌。

水稻病蟲害圖譜

3、白葉枯病由水稻黃單胞菌引起的細菌性病害。又稱白葉瘟、地火燒、茅草瘟。整個生育期均可受害,苗期、分櫱期受害最重,各個器官均可染病,葉片最易染病。其症狀因病菌侵入部位、品種抗病性、環境條件有較大差異。1.普通型:即典型的葉枯型症狀。一般在分櫱期後才較明顯。發病多從葉尖或葉緣開始,初現黃綠色或暗綠色斑點(見圖2),後沿葉脈從葉緣或中脈迅速加長擴展成條斑,可達葉片基部和整個葉片,病健交界線明顯,成波紋狀(粳稻,見圖3)或直線狀(秈稻,見圖4)。病斑黃色或略帶紅色,最後變為灰白色或黃白色,病部易見蜜黃色珠狀菌膿(見圖3-5)。2.急性型:主要在環境條件適宜品種感病的情況下發生。葉片病斑暗綠色,擴展迅速,幾天內可使全葉呈青灰色或灰綠色,最後變為灰白色,呈開水燙傷狀,隨即縱卷青枯,病部有蜜黃色珠狀菌膿。3.雕萎型:多在秧田後期至拔節期發生。病株心葉或心葉下1-2葉先呈現失水、青卷、爾後枯萎的症狀,隨後其他葉片相繼青枯。4.葉黃型:病株的較老葉片顏色正常,新出葉則呈均勻褪綠或黃色或黃綠色寬條斑,以後病株生長受到抑制。(此型目前國內僅在廣東省發現)。

水稻病蟲害圖譜

1.病株 2.病葉前期 3.病葉(粳稻) 4.病葉(秈稻) 5.病部菌膠 6.病原細菌

水稻病蟲害圖譜

田間受害狀4、立枯病分病理性立枯病和生理性立枯病2種。病理性立枯病是由半知菌亞門瘤座菌目鐮孢菌屬真菌侵染引起的。病理性立桔病:多發生於立針期至三葉期,病苗心葉枯黃,葉片不展,種子和莖基交界處常有黴層,莖基軟腐爛,根變成黃褐色。用手拔苗,秧苗莖基部斷裂,根系留在苗床裡。

水稻病蟲害圖譜

生理性立枯病:多發生在離乳期,其症狀表現為病苗葉尖無露珠,心葉上部葉片打綹,秧苗黃、瘦、弱,根部變褐色,根毛、白根減少或無根毛,用手拔髮病秧苗時,連根拔出。生理性立枯病主要是苗期管理不當造成的。

水稻病蟲害圖譜

5、稻曲病由半知菌亞門引起,屬真菌性病害。水稻生長後期在穗部發生的一種病害,該病病菌為害穗上部分穀粒,輕則一穗中出現1-5病粒,重則多達數十粒,病穗率可高達10%以上。病粒比正常穀粒大3-4倍,整個病粒被菌絲塊包圍,顏色初呈橙黃,後轉墨綠;表面初呈平滑,後顯粗糙龜裂,其上佈滿黑粉狀物。

水稻病蟲害圖譜

6、稻粒黑粉病由狼尾草腥黑粉菌為害水稻穀粒的一種真菌病害。主要發生在水稻揚花至乳熟期,只為害穀粒 ,每穗受害1粒或數粒乃至數十粒,一般在水稻近成熟時顯症。染病稻粒呈汙綠色或汙黃色,其內有黑粉狀物,成熟時腹部裂開,露出黑粉,病粒的內外穎之間具1黑色舌狀凸起,常有黑色液體滲出,汙染穀粒外表。扒開病粒可見種子內局部或全部變成黑粉狀物。

水稻病蟲害圖譜

7、稻胡麻斑病由半知菌亞門稻平臍蠕孢引起的真菌病害。種子芽期受害,芽鞘變褐,芽未抽出,子葉枯死。苗期葉片、葉鞘發病多為橢圓病斑,如胡麻粒大小,暗褐色,有時病斑擴大連片成條形,病斑多時秧苗枯死。成株葉片染病初為褐色小點,漸擴大為橢圓斑,如芝麻粒大小,病斑中央褐色至灰白,邊緣褐色,周圍有深淺不同的黃色暈圈,嚴重時連成不規則大斑。病葉由葉尖向內乾枯,潮溼時,死苗上產生黑色黴狀物。葉鞘上染病病斑初橢圓形,暗褐色,邊緣淡褐色,水漬狀,後變為中心灰褐色的不規則大斑。穗頸和枝梗發病受害部暗褐色,造成穗枯。穀粒染病早期受害的穀粒灰黑色擴至全粒造成秕穀。後期受害病斑小,邊緣不明顯。病重穀粒質脆易碎。氣候溼潤時,上述病部長出黑色絨狀黴層。

水稻病蟲害圖譜

初期病葉

水稻病蟲害圖譜

穗部受害狀8、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病原為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毒。

水稻各生育期均可感病。1.苗期症狀 水稻植株表現為矮縮,葉色深綠,葉片僵直。2.分櫱期症狀 水稻植株矮縮,分櫱增多,葉片直立,葉色濃綠。

水稻病蟲害圖譜

3.拔節期後症狀 水稻植株表現嚴重矮化,高節位分櫱,葉色濃綠,葉片皺縮,莖杆上有倒生根和白色蠟條,嚴重時蠟條為黑色,不抽穗或抽半包穗,穀粒空秕。

水稻病蟲害圖譜

水稻常見蟲害1、稻飛蝨常見種類有褐飛蝨、白背飛蝨和灰飛蝨。稻飛蝨對水稻的為害,除直接刺吸汁液,使生長受阻,嚴重時稻叢成團枯萎,甚至全田死稈倒伏外,產卵也會刺傷植株,破壞輸導組織,妨礙營養物質運輸並傳播病毒病。

水稻病蟲害圖譜

白背飛蝨

水稻病蟲害圖譜

白背飛蝨群集為害

水稻病蟲害圖譜

灰飛蝨

水稻病蟲害圖譜

灰飛蝨成若蟲基部為害狀

水稻病蟲害圖譜

褐飛蝨長翅型成蟲和短翅型成蟲2、二化螟在分櫱期受害造成枯鞘、枯心苗,在穗期受害造成蟲傷株和白穗,一般年份減產3%-5%,嚴重時減產在3成以上。

水稻病蟲害圖譜

初孵卵塊(右)和即將孵化的卵(左)

水稻病蟲害圖譜

幼蟲

水稻病蟲害圖譜

成蟲3、三化螟三化螟為害造成枯心苗,苗期、分櫱期幼蟲啃食心葉,心葉受害或失水縱卷,稍褪綠或呈青白色,外形似蔥管,稱做假枯心,把卷縮的心葉抽出,可見斷面整齊,多可見到幼蟲,生長點遭破壞後,假枯心變黃死去成為枯心苗,這時其他葉片仍為青綠色。受害稻株蛀入孔小,孔外無蟲糞,莖內有白色細粒蟲糞。

水稻病蟲害圖譜

卵塊

水稻病蟲害圖譜

初孵幼蟲和幼蟲

水稻病蟲害圖譜

成蟲4、稻縱卷葉螟以幼蟲為害水稻,綴葉成縱苞,躲藏其中取食上表皮及葉肉,僅留白色下表皮。苗期受害影響水稻正常生長,甚至枯死;分櫱期至拔節期受害,分櫱減少,植株縮短,生育期推遲;孕穗後特別是抽穗到齊穗期劍葉被害,影響開花結實,空殼率提高,千粒重下降。

水稻病蟲害圖譜

卵粒放大

水稻病蟲害圖譜

幼蟲

水稻病蟲害圖譜

成蟲

水稻病蟲害圖譜

田間出現大量白葉表明該蟲進入4齡高峰期5、稻薊馬成、若蟲以口器銼破葉面,成微細黃白色斑,葉尖兩邊向內卷折,漸及全葉捲縮枯黃,分櫱初期受害重的稻田,苗不長、根不發、無分櫱,甚至成團枯死。晚稻秧田受害更為嚴重,常成片枯死,狀如火燒。穗期成、若蟲趨向穗苞,揚花時,轉入穎殼內,為害子房,造成空癟粒。

水稻病蟲害圖譜

成蟲6、稻癭蚊幼蟲吸食水稻生長點汁液,致受害稻苗基部膨大,隨後心葉停止生長且由葉鞘部伸長形成淡綠色中空的蔥管,蔥管向外伸形成“標蔥”。水稻從秧苗到幼穗形成期均可受害,受害重的不能抽穗,幾乎都形成“標蔥”或扭曲不能結實。

水稻病蟲害圖譜

成蟲

水稻病蟲害圖譜

田間危害狀7、稻苞蟲幼蟲吐絲綴葉成苞,並蠶食,輕則造成缺刻,重則吃光葉片。嚴重發生時,可將全田,甚至成片稻田的稻葉吃完。

水稻病蟲害圖譜

幼蟲

水稻病蟲害圖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