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樓詩話」王翼奇:綠痕廬吟稿(十九)

「小樓詩話」王翼奇:綠痕廬吟稿(十九)

常語勿注

詩詞注家於常語亦出注引前人句,動輒指為“化用”,殊誤讀者,如“斜陽獨倚西樓,遙山恰對簾鉤”,注家便謂為化用“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實則“獨倚”“簾鉤”皆常語,且與“獨上”“月如鉤”亦全無關涉也。又如“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注家又謂為化用“山川滿目淚沾衣”“刻意傷春復傷別”,不知“滿目山河”、“傷春”皆是常語,倘一涉字面相同,即為化用,斯濫矣!老杜“有待至昏鴉”,注引何遜“昏鴉接翅歸”,前人即質疑雲:“‘昏鴉’亦常語,何必引遜句?”(見《王直方詩話》)否則“枯藤老樹昏鴉”亦可指為化用何遜、杜甫,將伊于胡底!老杜另有“釣艇收緡盡,昏鴉接翅歸”,下句全借何遜,則不可不注。又,孟浩然“何時一樽酒,重與李膺傾”。杜甫“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字面相同者十之七,然二公偶同,既非互襲,更非後出者化用前出者,蓋“何時”“樽酒”“重與”均為常語,稍一組合, 即為相同之句,偶同者恐亦遠不止孟、杜二公也。至於襲套句式,又不同於用句意、用字面,亦不可動輒謂為化用。如歐陽修“鳥聲梅店雨,柳色野橋春”,明襲“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袁枚“折取一枝斑竹去,教人知道過瀟湘”,明襲“折取一枝城裡去,教人知道已春深”;“曾於青史見遺功”,明襲“曾於青史見遺文”:皆句式之襲套而已。

敕賜狂生

吾閩古多戇直之士,如北宋時柳永(崇安人)之公然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不異太白之“戲萬乘若僚友”。又有南宋王邁(字實之),仙遊人,嘉定中殿試,對策已有伉直之目,通判漳州,又以應詔直言為臺官所劾削秩,後復以朝對追論史彌遠擅權,詞氣過戇,帝以狂生目之。歸裡自稱“敕賜狂生”,與屯田之“奉旨填詞”真堪伯仲!其送溫陵(泉州)徐茂功西上詩云:“有司具眼柬(同‘簡’,擇也。)時髦,(髦字出韻,公殆以閩語讀之,誤為歌韻。)此士今才入網羅。好去南宮平步過,向來東閣閱才多。孤忠畎畝常憂國,大對軒墀莫主和。有問翁消息者,官非不愛奈狂何!”詩風平實,語意質直,洵如其人。“大對軒墀莫主和”,直陳政見,且以激勵後進。末句坦言“官非不愛”,然官與狂冰炭,因狂去官亦不足惜,快語尤可愛!

陳化成詩

陳化成提督江南,率部抗擊進犯之英艦,戰死吳淞,與林則徐同為吾閩在鴉片戰爭中可歌可泣之人物。民國四年三月十八日之《申報·自由談》選載其詩,不僅五七言律不愧作手,且感事憂時,大聲疾呼,振聾發聵。《嗚咽》雲:“嗚咽不成調,英雄血淚多。功名狂拔劍,事業愧提戈。何計除中飽,還虞倒太阿。一聲天欲裂:整頓舊山河!”三四聯抨擊時弊,呼喚改革,激昂慷慨,不讓定庵。《藥石》二章雲:“少年壯志立戎行,戰老無顏答聖王。拊髀已成千古恨,捫心初對一爐香。功名未了平生願,藥石難醫舉國狂。多少兒曹誰解脫,再來此地話滄桑。”“血濺徵袍志尚存,一場夢醒海雲昏。蠻夷滑夏英雄淚,草木悲秋古將魂。何限哀猿翻舊恨,無情啼鳥訴奇冤。莫非斯世真聾啞,耳是不聞口不言!”滿腔悲憤,洵是近代愛國詩之先聲。

緣情生髮

“長陵亦是閒丘壠,異日誰知與仲多”,寫仲山忽及長陵,由仲及季;“禰衡只有墳三尺,千古安眠鸚鵡洲”,寫疑冢忽及江洲,由曹及禰。雖均由學問而生髮,要亦緣情思而綺靡。論詩者謂為反襯,作詩者實無定法。大抵因情生文,如水之隨物賦形已耳。知此言詩,即隨園所謂“必以情”。必欲論法,則“緣情綺靡”、“必以情”,已直探驪珠,得詩之美學本質矣。嘗賦謁秋瑾墓七律,結聯雲:“橋畔忽憐蘇小小,更無人拜石榴裙。”寫秋俠墳忽及蘇小墓,因秋及蘇,所謂“忽憐”,亦猶“猛憶”,蓋搦翰至此,即有一種思緒聯翩而來,並未暇作取法前賢之想也。

詩須可頌

郭功父過杭自誦其詩,東坡雲:“十分詩也。”“七分來是讀,三分來是詩,豈不是十分也。”(見《王直方詩話》)雖為譏評,然詩之佳否,可誦不可誦要當為一種判別。李東陽雲:“詩必有具眼,亦必有具耳。”(見《麓堂詩話》)具眼觀其格調、章法、詞藻,具耳則聽其聲律、韻味也。勃洛克雲:“詩人是把文字和聲音結合在一起的人,詩人是和諧的兒子。”黑格爾謂“音節和韻是詩的原始的唯一的愉悅感官的芬芳氣息”,亦白居易所云“華聲”也。

集楚辭聯

嘗集《楚辭》中“鳳凰在(兮),雞鶩翔舞”(《九章·懷沙》)與“黃鐘譭棄,瓦釜雷鳴”(《卜居》)二語為聯。因思兩千餘年前對於“讒人高張,賢士無名”(亦《卜居》中語)之人才現象,其描繪之生動準確,抨擊之憤怒沉痛,有如此者,令人驚歎!

青衿綠裙

“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無論意象、語句,皆“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之傳遞。

語典事典

論典故者謂用事為事典,用語為語典。然如“蓴羹鱸膾”,既有張翰思歸之事,不能純以用語視之;“人面桃花”,字面可用,亦不惟用崔護題詩之事也。

綠痕廬吟稿(十九)

吉訶德堂雜詩(四)(三)

綠痕吟稿(三)

甌越人人走市場,姓資姓社費平章。

忽然擱筆緣何事,天語飛來贊小康。

——友人曾受命撰文評溫州模式。

海濤終古答天風,一劍霜寒國姓公。

亦有中宵尋母夢,回眸瞥見水仙宮。

——常夢廈門故居。近處有水仙宮,祀夏禹、屈原、伍子胥。

幾輩衣冠笑沐猴,新新人類更無儔。

自從君去錢塘後,剩與秋風共一樓。

——寄南行友人。

年來屢草椒花頌,恐被維譏大作家。

從君願唱蓮花落,低首嵊州吳鳳花。

——嵊州逢尹文欣學長。王維向人指王縉居處雲:“大作家在那邊。”

老俠如僧話夕陽,報仇報德兩難忘。

夢裡悲歌還擊築,也隨閱歷入蒼涼。

——紀夢。

盜物聽君入室深,弦徽不具漫知音。

家中長物休相笑,只有青氈與素琴。

——感事。

別後蒼茫世已更,偶談往昔若為情。

先生記得牛棚事,日誦敦降杜聿明。

——聽某先生談舊事。

吟詩邠老愁催稅,用字劉郎怯避糕。

破帽從今莫拈出,有人作賦不登高。

——讀李漁《不登高賦》。

青浦河邊埋斷鎬,陳坊橋上酹微波。

記得佘山巡夜否?一浜大雨正滂沱。

——與野馬浜農場諸友話舊,寄王英志。

九里松邊今世說,三生石上舊精魂。

一片傷心誰畫出,古來唯有趙王孫。

——與客漫話西湖。

大吏巍巍標學位,高僧赫赫論官階。

美人從此多青眼,攘攘熙熙亦盛哉。

魯魚帝虎點霜厓,高足名師孰可誇。

一個陳思一王植,更無八斗屬曹家。

——吳梅《詞學通論》“陳思王植”被點破為“陳思、王植”。

仙峰溫路記綢繆,蓮葉丁香語未休。

寫到柔情成拙筆,不堪言處付東流。

——王守楨兄治一印雲:“情到不堪言處,付與東流。”

虎眼熊腰六尺軀,少年俠骨類江湖。

忽生握瑾懷瑜想,滿紙春情倩我書。

——憶兒時夥伴洪少平。

潮陽子弟本同枝,頑劣聲名舉校知。

撮土與君曾八拜,不辭陪罰跪多時。

——兒時夥伴蕭桂來,小學與同班。

幽幽深巷小西園,陳氏從來有二難。

同到君家放學早,華元染指一嘗臠。

——兒時夥伴陳氏兄弟,忘其名。

妹較聰明兄較痴,一猶嫕婗一岐嶷。

君家住在三條巷,長憶相招上學時。

——兒時夥伴陳徵獅兄妹。

「小樓詩話」王翼奇:綠痕廬吟稿(十九)

本期審核:尚佐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