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楼诗话」王翼奇:绿痕庐吟稿(十九)

「小楼诗话」王翼奇:绿痕庐吟稿(十九)

常语勿注

诗词注家于常语亦出注引前人句,动辄指为“化用”,殊误读者,如“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注家便谓为化用“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实则“独倚”“帘钩”皆常语,且与“独上”“月如钩”亦全无关涉也。又如“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注家又谓为化用“山川满目泪沾衣”“刻意伤春复伤别”,不知“满目山河”、“伤春”皆是常语,倘一涉字面相同,即为化用,斯滥矣!老杜“有待至昏鸦”,注引何逊“昏鸦接翅归”,前人即质疑云:“‘昏鸦’亦常语,何必引逊句?”(见《王直方诗话》)否则“枯藤老树昏鸦”亦可指为化用何逊、杜甫,将伊于胡底!老杜另有“钓艇收缗尽,昏鸦接翅归”,下句全借何逊,则不可不注。又,孟浩然“何时一樽酒,重与李膺倾”。杜甫“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字面相同者十之七,然二公偶同,既非互袭,更非后出者化用前出者,盖“何时”“樽酒”“重与”均为常语,稍一组合, 即为相同之句,偶同者恐亦远不止孟、杜二公也。至于袭套句式,又不同于用句意、用字面,亦不可动辄谓为化用。如欧阳修“鸟声梅店雨,柳色野桥春”,明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袁枚“折取一枝斑竹去,教人知道过潇湘”,明袭“折取一枝城里去,教人知道已春深”;“曾于青史见遗功”,明袭“曾于青史见遗文”:皆句式之袭套而已。

敕赐狂生

吾闽古多戆直之士,如北宋时柳永(崇安人)之公然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不异太白之“戏万乘若僚友”。又有南宋王迈(字实之),仙游人,嘉定中殿试,对策已有伉直之目,通判漳州,又以应诏直言为台官所劾削秩,后复以朝对追论史弥远擅权,词气过戆,帝以狂生目之。归里自称“敕赐狂生”,与屯田之“奉旨填词”真堪伯仲!其送温陵(泉州)徐茂功西上诗云:“有司具眼柬(同‘简’,择也。)时髦,(髦字出韵,公殆以闽语读之,误为歌韵。)此士今才入网罗。好去南宫平步过,向来东阁阅才多。孤忠畎亩常忧国,大对轩墀莫主和。有问翁消息者,官非不爱奈狂何!”诗风平实,语意质直,洵如其人。“大对轩墀莫主和”,直陈政见,且以激励后进。末句坦言“官非不爱”,然官与狂冰炭,因狂去官亦不足惜,快语尤可爱!

陈化成诗

陈化成提督江南,率部抗击进犯之英舰,战死吴淞,与林则徐同为吾闽在鸦片战争中可歌可泣之人物。民国四年三月十八日之《申报·自由谈》选载其诗,不仅五七言律不愧作手,且感事忧时,大声疾呼,振聋发聩。《呜咽》云:“呜咽不成调,英雄血泪多。功名狂拔剑,事业愧提戈。何计除中饱,还虞倒太阿。一声天欲裂:整顿旧山河!”三四联抨击时弊,呼唤改革,激昂慷慨,不让定庵。《药石》二章云:“少年壮志立戎行,战老无颜答圣王。拊髀已成千古恨,扪心初对一炉香。功名未了平生愿,药石难医举国狂。多少儿曹谁解脱,再来此地话沧桑。”“血溅征袍志尚存,一场梦醒海云昏。蛮夷滑夏英雄泪,草木悲秋古将魂。何限哀猿翻旧恨,无情啼鸟诉奇冤。莫非斯世真聋哑,耳是不闻口不言!”满腔悲愤,洵是近代爱国诗之先声。

缘情生发

“长陵亦是闲丘垅,异日谁知与仲多”,写仲山忽及长陵,由仲及季;“祢衡只有坟三尺,千古安眠鹦鹉洲”,写疑冢忽及江洲,由曹及祢。虽均由学问而生发,要亦缘情思而绮靡。论诗者谓为反衬,作诗者实无定法。大抵因情生文,如水之随物赋形已耳。知此言诗,即随园所谓“必以情”。必欲论法,则“缘情绮靡”、“必以情”,已直探骊珠,得诗之美学本质矣。尝赋谒秋瑾墓七律,结联云:“桥畔忽怜苏小小,更无人拜石榴裙。”写秋侠坟忽及苏小墓,因秋及苏,所谓“忽怜”,亦犹“猛忆”,盖搦翰至此,即有一种思绪联翩而来,并未暇作取法前贤之想也。

诗须可颂

郭功父过杭自诵其诗,东坡云:“十分诗也。”“七分来是读,三分来是诗,岂不是十分也。”(见《王直方诗话》)虽为讥评,然诗之佳否,可诵不可诵要当为一种判别。李东阳云:“诗必有具眼,亦必有具耳。”(见《麓堂诗话》)具眼观其格调、章法、词藻,具耳则听其声律、韵味也。勃洛克云:“诗人是把文字和声音结合在一起的人,诗人是和谐的儿子。”黑格尔谓“音节和韵是诗的原始的唯一的愉悦感官的芬芳气息”,亦白居易所云“华声”也。

集楚辞联

尝集《楚辞》中“凤凰在(兮),鸡鹜翔舞”(《九章·怀沙》)与“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卜居》)二语为联。因思两千馀年前对于“谗人高张,贤士无名”(亦《卜居》中语)之人才现象,其描绘之生动准确,抨击之愤怒沉痛,有如此者,令人惊叹!

青衿绿裙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无论意象、语句,皆“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之传递。

语典事典

论典故者谓用事为事典,用语为语典。然如“莼羹鲈脍”,既有张翰思归之事,不能纯以用语视之;“人面桃花”,字面可用,亦不惟用崔护题诗之事也。

绿痕庐吟稿(十九)

吉诃德堂杂诗(四)(三)

绿痕吟稿(三)

瓯越人人走市场,姓资姓社费平章。

忽然搁笔缘何事,天语飞来赞小康。

——友人曾受命撰文评温州模式。

海涛终古答天风,一剑霜寒国姓公。

亦有中宵寻母梦,回眸瞥见水仙宫。

——常梦厦门故居。近处有水仙宫,祀夏禹、屈原、伍子胥。

几辈衣冠笑沐猴,新新人类更无俦。

自从君去钱塘后,剩与秋风共一楼。

——寄南行友人。

年来屡草椒花颂,恐被维讥大作家。

从君愿唱莲花落,低首嵊州吴凤花。

——嵊州逢尹文欣学长。王维向人指王缙居处云:“大作家在那边。”

老侠如僧话夕阳,报仇报德两难忘。

梦里悲歌还击筑,也随阅历入苍凉。

——纪梦。

盗物听君入室深,弦徽不具漫知音。

家中长物休相笑,只有青毡与素琴。

——感事。

别后苍茫世已更,偶谈往昔若为情。

先生记得牛棚事,日诵敦降杜聿明。

——听某先生谈旧事。

吟诗邠老愁催税,用字刘郎怯避糕。

破帽从今莫拈出,有人作赋不登高。

——读李渔《不登高赋》。

青浦河边埋断镐,陈坊桥上酹微波。

记得佘山巡夜否?一浜大雨正滂沱。

——与野马浜农场诸友话旧,寄王英志。

九里松边今世说,三生石上旧精魂。

一片伤心谁画出,古来唯有赵王孙。

——与客漫话西湖。

大吏巍巍标学位,高僧赫赫论官阶。

美人从此多青眼,攘攘熙熙亦盛哉。

鲁鱼帝虎点霜厓,高足名师孰可夸。

一个陈思一王植,更无八斗属曹家。

——吴梅《词学通论》“陈思王植”被点破为“陈思、王植”。

仙峰温路记绸缪,莲叶丁香语未休。

写到柔情成拙笔,不堪言处付东流。

——王守桢兄治一印云:“情到不堪言处,付与东流。”

虎眼熊腰六尺躯,少年侠骨类江湖。

忽生握瑾怀瑜想,满纸春情倩我书。

——忆儿时伙伴洪少平。

潮阳子弟本同枝,顽劣声名举校知。

撮土与君曾八拜,不辞陪罚跪多时。

——儿时伙伴萧桂来,小学与同班。

幽幽深巷小西园,陈氏从来有二难。

同到君家放学早,华元染指一尝脔。

——儿时伙伴陈氏兄弟,忘其名。

妹较聪明兄较痴,一犹嫕婗一岐嶷。

君家住在三条巷,长忆相招上学时。

——儿时伙伴陈征狮兄妹。

「小楼诗话」王翼奇:绿痕庐吟稿(十九)

本期审核:尚佐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