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骨鳳爪”嘴啃去骨,你信嗎?

前幾天,一則用嘴啃雞爪去骨的視頻在網上瘋傳,視頻雖然煞有介事地說是泰國媒體爆料,卻連加工廠的具體地點與名稱都提供不出來。

“無骨鳳爪”嘴啃去骨,你信嗎?

“無骨鳳爪”嘴啃去骨,你信嗎?

這個視頻也是疑點重重,這樣規模化生產,啃雞爪作為計件工作,人的嘴巴肯定受不了,很可能啃不了幾件,就下巴脫臼了,掙的那點錢,夠不夠醫藥費都成問題。可見,有視頻未必有真相,所謂工人也難保不是演員,對視頻也要做合理的推測與判斷,不可盲信。

有網友直接表示,“打死也不信有人會有嘴啃!生的啃不動,熟的啃個稀巴爛”,單說賣相,估計就很難賣得出去吧。

有網友很幽默地反諷說,這“絕對是真的,我最巔峰的時候一個小時啃了50個雞爪。至於之後我為什麼不啃啦。因為我吃飽啦,當天老闆就破產了”。

看來,許多網友對這樣的視頻也已經見怪不怪,對謠言有了免疫力。

說到吃雞爪,它給人帶來的最大樂趣,未必是單純的吃,更多還是在於啃的過程。吃無骨的自然就是放棄了這種樂趣。目前國內市場上賣的也多是帶骨雞爪,即使是預包裝的雞爪,無骨的也並不多。無骨鳳爪作為一道菜,出現得最多的是餐館,大廚們可不是視頻裡的老阿婆,脫骨手藝了得,哪裡需要動嘴。

“無骨鳳爪”嘴啃去骨,你信嗎?

事實上,雞爪去骨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困難,煮制以後快速冷卻,雞爪會變脆,用小刀或剪刀來幫忙,脫骨速度快,還很齊整,並沒有多少難度。相較而言,用嘴去骨,還真是有難度,效率低下且成品難看。

在此之前,也有相關視頻,後來證實都是假的。當然,雞爪加工小作坊在進行小批量生產時,也的確有可能在手忙腳亂的情況上,用嘴幫忙,但是,從常識上判斷,這很難成為常態。

其實,小作坊的問題,並不僅僅在於操作可能不規範,食品加工環境不衛生、食品添加劑濫用等問題更為棘手。如何對其進行有效監管,需要認真對待。

目前,監管部門除了對小作坊進行日常監管之外,還積極建立食品追溯標準與相關體系。今年10月份,質檢總局、商務部等十部委聯合印發《關於開展重要產品追溯標準化工作的指導意見》,這其中就包含食品追溯體系的建設。隨著食品追溯體系功能的完善與擴展,雞爪加工小作坊也自然會納入到追溯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