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值錢的寶貝:一頁紙值一兩黃金,卻曾被當作廢紙裝了八千袋

中國最值錢的寶貝:一頁紙值一兩黃金,卻曾被當作廢紙裝了八千袋

首先讓我們將時間退回到民國時期,在那段較為動亂的時期,北洋政府還是比較重視教育的,因為國家要想變得強大,自然是需要大量的人才,為此,北洋政府在教育上得投入也是下了血本,可就在北洋政府的文化教育中,卻曾發生了這麼一場大鬧劇。原來在1921年的前後,北洋政府在財政方面出了問題,各部門的正常運轉都得依靠自行籌款來維持,可謂是淪落到了捉襟見肘的下場了,後來北洋政府為了緩解在財政上的情況,便將中國最值錢的寶貝當作了廢紙給轉賣了,此事後來也被人稱之為“八千麻袋”事件,不過等到北洋政府的財政漸漸好轉起來時,卻才想起了這八千麻袋的寶貝。為了彌補損失,北洋政府便想花重金贖回這些寶貝,卻不料遭到了羅振玉的拒絕,而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中國最值錢的寶貝:一頁紙值一兩黃金,卻曾被當作廢紙裝了八千袋

對於一個民族來說,最為值錢的東西會是什麼呢?答案當然不是所謂的黃金了,因為一個民族要是丟棄了黃金,還可以通過努力去重新獲得,而要是一個民族的記憶被丟棄了的話,那可是真的一筆巨大的損失了,顯然,明清內閣大庫檔案正是承載著中國明清兩朝將近500餘年的民族記憶了。因此從歷史的研究價值上來說,明清內閣大庫檔案的價值可謂是難以估價。

中國最值錢的寶貝:一頁紙值一兩黃金,卻曾被當作廢紙裝了八千袋

不過由於受明末清初戰火的影響,有關明朝部分的檔案被摧毀的嚴重,因此,在明清內閣大庫檔案中大部分是有關清朝歷史的一手資料。等到了民國時期,北洋政府因受財政的拮据,便竟將這些寶貝以4000銀元打包賣給書商,不過對於書商們來說,他們也沒有發現這明清內閣大庫檔案的利用價值,於是便索性將它們隨意堆放在外,因為存放的環境實在是太糟糕,明清內閣大庫檔案自然也是遭受到了嚴重的損壞。後來中國的著名學者羅振玉得知此情況後,便自己出錢12000銀元將這些明清內閣大庫檔案資料全部納入自己的名下,因為他心裡深知,這些承載著民族記憶的明清內閣大庫檔案勢必有著自己的價值。

中國最值錢的寶貝:一頁紙值一兩黃金,卻曾被當作廢紙裝了八千袋

不過在1924年,羅振玉也遭受到了資金週轉不足的危機,無奈之下,羅振玉便以16000銀元的價格將明清內閣大庫檔案轉手給了李勝鐸。再到後來1929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因所需這批珍貴的歷史資料,便以18000銀元的價格從李勝鐸手中買了過來,就這樣,在民間兜兜轉轉已有八年之久的明清內閣大庫檔案最終還是歸國所有了,可惜的是,明清內閣大庫檔案在這八年的時間裡,也是損失了數十萬件,這實在是讓人對此表示惋惜不已啊!

中國最值錢的寶貝:一頁紙值一兩黃金,卻曾被當作廢紙裝了八千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