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军战略对德意志帝国的影响

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毁灭之路是一个极具时代特色和现实意义的话题。在威廉二世在位时期所做的诸多失败决策中,推行大海军战略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部分。对这个战略的理解以及对其失败原因的分析,对我们理解诸多外交事件都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讨论这一话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威廉二世时期德意志帝国的外交战略发生的根本变化:正如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多次提到的,俾斯麦时期的外交战略是通过《再保险条约》《三国同盟》和《地中海协定》形成三个将奥地利、意大利、英国和俄国囊括在内的相互重叠又相互制约的体系。这种体系不是具体的对抗性同盟,而是一种具有弹性、彼此需要和相互制约的“梅特涅式的欧洲协调”。但是,在威廉二世强迫俾斯麦辞职之后,德国的外交政策彻底的转变成一种看似清晰的具体的同盟。其中,威廉二世梦寐以求的就是达成与英国的同盟。我们看到,威廉二世对此颇具信心,认为英国和法国在非洲有严重分歧,与俄国在亚洲形成对抗,因此,英国只得寻求德国的支持。为此,威廉二世在殖民地事务上屡次笨拙的怂恿法俄采取强硬政策。

那么,德国的大海军战略与上述外交政策的转变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威廉二世的自信是建立在对英国外交理念的彻底的错误认识之上的。众所周知,英国外交政策的核心即“大陆均势、光荣孤立”。这一政策在1871年德意志第二帝国建立之后依旧没有改变,只是对象发生了变化。英国人清楚地认识到统一之后的德意志第二帝国早已不是原来的普鲁士,这个拥有巨大工业潜力、人口资源和最强大陆军的国家在中欧的拔地而起已经彻底的改变了欧洲大陆的地缘格局。因此,如果英国与德国形成稳固的同盟,那么必然会大幅提高德国的外交地位,使德国拥有事实上的欧陆霸权,而这是英国最不愿意看到的。同样的,与德国的疏远也不利于英国打造欧陆新均势的努力。因此,保持一种俾斯麦式的暧昧而有余地的关系是最好的。我们看到,英国反对与德国达成具体的同盟,但是在殖民地问题上和其他一些具体问题上却毫不排斥与德国沟通,例如暹罗危机和布尔战争。这就让威廉二世始终认为存在与英国同盟的希望。

但是,威廉二世却对此很不满意。大海军战略提出的原因之一,至少在提出之初是这么认为的,就是希望通过提高德国的海军地位,逼迫英国正视德国的要求,从而让英国认识到它需要德国。海军战略的最重要推动者提尔皮茨认为,德国海军不需要完全赶上英国,只要集中舰队在北海,形成对英国主力舰队的一定程度上的压力即可。提尔皮茨的理论基础是不需要彻底摧毁英国舰队,只需要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就会引起英国政坛的地震,从而提高德国的相对低位。笔者在几年前一个颇有影响力的国内杂志上看到过一个很长的连载。该文章作者对提尔皮茨的理论很是赞同,并且以一战中的日德兰海战为证据认为德国的失败是威廉二世没有听提尔皮茨的话。笔者反对该文章的观点。提尔皮茨的确看到了舰队对英国的重要意义,这一点我并不否认。但是这只是一种静态的比较。他没有认识到,英国外交从来都不是死板的。为应对德国的威胁,英国很快在亚洲与日本形成同盟,在欧洲于法国达成协约,从而将分散的舰队集结到北大西洋,同时也开始了英国的造舰计划,从而使提尔皮茨的局部优势理论失去立足点。回顾历史(从无敌舰队到1982年的马岛战争)英国海军从来都不会由于畏惧战争而退缩,以少胜多和远程奔袭是常态。威廉二世和提尔皮茨始终没有明白,海军对于英国的意义与其对于德国是完全不同的:海军对德国是工具,但对于英国那是生命线。提尔皮茨的战略非但没有达成目标,反而推动了英国和法国的协约。就连奴颜媚骨的宰相比洛都说,提尔皮茨不理解外交的微妙。

大海军战略对德意志帝国的影响

提尔皮茨(图片来自网络)

此外,大海军战略的实施还有一个内在的矛盾。如果与英国达成某种友好关系,那么如何向议会和民众解释大海军建设的必要性。提尔皮茨充分的体现出他的价值,运用一切手段宣传英国的威胁。但是这样一来,又如何解释为什么皇帝那么希望与英国形成同盟呢?但提尔皮茨通过宣传成功的获得了公众的心。

除了外交上的需要之外,内部需要也是德国推行大海军战略的原因。一方面,德国陆军军官主要由旧贵族把持,而海军则没有那么多的限制,面对越来越壮大的新兴资产阶级,威廉二世希望可以通过海军来获得他们的支持。另一方面,当时马汉的《海权论》风靡全世界,上到威廉皇帝下到普罗大众都成了海权的拥护者。此外,德国不断发展的航运业和进出口贸易也让人们认为德国需要海军的保护。

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发展大海军成为威廉二世时期一个不容置疑的战略决策。可悲的是,英国多次提出的希望与德国达成海军协议的要求都因为提尔皮茨的反对而失败。特别是接替比洛出任德国首相的贝特曼·霍尔韦格在1912年积极推动的英德海军协议:即德国承认英国维持海上优势的需要,从而限制海军建造计划,英国给予德国殖民地补偿,同时双方都保证不加入针对另一方的侵略同盟的谈判也因为提尔皮茨的造舰计划(《诺威尔议案》)而失败,这也是英国和德国之间达成某种协议的最后希望。这虽然不是威廉希望的同盟,但至少可以改善英德关系,为之后的谈判打下基础。就这样,大海军计划彻底的粉碎了威廉二世自上台以来一直推行的外交战略。

国际政治学泰斗汉斯·摩根索曾说:绝对不能让军方主导外交。更早之前,克劳塞维斯就提出过,战争要为政治目标服务。可悲的是,俾斯麦之后,目光短浅的决策者裹挟着狂热的民众,彻底绑架了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