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科技新時代的工人和農民,該往何處走

新時代的工人和農民,該往何處走?智能科技,無人操作,一步一步減少人手。國內的許多大中小城市,陸續向著高精尖產業發展。 政府,國企,民營企業,私人投資的方向,大多是向利潤產出巨大而用人較少的科技,金融,能源這幾個行業。用人較多的勞動密集型企業,不光是面對生產成本上漲,還要面對工資上漲,招人成本高,留人下來又高成本的問題。密集型企業使用了相當大的土地和人員,還要面對巨大的治安管理問題。勞動密武集型企業,在整個發展戰略方向來看,越來越不如科技企業和金融企業。

我們國家擁有巨大的人口基數,勞動密集型企業必須保留。回到本文的重點,現在,我們國家這樣一個龐大的低技術工作人員和農民群體,該如何應對智能科技新時代的挑戰。農民能回到土地去種田,還可以利用嶄新的無人機耕作提高產量,再用便利的運輸條件,把生產的農產品銷往全國各地。我們這一大群低技術人員該往哪走?該用嶄新的科技來提高自己的競爭力嗎?相當大一部份的低技術工人 ,還是那種少文化兼沒門路的人。他們該往哪走?面對高科技的競爭,面對大資本公司的衝擊,面對日益高漲的物價和房租,他們該怎麼辦?難道不管他們啊?

一個城市,一個國家的人才結構,從古到今都是金字塔型。底下那一層是新時代的工人和農民。上一層是中低層的管理人員,再上一層就是中高層精英和政府工作人員,再上一層才是金字塔頂端的高精尖人才。 人才金字塔底端不牢固,頂端的高精尖人才,同樣是發揮不了作用的。

日益發展的高精尖科技和智能無人科技,一步一步壓縮了人才金字塔底層的工作機會,我們在發展高精尖和金融,還有智能無人科技的同時,是不是,也該給底層的工作人員,尋找更多的更適合,這個智能時代的工作機會?社會的每一個人的命運,都是連在一塊的。我們不管別人可以,但是,要給自己留條後路。給底層的工作人員和農民留條後路,等於是在給自己留條可展的道路。

其實,我也想不明白,智能科技新時代的工人和農民,該往何處走?

智能科技新時代的工人和農民,該往何處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