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IM在手機上的猶豫,恰好是物聯網的重大機遇?

試想一下,世界上沒有了網絡,將會變成怎麼樣?

伴隨著4G、物聯網以及面臨5G時代的到來,通信網絡覆蓋系統早已不僅僅是把通信信號簡單的發射出去,而是把射頻能量按不同比例分佈到各個區域,達到無縫覆蓋公路、隧道、住宅小區、商業中心、車站、校園等區域,使用戶能夠隨時隨地享受到高質量的個人通信、網頁瀏覽、電子商務等各種信息服務,所以只要在信號正常覆蓋的範圍內,完全不用擔心網絡的問題。

關於網絡本身,並不是我們今天所要探討的重點問題,而連接網絡服務背後的通信黑科技——eSIM,為何強大到可以解決“一卡多網”、“信號不穩定”的問題,成功的引起了我們的注意。

何為eSIM卡?

所謂eSIM,從字面上理解即區別於傳統的SIM卡,其特點是直接在產品內焊接了空白的SIM芯片,用戶只需要通過空中下載的方式寫入終端,就能實現與傳統SIM卡一樣的功能。概念上最大的區別是一個有卡,一個沒卡,但是同樣都可以實現收發短消息、固定撥號,連接上網等功能。

eSIM在手機上的猶豫,恰好是物聯網的重大機遇?

基礎SIM的功能,並不是 eSIM隱形的最神奇之處,最核心的還是在於可以隨時隨地的切換各種運營商網絡。傳統SIM卡用戶會因為換卡麻煩等因素而長期被鎖定在某一通信網絡,但是eSIM可以讓用戶有更大自主權。

目前在全球範圍內,eSIM 卡正在掀起一股流行的趨勢,GSMA(全球運營商組織協會)自2015年認定eSIM是未來趨勢,並宣佈制定了新的技術規範。業內普遍認為,eSIM能夠顯著降低運營商的SIM卡採購成本、碼號資源管理成本,無論是對運營商還是對普通消費者來說,技術的改變確實是填充了我們對連接通信的無限想象空間。

eSIM在手機上的猶豫,物聯網的機遇?

追溯起eSIM卡最初在智能手機領域的運用,早在2014年9月,蘋果在發佈iPad Air 2時就提出將eSIM卡的概念(又稱為“Apple SIM”)帶到了實際產品中,這一設計將允許用戶更為輕鬆的自由選擇、切換運營商。

但至此之後,這個消息再也沒有迴音。。。

放在國內,技術上推行eSIM卡在手機領域的廣泛應用,實現全網通,看似美好,實則艱難。一旦打破一張SIM卡綁定一個賬戶的單一控制權,對於運營商來說意味著用戶隨時會流失,資源池被攪亂,比如用戶的數據、資費套餐等,所以eSIM卡從目前的現狀來說,尚不具備在手機領域廣泛推行。

eSIM在手機上的猶豫,恰好是物聯網的重大機遇?

(圖片來源與網絡)

但是隨著物聯網領域的廣泛發展,車聯網、可穿戴設備、智慧家庭、智能家居,還是公共設施的互聯都將高度依賴網絡,相比手機用戶想要體驗eSIM還遙遙無期,在物聯網設備中,ESIM似乎找到了新的機遇。對物聯網設備來說,開機即用的需求,要遠超過對資費的敏感,而傳統的插拔式的物聯網卡的形態,嚴重阻礙了用戶的體驗,增加了網絡連接中的故障,也增加了運營與維護成本;而在手機裡面運營商一直顧慮的轉網風險,對物聯網設備也並不是一個關鍵痛點;同時,因為號卡分離而可能造成的實名制風險,在物聯網設備上,也有多種技術手段可以解決。所以,全球運營商對ESIM在物聯網的應用持審慎開放的態度,並積極部署自己基於ESIM的物聯網平臺。這也使得物聯網成為了eSIM最大的受益者。

eSIM技術成熟化運營平臺

看到eSIM技術未來在物聯網領域廣泛應用前景,必然會迎來更多運營商和通信企業的進入。

不過目前能夠真正實現規模化商用的,除去三大運營商,能夠提供eSIM純軟件形式的SIM應用,直接集成到設備通訊模組、基帶芯片中,沒有SIM卡實體,並且提供eSIM採購和後續技術支持、流量、資費選擇、卡號管理、設備管理的一站式服務外,市場上能夠提供eSIM技術和平臺應用接入,形成規模化商用的通信企業尚且不超過5家。

鎏信科技(鎏雲物聯)作為一家專注於物聯網連接技術的平臺運營商,將eSIM與物聯網設備進行深度整合,開發出鎏雲LESIM芯片,與主流硬件平臺對接,進行通信及安全的處理;同時運營鎏雲連接雲,為eSIM提供整體的流量通道管理、話音管理、安全管理、計費管理、碼號管理等一站式雲服務。鎏雲物聯將連接、工具、生態進行融合升級,面向企業級用戶,聚焦物聯網核心領域,實現開機即用、實時傳輸、安全穩定的簡潔優質的連接服務。

其中,針對eSIM成熟化的技術運用,鎏信科技創新性打造了嵌入式eSIM安全芯片,融合區塊鏈技術,靈活實現設備身份的驗別,設備的遠程監控與管理、設備關鍵數據的高等級加密

,在為企業用戶節省更多移動設備使用成本的同時,也帶來更多的便利、安全性。

運營人員:簡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