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周觀|駕乘指數或給出中國汽車消費市場“標準答案”

行业周观|驾乘指数或给出中国汽车消费市场“标准答案”

文:王鵬傑

6月4日,中國消費者汽車駕乘指數(以下簡稱“駕乘指數”)體系框架在重慶發佈,有望幫助國內形成良性的反饋、評價機制,幫助廠商更好的提升車輛駕乘性能,給消費者權威的評測信息。

行业周观|驾乘指数或给出中国汽车消费市场“标准答案”

據瞭解,駕乘指數體系主要包括駕乘舒適性(Comfort)、駕駛性能(Driveability)、操控安全性(Safety)以及消費者評價數據(Data)四個維度。其中,駕乘舒適性是廣大消費者選車、購車時最關注的指標。“對消費者而言,好的乘坐舒適感受就是如履平地、深海級靜音。”中國汽研商用車檢測部部長王紅鋼表示,駕駛性能是消費者開車過程中最直觀感受到的基礎指標。操控安全性則作為加分指標,用於突發情況下,考量車輛的車身穩定性和車輛抗側翻性能。上述指標都在客觀測評的基礎上,增加消費者評價數據作為調控指標。整個測評工作以客觀測試為主、主觀評價為輔。

消費者購車養車時,對駕乘舒適性、駕駛性能和操控安全性有著不同的需求和見解,因此駕乘指數主要通過對汽車消費者開展問卷調查,收集消費者對汽車產品的使用滿意度和投訴兩部分數據,根據數據優化評價規程,調整各評測維度的指標權重。王紅鋼表示,駕乘指數體系框架的發佈,標誌著中國消費者汽車駕乘指數頂層設計已完成。

行业周观|驾乘指数或给出中国汽车消费市场“标准答案”

其中,駕乘舒適性客觀測試主要包括空間性能和NVH(噪聲、振動與聲振粗糙度)兩部分,主觀評價方面從車輛異響和啟動、運行感受進行評價。駕駛性能客觀測試主要是汽車的動力性能和制動性能兩部分。動力性能的評價指標為汽車起步加速和超車加速時間。制動性能分為冷態制動和熱態制動,冷態制動主要是考核車輛的制動距離,熱態制動主要是車輛制動時的抗熱衰退性能,借鑑德國AMS測試標準。駕駛性能的主觀評價主要包含加速性能、直線行駛、制動性能和換擋平順性四個部分,是對客觀測試的補充。操控安全性方面,車身穩定是從緊急避障和ESC試驗兩方面評價車輛的靈動性,抗側翻性能則借鑑美國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的標準,而操控安全的主觀評價包括車輛的彎道性能和移線變道兩個部分。

據瞭解,中國汽研駕乘指數團隊將篩選消費者關注度高的車型進行體系驗證研究,並於今年9至10月發佈V1.0版評價規程。V1.0版評價規程實施後,研究團隊將根據選車原則進行測試評價。預計2019年年初,發佈中國消費者汽車駕乘指數第一批評價結果。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