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關於二戰時期的日本電影值得推薦?

正宗歷史味

第二次世界大戰對於日本政府來說,是一段海外擴張的歷史。對於日本民眾來說,悲慘的生活使他們久久不能擺脫戰爭的陰影。二戰後,日本的影視行業百廢待興,電影逐步承擔起激勵民眾、譴責戰爭的重任。



首先,是對日本發動戰爭的反省。受到戰爭摧殘的日本藝術家開始創作一些重振民心、批判戰爭的題材。黑澤明導演的作品《我對青春無悔》,成為痛批戰爭和安撫民眾雙重作用電影的起點。影片中,講述的是一名青年的女知識分子對日本侵略戰爭的控訴,並親身加入到反抗活動中。雖受到日本政府打壓,但始終堅定自己的信念不斷抗爭的故事。



影片播出後給當時的日本社會產生重要影響。人們此時才發現,原來日本許多民眾都是反對戰爭的,人們重新開始對“大東亞戰爭”的性質進行深刻反思。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反戰的悲情戲上映。如金井正導演的《待到重逢日》,劇中講述的是一段戀人因為戰爭被迫分開的悲慘故事,這部電影也獲得了當時《電影旬報》十佳電影的第一名。小津安二郎導演的《風中的牝雞》,講述了是一個苦等參軍丈夫回國未果,最後被迫走上“慰安婦”的女性悲慘的一生。這種因戰爭而生的悲情戲在當時引起不少人的共鳴和憐惜,使人們的反戰情緒高漲。



其次,還有一些影視劇作品故意虛化軍國主義,刻畫出日本軍人的愛國情感和忠誠的角色。如:村山三男導演《啊,海軍》、《啊,江田島》《啊,零式戰鬥機》以及井上芳夫導演的《啊,特攻隊》等等,這些電影都從側面稱讚了日軍在戰爭中的表現,積極宣傳武士道精神,美化日本的侵略戰爭。這些影片的上映受到亞洲各國的強烈抗議,對日本的國際形象產生非常不好的影響。



此外,還有一些描述原子彈爆炸後的日本,人們悲慘遭遇的作品。黑澤明導演的《八月狂想曲》,講述的就是原子彈爆炸後給日本民眾造成的永久性創傷。還有今村昌平導演的《黑雨》,電影中導演通過特效還原了原子彈爆炸的場景,主角是一名受爆炸影響的少女對生命的渴望。這種類型的電影凸顯了日本受害者的悲慘遭遇,將日本描述為戰爭的受害者。



二戰給日本帶來的傷痛是永久的,日本二戰後的電影,大多是對二戰的反思及審視。隨著時間的發展,現在的日本影視作品中很少在有涉及二戰的題材,日本只有不忘歷史,避免軍國主義死灰復燃,才可以更好地建設自己的國家。


參考文獻:

支菲娜 -- 《影視藝術》 2005.07

百家號:圖解百科 -- 《日本導演眼中的二戰》2017.0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