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特拉:穿行在雨林中的精靈

如果讓你用一個地方來形容心目中的“詩和遠方”,你會選什麼地方?我相信,在大多數人的心目中,西雙版納都是備選答案之一。雨林、大象、傣族……是西雙版納在我心目中的符號,然而,當我駕駛著一臺維特拉經過一番探秘之後,對西雙版納以及維特拉有了全新的認識和思考。

維特拉:穿行在雨林中的精靈

▍城市中的維特拉

雖然西雙版納以少數民族為主,但和中國的大多數城市一樣,西雙版納的主城區也呈現出現代文明的景象。當我駕駛著維特拉行駛在西雙版納街頭的時候,甚至體會到“堵車”的感覺。但於我而言,沒有感到有一絲不耐煩。因為我此行的目的,就是為了仔細體味這個地方,包括“堵車”。

維特拉:穿行在雨林中的精靈

其實我覺得用“堵車”來形容並不確切,我更願意把這看作是西雙版納的一種慢節奏。在車輛停下來的間隙,我得以將目光投向窗外,從容地觀察這個地方:路邊的棕櫚樹騎、街邊的店鋪、騎著摩托車飄過的本地人……

維特拉:穿行在雨林中的精靈

雖然這是一座透露著現代文明氣息的城市,但仍然難以掩藏它的少數民族氣質。比如路人的傳統服飾、具有少數民族風格的建築、造型獨特的路燈、獨具特色的城市雕塑,還有比其他城市更密集的綠化等等,都讓人覺得有新的發現。

維特拉:穿行在雨林中的精靈

維特拉:穿行在雨林中的精靈

這些都是在“堵車”過程中的收穫,如果你靜下心來,就會發覺堵車其實也是一種放鬆:既然被堵在路上了,我們何不放下心中的焦慮,用這些時間乾點有意義的事?

沒錯,我甚至重新開始打量我開的這臺維特拉。從一上車就在看路,還沒來得及細細品味這個小夥伴。

維特拉:穿行在雨林中的精靈

維特拉的內飾設計風格我個人非常喜歡,簡潔而不失美感,一切以實用、高效為主。方向握感很好,中控臺按鈕不多,但設計精巧,功能豐富,簡潔易用。

儲物空間也非常豐富,擋杆後面放了兩瓶水,我和副駕的車友正好一人一瓶。後來當我這瓶喝完了,發覺車門上的儲物格還有兩瓶水,這一點讓我頗感意外。無論是儲物空間,還是乘坐空間,比維特拉大一號的車,空間感覺都不一定比它寬敞。以我一米八的身高,絲毫沒讓我感到侷促,後排的車友居然還拿出電腦,自顧自的在那打字,處理各種文件。不僅乘坐空間舒適,儲物空間也沒那麼小氣,讓我很難相信這是一款小型SUV。

維特拉:穿行在雨林中的精靈

鈴木是以做小型車見長。我們一般的印象中,小型車無非就是車身尺寸小一號,對空間要求不高的人會選擇。然而,鈴木能把小型車做出大空間的感覺,這才是真正體現專業水平的一方面。所以,我覺得如果買小型SUV的話,維特拉是不錯的選擇。

▍公路上的維特拉

西雙版納的市區並不大,經過緩慢的行駛,要不了多久就駛出了市區,便進入了綠色的世界。只見綠色植物越來越多,公路兩旁都是鬱鬱蔥蔥的樹木。路雖不寬,但車並不多,駕駛著維特拉行走在這樣的路上剛剛好。

維特拉行駛時非常平順,聲音也很輕,與當下天籟般環境融合的非常好。甚至有那麼一瞬,我感覺是在冰面上滑行;或者說,輪子並沒有接觸地面,而是在貼地飛行。

維特拉:穿行在雨林中的精靈

維特拉:穿行在雨林中的精靈

當然,這種感覺得益於維特拉出色的底盤調校。路面上細小的顛簸,在到達車廂以前都已經被底盤過濾掉了,對乘坐感受沒有絲毫影響。此時此刻,後排的乘客已經進入了香甜的夢鄉。

而當我想超車或轉彎的時候,又能表現得非常輕快。這款車搭載1.4T發動機,匹配6AT變速箱。並且還配備ALL GRIP智能全時四驅系統,該系統有四種模式可以選擇:自動、運動雪地和鎖定。

一般長途行駛,當你處於勻速行駛一段時候,會有一種懨懨欲睡的感覺。當我感覺有一點睏意的時候,我往往會下意識的加速或減速,對一般的車來說,這種加減速的效果並不明顯。然而當我切換到運動模式的時候,感覺立刻變得不一樣了。

維特拉:穿行在雨林中的精靈

這臺車彷彿被注入了更強的能量,渾身充滿了力量感,這種能量也傳遞到我的體內,讓我激靈一下,頭腦變得更清醒,下意識的坐直身體,握緊方向盤。我想,大家通常說的“打雞血”大概就是這樣子吧!然後,當我輕踩油門,車身的反應非常敏銳,加速變得更容易,此時此刻給我的感覺就好像換了一臺車。我想,買這臺車真是賺了,花一臺車的價格,得到兩臺車的享受。

維特拉:穿行在雨林中的精靈

不止兩臺!是很多臺!

▍山路上的維特拉

為什麼我說不止兩臺呢?是因為我還沒有說到山路上的行駛表現。

維特拉:穿行在雨林中的精靈

大家別忘了,這裡是西雙版納,更美的風景在山的深處。而且,作為一臺SUV,如果不跑一下山路,是發揮不了這款車的特長的。在跑城市道路的時候,維特拉的舒適性和節油性是非常出色的。在山路上,維特拉的優勢就更加明顯了。

維特拉:穿行在雨林中的精靈

為了去到傣族的村寨,我們不得不經過一段正處於開發階段的山路,這條路不光狹窄,而且到處都是大石頭,由於正在挖路基,所以路面上佈滿了密密麻麻的小坑。要跑這種道路,對車的基本要求就是底盤夠高、動力夠強。以上兩點,維特拉不但都符合,並且還多了兩項本領:舒適和四驅。

有了這四項本領,我們跑山路就不會太顛簸。打個不好聽的比喻,乘坐一般的車,在這條路上會被顛出shi來,我以前見過暈車的人被顛得七葷八素,吐得一塌糊塗。維特拉的表現我可以這樣形容,如果說別的車是顛到骨頭,那麼維特拉的顛簸還只是停留在皮肉的層面。我同車的人說,感覺車輪下面好像有棉花托著。

維特拉:穿行在雨林中的精靈

經過一些陡坡的時候,由於沙石較多,車輪容易打滑,並且坑坑窪窪的路面導致各個車輪受力不均,這個時候四驅就派上了用場。所以雖然山路艱險,但我一路都沒有遇到任何的阻礙。

維特拉:穿行在雨林中的精靈

作為一款小型SUV,能有智能全時四驅功能的真不多,這更體現了維特拉專業性的一面。四驅功能不但實用,而且操作方便,四種駕駛模式既實用公路,又實用山路。這也是這款車設計的一個特點:非常人性化。這種設計思維還體現在更多地方,比如倒車影像、定速巡航、座椅加熱、前後雷達、無鑰匙進入和無鑰匙啟動、撥片換擋、自動雨刷、自動大燈等等功能,不但實用,而且好用。

▍雨林中的維特拉

正因為維特拉好開又省心,我才得以在看路之餘,能從容的將注意力放到沿途的風景上。尤其是當我們進入了雨林之後,感覺就好像在綠色的海洋中穿行。當我現在閉上眼睛回味,以上帝視角來看的話,就好像一艘小船緩緩劃開綠色的水面。一臺車能開出船的感覺,是不是又賺到了?

維特拉:穿行在雨林中的精靈

當我打開車窗,緩緩行駛,滿滿的綠色和新鮮空氣包圍著我,似乎要將我融化。此時此刻,維特拉也似乎從一臺鋼鐵機器變成了有血有肉的生物。我覺得,此刻的“維特拉”,美得像個精靈,一個穿行在雨林的精靈。

維特拉:穿行在雨林中的精靈

維特拉:穿行在雨林中的精靈

維特拉:穿行在雨林中的精靈

▍舌尖上的維特拉

當然,我穿過山路、雨林的目的,並非只是為了沿途的風景,探秘才是我更大的追求。

維特拉:穿行在雨林中的精靈

經過艱難的跋涉,我們來到了傣族的村寨,熱情的傣族人拿出最好的東西迎接我們。女人在忙碌著給遠方來的客人準備孔雀宴,男人則帶著我們深入到密林中,尋找各種草藥,挖竹筍,認識稀有植物。傣族大哥告訴我,這裡的林子裡還有大象出沒,但一般能與人類和諧相處,互不侵犯。

維特拉:穿行在雨林中的精靈

維特拉:穿行在雨林中的精靈

維特拉:穿行在雨林中的精靈

我注意到傣族大哥手上拿了一張弓,但沒有看到箭。我問他這張弓怎麼用,傣族大哥從口袋拿出一個堅硬的泥丸,手法嫻熟的搭在弓弦上,眨眼間,泥丸就被彈射出去了。我湊近一看,原來弓弦上還裝有一個兜,泥丸搭在兜上,拉弦的時候稍微偏一點,泥丸就被彈出去,而且不會打到弓柄上。作為武器,這種弓的優點就是便於攜帶,發射快。這是我無論在現實中還是電視裡都從未看到過的,不由得為少數民族的聰明才智所折服。

維特拉:穿行在雨林中的精靈

當我們從野外歸來的時候,傣族姑娘的孔雀宴已經做好,這是當地最隆重的招待客人的方式。滿滿一大桌食物,從一隻孔雀頭開始,依次排開。食物有葷有素,有生有熟。

維特拉:穿行在雨林中的精靈

都是我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食物,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無論是口感還是味道都讓我永生難忘。尤其是菠蘿飯,在菠蘿裡面放上糯米煮熟,糯米混合著菠蘿的香甜,吃在嘴裡軟軟糯糯,滿口留香,菠蘿跟糯米飯的結合,有一種蜂蜜的清香。我還特意打包了一個帶回去,放到第二天早上繼續享用。

▍後記

當然,文字無法完全表達我此行的樂趣。此行不但讓我得到全身心放鬆的體驗,而且讓我對“車與人的關係”有了更深層次的思考。

維特拉:穿行在雨林中的精靈

如果你有一輛車,你們將如何相處?俄國生物學家弗拉基米爾.維爾納茨基創造了“生物圈”這個詞。我認為,雖然車是沒有生命的,但人和車在一起就是一個“生物圈”,可以一起衍生出很多生活場景,去做很多有意思的事,發現很多有趣的東西。當我們行走在西雙版納的街道,穿行在雨林,享受少數民族大餐的時候,我覺得,唯有維特拉與西雙版納最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