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顆樹,砍還是不砍,是個問題?

田成子,齊國丞相。他用大斗出、小鬥進的辦法大力爭取民眾。公元前481年,田成子發動政變,殺死齊簡公和許多強宗貴族,另立齊平公,進一步把持了政權。田成子又通過“修公行賞”等親民政策,使國民人心所向,把齊國國君變成了實際上的傀儡。

這顆樹,砍還是不砍,是個問題?

在田成子政變前,齊國的大臣隰斯彌去拜見田成子。田成子和他登上高臺眺望風景。

高臺建得很雄偉,舉目四望,其中三面都很開闊,遠處的風景可以一覽無餘,只有南面被一片樹木遮住,而這片樹木正是隰斯彌家的。

“怎麼樣,風景還好吧?”田成子微笑著問隰斯彌。“是呀,是很好。”隰斯彌若有所思地說。

回到家裡,隰斯彌馬上叫來僕人,要他們把樹砍倒。他的侍妾問;“你今天是怎麼了?剛剛回家,就要砍樹。”隰斯彌皺了皺眉頭,說:“別砍了。”他的侍妾問:

“一會兒砍,一會兒又不砍,你怎麼變來變去的?”隰斯彌搖搖頭,說:

“你哪裡知道。俗話說,知道深淵裡的魚是危險的。田成子想要有所圖謀,這是天大的事情,要是我向他表明我能瞭解他的細微想法,我就面臨殺身之禍了。不砍樹到底算不上大錯,知道了別人不願說的事情,毛病可就大了。”

於是他不再提砍樹的事。

這顆樹,砍還是不砍,是個問題?

田成子邀隰斯彌登上高臺去看風景,也許是在暗示隰斯彌他們的樹遮住了自己的視線。而隰斯彌也看出了田成子的心思,便要主動砍去這些樹,免得無故得罪大人物。

如果只做到這一步,隰斯彌頂多是個乖巧的人,卻無法做到明哲保身。但隰斯彌畢竟老到,他馬上意識到這樣做的後果。田成子包藏禍心,謀求篡位。 他在成事之前,決不會願意讓別人知道。能看出他心思的人,也就一定會知道他要謀反。他帶領隰斯彌看風景,也許意不在樹,而是以此試探隰斯彌是否能看出他的心思。幸虧隰斯彌想到了更深一層,裝作對一切懵然無知,才保全了身家性命。

這顆樹,砍還是不砍,是個問題?

政界商界疑雲密佈,殺機四伏。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黃雀之後,更有捕手。聰明過人往往遭忌,而藏拙是最好的生存方式。三國時楊修被認為是絕頂聰明,曹操有什麼想法都瞞不過他,他自已知道不算,還到處賣弄,弄得曹操最後只好殺了他。 當然,楊修或許只是聰明,而隰斯彌才是智慧。說到底,聰明和智慧大有區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