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硯收藏有門道,文人屬性是核心

硯臺作為文房四寶之一,歷來備受文人墨客的追捧,宋代四大書法名家“蘇黃米蔡”都酷愛硯石收藏。此外,還流傳著“米顛拜石”的千古佳話,據傳,曾有一位江南富商願以一座園林豪宅去換米芾所藏的一方南唐後主李煜的靈璧石硯山,古代名硯收藏價值之高由此可見一斑。

古硯收藏有門道,文人屬性是核心

古硯之所以成為文人墨客和投資收藏者關注的熱點,關鍵在於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及充滿藝術美感的造型,而出自名家之手或被名人收藏過的佳硯更被藏家推崇,因此,古硯是一種藝術含量極高的佳器,其核心價值就是硯臺的文人屬性。

如今,古硯已成為拍賣市場一個獨特的板塊。只要說起古硯的投資收藏屬性,人們都認為“越古越好”或者“越有名越好”,這種觀點其實很有代表性,藝術品市場也確有這樣的例子,如早在1992年香港拍賣市場上,就曾有一方17世紀出品、後由國畫大師張大千收藏的端硯以38.5萬港元拍出,若這方端硯放到今天上拍,成交價起碼能翻上幾番。

一般來說,年代的久遠對於藏品價值有很大的影響,但硯臺收藏卻非常獨特,它的價值高低不能完全由年代來決定。宋硯、唐硯甚至漢硯雖說年代很早,但由於當時的石質比較粗糙,因而市價並不是很高。明清以來,文人雅士對於石質的要求較高,當時製作的硯臺質量相當不錯,市價也要高出不少。

古硯收藏有門道,文人屬性是核心

近十年來,古硯市場尤其是明清佳硯行情一路向上,收藏也風生水起。西泠印社拍賣公司曾首設古代名硯專場,受到了收藏界的廣泛關注。2009年在西泠印社硯臺專場上,一方制於清末、名為“和軒氏紫雲”的端硯曾拍出548萬元的高價;2010年12月在香港佳士得秋季拍賣會上,一方晚清名臣李鴻章自用的“梅樁形端硯”估價約80萬元至120萬元,最終拍得230萬元;2011年12月在西泠印社秋季拍賣會上,一方“石鐘形端硯”估價約100萬元至150萬元,最終成交價達到368萬元;2012年5月在中國嘉德春拍“翦淞閣——文房寶玩”專場上,一方“清康熙御製松花石鳳池硯”成交價也達到230萬元;2015年6月在江蘇愛濤春拍“研古”專場中,一方“清康熙端石老坑海天旭日硯”以177萬元成交,另一方“端溪三十六眼月朗星明硯”則以150萬元拍出。

明清古硯因堅緻溫潤的硯體,精巧古樸的設計,數百年來受到眾多文人墨客的鐘愛,他們或摩挲相伴,或著書立說,一直視為珍寶。古硯雖在現代收藏中屬於小眾藏品,但隨著人們對中國古代文化藝術的日益重視,它的升值空間有望進一步拓寬。

撰文 彭浦

圖片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