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量時代:10億罰單、光伏“萬科”和ABS區塊鏈

截止2017年,中國光伏裝機總量達到130.25GW。算上2018年的30GW裝機將達到160GW,雖然由於時間不同投資額度有差別,但即使投資成本約6-10元/瓦計算,光伏存量市場總量已超過萬億。

5月3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關於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消息出臺後,中國光伏產業從經營狀況到市場規模急劇惡化,業內人士預測中國每年新增裝機目標將從今年40GW左右下調至不足30GW。

光伏新政在對行業造成重大沖擊的同時,也揭示了兩個現實:首先,中國光伏“成年”進度被強制大幅提前;另一方面,對於增長放緩的光伏市場來說,存量管理變得將比以往任何時刻都變得重要。

可靠

避免雙細則帶來10億罰單

“現在信號已經很明顯了,光伏要想在能源體系中真正取得自己的江湖地位,就必須承擔更多的義務。”雍正,國能日新董事長,在做國企兜兜轉轉回到信息化產業,十年前創業,現在成為專業光伏軟件中排名第一的企業。“現在要求光伏加速平價上網和電網對於光伏管理要求越來越高,都側面說明隨著體量的增加,光伏發電在我國能源領域的重要性是逐步增強的。”

2011年,經營電力調度控制檯的雍正已經做到細分領域的第一名。但IT男的情結使他覺得從信息化產業變成經營生產線,總是有志難酬。於是和現在的國能日新總裁周永等四五個夥伴一起“在雪地上撒了點野”,拉了個十幾人的隊伍做功率預測。“當時也沒想那麼多,就是想回到軟件圈兒。”

功率預測與光伏電站管理系統不盡相同,更加側重電站的生產和管理,而光伏電站業主往往只關心自己的電站發電能力,對電網側的需求和響應常常認識不足。“所以2014年以前這一行業也都是苦熬。”雍正說。

但到了2014年,西北能監局對光伏率先要求實施“兩個細則”:

《併網發電廠輔助服務管理實施細則 》側重規定義務輔助服務和補償,《發電廠併網運行管理實施細則 》側重規定管理和處罰。“併網運行管理細則”第三十一條規定,光伏實際出力與短期96點預測值偏差應小於預測值的10%;偏差在10%至20%之間,按積分電量1分/萬千瓦時考核;偏差超過20%,按積分電量3分/萬千瓦時考核;每分1000元獎懲額度。

在2016年5月,青海每家光伏電站的細則考核結果顯示,每家企業只有幾百到數千元的罰款。但隨後,考核越來越嚴格。

根據5月7日國家能源局西北監管局發佈的《2018年3月份青海電網“兩個細則”考核補償結果》顯示,青海175個電站,罰款從數千至百萬不等,總罰款金額9914218.38萬元,其中最多的一座電站罰款數額高達1064274.56。根據數據估算,每年僅西、北部光伏、風電場,因光功率考核被罰款的金額高達數億。青海目前光伏裝機量約8.5GW,而全國範圍地面電站考核的損失可能就高達10億元。

2017年全國光伏發電量1182億千瓦時,其中根據國內領先的光伏電站運營商協鑫集成的財報顯示,2017年協鑫新能源總裝機量約6GW,總電力銷售約為53億度,利潤7.64億元,從電力銷售的比例粗略估算,整個中國光伏行約150億元,10億元的罰單佔到整個光伏投資環節利潤的6.6%。

但這還只是賬面上的利潤,由於欠補等問題,許多光伏電站投資利潤只是體現在賬面上。這10億元對於光伏產業來說,意義遠不止6.6%這麼簡單。

“有個客戶的100MW電站,曾經每個月被罰上千分,罰款過百萬。”雍正說,“後來找到我們,通過精準預測,降幅考核數百分。”

雙細則的實施,實際上是通過對於光伏、風電等新能源的徵收費用,補貼給更穩定的參與配合調峰的火電和水電,雖然額度和罰分被業內認為比較高,但筆者認為是存在其合理性的。試想如果未來新能源佔據主流地位,那麼專為調峰而存在的火電和水電費用只會越來越高。對AGC、調峰等輔助服務給予補償標準,以調動發電企業提供輔助服務積極性,為適應風電、太陽能發電大規模接入,確保可再生能源全額收購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

光伏功率預測這時候才納入很多客戶的視野。國能日新的業務也隨之迎來飛躍,承接了大量的電站管理系統的建設與改造工作。

他們的發展軌跡實際上代表了光伏產業的方向。2011年,國能日新在光伏產業才步入起步階段,當時只為電站做功率預測和控制產品與服務,而隨著光伏行業的發展,已從單一類產品擴充多個地面電站、分佈式、光伏扶貧等多條產品線,多領域服務,但同時,我們對於主營功率預測和控制產品持續保持縱向高精深研發,時隔幾年,國能日新現在每年的營業額已是翻翻增長。

“現在電網都沒我們這麼關注功率預測。”雍正給筆者指著會議室外面的辦公區,“這半層每天就在做算法和分析氣象數據。”

這個領域的PK真實而激烈,雍正告訴筆者,國能日新的業績都是真刀真槍拼出來的。“雙細則主要集中在西北五省、冀北電網,2014年開始,到2016-2017年就有很多用戶主動換成我們的產品。”

“新能源電站靠天吃飯,我們能做的是儘可能縮小誤差,到年底國能日新技術能夠突破到國際最先進水平。”

雍正說的國際最先進水平指的是德國。通過超高的精度控制,德國目前可再生能源曾經短暫的實現了100%可再生能源發電,全年可再生能源用電比例達到36.1%。

“德國這麼大比例的新能源裝機,電網卻一直比較穩定,是因為預測精度高的同時,還有豐富的氣象積累。”雍正說,“德國有很多氣象站,許多歷史數據積累了超過30年,我們從數量和精度方面都在追趕。其次德國所有電站都參與交易,預測不準會面臨高額罰單,歐洲有非常完備的交易市場和更復雜的電力算法。”目前國能日新每年投入數百萬元用於購買全球氣象數據,豐富數據庫。“算法精度是一點點提高的,沒有捷徑。”雍正說,“尤其是底層數據要準,管理要規範,做不到這兩點只能是疊加誤差。”

保值

受到獎勵的“光伏萬科”

其實不是所有的光伏電站都被罰款,如果光伏電站在當地考核中排名靠前,電網還會反過來給予獎勵,以鼓勵。上個月,四川的兩個海拔3500米的光伏電站還從電網手裡拿到了共計14.2萬元的獎勵。

李韌,國高技術總經理,帶領團隊打造了360°全方位託管式電站資產增值管理服務模式,同時力求結合綠色金融、互聯網+、區域售電等創新型業務,成為中國一流的新能源電站第三方資產管理公司。這兩個電站就是他們在負責託管。

“這筆獎金是為了獎勵運行情和配合電網調度比較好的電站的。”李韌說,他們是國能日新的客戶,但做的業務除了讓電站發電曲線儘可能符合電網需求之外,還要負責如何實現光伏電站的保值甚至增值。這種“馬太效應”也提供了光伏電站額外增收的途徑。

電站運維人員為減少功率預測的考核,加強功率預測數據的監視,採取各種措施,減少電站考核時被扣的分數。

這裡有幾個要點:

1、運維人員實時監視數據通道正常,監視功率預測各項數據的上傳率100%,避免由於數據未上報而引起的考核。

2、運維人員每日對前一日的功率預測短期、超短期和實際功率曲線對比分析,若發現系統預測數據與實際數據偏移較大,運維人員及時聯繫廠家對功率預測模型進行微調,確保準確率達標。

3、運維人員每日對功率預測的短期和超短期預測的誤差進行統計分析,若發現誤差較大,則分析原因,在排除天氣因數後,運維人員聯繫廠家對功率預測數據進行調整。

4、若電站設備故障等原因導致設備無法正常發電的,運維人員及時調整功率預測的開機容量,實時調整功率預測的短期和超短期預測值,避免由於設備停機而影響預測數據的準確性。

根據李韌介紹,目前中國光伏已建成的160GW光伏電站中,300MW以上規模光伏投資企業佔據了70%的份額,但還有30%是中小規模金融機構、地方企業和分佈式工商業主投資,這部分接近50GW的光伏電站許多時候存在缺乏管理維護的情況。

李韌告訴筆者:“缺乏良好的運維對發電量損失一般在5-10%,上不封頂。”作為國內領先的電站資產管理專家,國高選擇了向傳統行業致敬,向連續7年獲得“中國物業服務百強企業第一名”的萬科物業學習。

“運維的概念經常被人談起,但提起具體運維細節和思路,卻常常難倒很多業內人士,絕大部分業內人士提起運維,想到的也就是“洗板子”。”李韌說,“光伏運維和物業公司非常相像。都是通過管理實現業主的資產保值、增值。”

多數情況下,金融機構和非專業企業不會長期持有光伏電站。短則一兩年、長則三五年後,他們會將這部分資產賣出,促使資金流通。此時,國高技術等運維企業就可以通過遠程監控、定期巡檢、駐廠運維等手段,降低電站衰減率,延長可用壽命,提高發電量預期,幫業主賣個好價錢。

根據搜房網統計,萬科持有的10年以上商用住宅中,價格高於周邊的佔98.5%,低於周邊的只有0.3%,溢價空間平均達到19.9%。

李韌將運維分為兩類,一種是被動維護型:消防員一樣接到“警情”後到處維護電站正常使用;另一種是主動出擊型:不斷優化完善光伏電站發電環境,對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預處理,通過設備智能化、流程管控制度化和紮實的現地工作保障化,實現超出同類電站的發電量。為了讓服務更加完善,萬科給自己提出了要求:“項目都有經緯度,設備都有身份證,崗位都有二維碼,員工都有經驗值。”相應的,國高技術也提出了自己的口號:“傾聽客戶切實需求,關注客戶長遠利益,定製專屬電站資產增值方案。”

“在萬科的客戶中,選擇購買萬科房產的主要因素,萬科物業的提及率為80%。”李韌說,“這是一個服務型公司最大的榮耀。”他希望隨著電站資產管理越來越成熟,資本的進入與退出越來越頻繁,國高技術能通過幫助光伏電站保值甚至升值,從幕後走向臺前,成為客戶在電站交易中那個起到決定性作用的砝碼。

國高也在為市場代託管其它企業的光伏電站,但最讓運維公司頭疼的一件事是,他們介入電站項目的時間基本都在電站建成後,但一些質量本身存在問題的電站,所需要的遠不只是運維這麼簡單,而是整改。

“質量是一個電站的基因。”李韌說。

活水

區塊鏈讓資本更容易進場

日前,萊茵TUV、招商銀行、葛洲壩電力設計院等九家單位聯合發起了“光伏電站ABS+區塊鏈戰略”合作簽約儀式。這其中有認證、有設計單位、有保險、銀行,無一例外,全部是第三方機構,為的就是解決質量不確定引發的資金不敢進場的問題。

區塊鏈在能源領域的應用,目前主要集中在能源互動、能源計價、資產貨幣化、能源安全等方面。在其調查範圍內,有超過半數的資金投注於能源互動領域,經營該業務的在 122 家初創公司中佔 94 家,包括分佈式能源管理、分佈式能源交流、分佈式能源交易、需求反應(Demand Response)、電動車充電、電網彈性調控、住宅能源管理系統(HEMS)及大樓能源管理系統(BEMS)、批發電力市場交易等應用。

光伏電站的區塊鏈發展,未來有可能會發展到售電領域,但就目前而言,能做的最多的,還是ABS資產證券化。

ABS資產證券化難點在於,投資者獲得收益的方式是依靠未來穩定的現金流,需要項目所有者即光伏電站投資主體有著極強的實力與信譽,門檻過高。

所以此次萊茵TUV等機構反其道行之,新的光伏區塊鏈平臺上,全部鏈條都是第三方服務公司,這些公司最重要最核心的資產就是“信任”,具備天然優勢。“光伏項目由投資公司引入,在平臺上進行風險與收益評估、質量監造、投保、運維等一系列工作,最終退出,讓光伏電站資產順利進入金融市場。”鄒馳騁說。

這樣相當於電站整個生命週期中,光伏電站開發與投資企業的重要性被弱化,更多工作由專業第三方機構來完成,自然ABS的門檻被大大降低。

“實際上,我們這些第三方機構與金融的結合一直存在。”鄒馳騁介紹說,“尤其是在海外,我們和銀行、保險與投資公司聯繫非常緊密。以日本市場為例,銀行會根據我們的報告按六個階段發放項目款。”

在這個平臺上,各個機構的數據是分塊記賬的,投資者可以隨時查閱監督。

這給了資本進場出場提供了一個快捷方式。鄒馳騁認為真正的成功是如何吸引到大眾投資者,讓他們能夠沒有後顧之憂的入場並獲得收益。屆時光伏電站和資本之間將實現分層:電站就是電站,而資本則更像是一個流動的蓄水池。

文|曹宇

索比光伏網總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