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個適當的時機,跟老闆談加薪

在四個適當的時機,跟老闆談加薪

離職的理由成千上萬,卻沒有一句真話,最真實的原因就是錢沒給到位。

為什麼錢沒給到位?

一是自己認為技術技能已達到加薪的層次,而公司沒有任何動靜;

二是老闆沒有認為你技術技能提高了,或者是沒有給公司創造效益,還沒有達到加薪的層次。

結果是:自己對自己的技術技能有點小膨脹,又愛“薪”口難開,既然老闆不給加薪,那就只能通過離職跳槽來解決。

接下來發生的是:跳槽之後是加薪了,但是跳槽窮三月,需要經歷三個月的試用期,試用期薪資打八折……

有一項調查表明,其實84%的老闆都希望員工能夠真心誠意地跟自己談談加薪,老闆不希望員工流失,只需要一個加薪的理由。

在四個適當的時機,跟老闆談加薪

什麼時候適合和老闆談加薪呢?

01在工齡每滿一年的時候

你在公司初入職的時候,是按照沒有經驗的應屆畢業生招進來的。

這段時間公司幾乎沒有獲得回報,主要目標是培養新人,公司安排主管手把手地教,另外還有專題培訓。

一般情況下,工齡滿一年時,員工能夠掌握基本的技術技能,熟悉崗位職能。這時的你已經成為主管助理,可以打下手了,甚至可能相對獨立做一些基礎工作。

這個時候可以談加薪,也是公司對你的認可。

可以通過前程無憂、智聯招聘、拉勾網、職友集等網站搜索相關信息,也可以通過同行業的人脈資源、HR人際資源等方面來了解市場行情,據此來判斷薪資是否合適,商談加薪幅度。

以一年為一個週期,依據員工的能力級別和工作層次,適時談加薪,這既是多數公司的常規做法。

02在自己能力提升到一個層次的時候

每個人的成長速度和努力,是不一樣的,所以也不都是按年加薪。

有的人悟性強,在公司和領導培養下,快速成長;有的人通過參加社會培訓,迅速提升自己;有的人善於利用互聯網在線教育平臺,移動手機成為最好的學習工具;還有的人利用週末泡圖書館、參加各種職場沙龍,吸取知識營養,提升職業素養。

互聯網時代,從普通小白到總監只需要四年時間,而有的人快三十了還在基礎崗位掙扎,差距就在於每個人提升自己的方法和速度。

工作能力提升有兩個方向:

一是你的工作已經具備一定的水平,向“資深”方向發展,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

二是向“複合型人才”方向發展,你現在的職責,是由多類不同的專業組成,如你會Android又會iOS,這也是一個加薪的邏輯。當然也有個前提,你兩樣做得還都不錯。

在四個適當的時機,跟老闆談加薪

03在完成了某個項目的時候

很多公司都採取項目負責機制,項目完成的時候,也是公司考評每個人實際成長情況的時候。

但是,不等於項目完成了,你就可以加薪了,主要還是看你在項目承擔了什麼角色。

你在項目中是主角還是配角

你有沒有參與項目的關鍵性工作

你經過項目磨練後,有多大提升

很多人喜歡把自己在項目中發揮的作用片面誇大,事實也是這樣,少了一顆螺絲釘機器就停止運轉,但是螺絲釘隨時可以找到。

讓自己達到不可替代性,你提加薪才能有底氣。

04在業績得到提升的時候

公司需要以業績生存,員工加薪需要以業績說話。

大部分職場人還是屬於那種有苦勞沒有功勞的,也就是說有工作量和工作年限,員工認為自己工作很辛苦,自己付出如何多,希望可以加薪。但是,公司是以績效為導向的。

如果一個銷售人員每天堅持打100個銷售電話,卻沒有成交;

如果一個程序員每天加班加點,卻連一個bug都解決不了;

……

如果沒有功勞,苦勞等於白勞。加薪評估的重點,並不是加班加點多辛苦,而是你為公司做出了多少貢獻,以及公司對你未來價值的預估。

當老闆認可了你目前的業績,並認為你以後能為公司創造更大的價值時,你加薪就順理成章。

在四個適當的時機,跟老闆談加薪

現在跳槽現象很普通,但是並沒有多少人越跳越好,但是無論員工怎麼跳槽,公司加薪的基礎原則一般不會變,這幾個基礎原則是:員工實際能力+員工實際績效+市場薪資橫向比較+員工成長空間。

加薪是個技術活,當你渴望加薪的時候,需要客觀公正的評價自己的技術技能、客觀公正地評價自己的業績、客觀公正地評價自己的薪資與市場薪資水平。

如果你真正達到了本文講到的四個加薪條件,那就不要礙於面子羞於跟公司談薪資。

職場高薪區(zcgxqu)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