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傳統弊端,這所985高校的科研成果被破格審定,成全國唯一

油菜作為我國的重要油料作物,分佈於中國的西北、華北等多處,是農民賴以生存的重要種植物。不過長久以來,傳統的油菜品種產量低、含油量少,同時抗病性弱,嚴重製約著油菜種植水平,從而無法實現創收。不過從去年開始,這種被動的局面將會得到大大改觀,“像種小麥一樣種油菜”的夢想可以實現了,因為這一些都得益於“陝油28”這個油菜機收新品種。

“陝油28”是由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學院油菜育種專家董振生研究員率領的專家團隊,歷時8年培育的雙低優質油菜新品種。該品種具有產量高、含油量高、抗倒、抗病性強和適宜機械化收割等5大特點。2015年底,“陝油28”通過陝西省品種委員會破格審定,成為陝西首個適宜全程機械化生產的專用油菜新品種,也是至今全國唯一正式審定的機收油菜品種。

改變傳統弊端,這所985高校的科研成果被破格審定,成全國唯一

不忘初心立志育良種

董振生老師多年來致力於油菜的育種培育,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油菜基地首席專家。五十年代出生的老科研工作者對於育種事業的執著顯於細微處。對董老師而言,熱忱和嚴謹是科研的靈魂,也是生活的本質。

2000年的一個畫面至今仍然深深留在董老師心中。大量人口外出務工,在返校途中的火車上,一節火車上能站腳的地方均被塞滿了人,體力好的青壯年為了登上火車不惜爬窗子,老年婦女無法擠上車,時間定格在形形色色的漂泊者生活的艱辛與掙扎。車站一片喧鬧,村莊卻日漸寧靜。孩子老人留守在家,大量土地利用不佳甚至荒廢。那時已從事油菜研究20餘年的董老師萌生出了以機械化的形式去收割油菜的念頭,減輕務農勞動壓力,增加農戶收入,讓百姓日子好過一些。

刻苦鑽研交流尋突破

當時的中國並沒有人從事這方面的研究,無經驗可循,而油菜株型的複雜性使其難以全程機械化,團隊遇到了難以突破的瓶頸。一個偶然的契機,打開了團隊研究的新思路。在一次學術會議上,董老師遇到了江蘇的油菜專家傅壽仲老師。兩人相見恨晚,就什麼樣的性狀可以作為機械化育種進行了深入的討論。最終在三個性狀上達成共識:株高要矮,普通油菜2米,機械化油菜要低於1.5米;抗病性要好;要抗倒伏,3-4萬株/畝的密度是個門檻,防止倒伏成了一項艱鉅的任務。

有了既定目標,就清晰地知道了如何去選育品種,選恢復系、保持系和不育系。於是,在後期育種中,董老師帶領團隊改良了多種形狀,如:抗裂莢、花期集中,成熟度一致、豐產性好、耐密植、抗菌核病、耐寒、耐旱。這個品種千粒重3.80克,含油量45.25%,芥酸含量0.04%,硫苷含量18.02umol/g以下,屬雙低優質油菜品種。

改變傳統弊端,這所985高校的科研成果被破格審定,成全國唯一

喜獲認可推廣獲成功

當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專家團隊在品種選育的同時,還開展了“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結合”技術的集成研究與示範,形成了集品種、播種方式、草害控制、機械收穫於一體的配套技術,並在不同生態區進行油菜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多點示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配套新技術的推廣,既簡化了生產技術、降低了生產成本和勞動強度,又穩定了我省油菜種植面積,增加了產業效益。從根本上解決傳統油菜生產中存在的機械化水平低、勞動強度大、生產成本高、農民種植積極性不高等問題。

“陝油28”受到越來越多種子經銷商和農戶的歡迎。今年,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江蘇省東臺市京港鎮新曹農場在2000餘畝沿海灘塗地種植的“陝油28”,經歷了9級大風以及冰雹仍能挺立不倒伏。這一段時間,大江南北的36.7萬畝“陝油28”陸續在機收,推廣專家估計,到明年,“陝油28”在全國累計推廣的面積將超過50萬畝。研究團隊負責人董軍剛副教授表示,下一步團隊將繼續開展不同生態區配套栽培技術試驗,推進“陝油28”種植面積的擴大,同時加強應用基礎研究,找出“陝油28”品種優點的內在因素,爭取獲得更大的科技成果。

改變傳統弊端,這所985高校的科研成果被破格審定,成全國唯一

“科學研究的原動力來自於好奇心,好奇心是引發興趣的基礎,對自己做的事情感興趣,你才會全心投入。其次是要堅持,守得住10年、20年乃至一生育種的寂寞。當然,團隊合作必不可少,團隊利益遠大於個人利益。要認真做科研,更要認真做人,去實現自己的價值,做一個大寫的‘人’”,這是董老師堅持出新的人生寫照,也是更多西北農林大學科研人員的真實寫照。

心懷社稷,情繫蒼生,承遠古農神后稷之志,行當代“教民稼穡”之為,作為國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也將以此為契機,堅持走產學研緊密結合的辦學道路,為推動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和農業科教事業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