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緣何煩惱多 只因未識趙佃璽

老年緣何煩惱多 只因未識趙佃璽

老年緣何煩惱多 只因未識趙佃璽
老年緣何煩惱多 只因未識趙佃璽​​​我所理解的比較圓滿幸福人生,應該是少年吃苦、中年事業有成,晚年幸福安逸,看看周圍人,趙佃璽比較接近。

趙佃璽算是大同文化圈名氣較大的人,75歲還能當選人大代表,75歲出版《大同民俗》系列叢書,他的晚年生活可謂是豐富多彩,讓人羨慕。

寫趙佃璽必須多角度,全方位,我們先從他的學術研究說起:60年前,也就是上世紀1957年,趙佃璽開始了大同地方文化的探索與研究,20歲的他,開始在報紙上發表文章,如今,他已見報300多萬字,出版了20本書,《古城保護與研究》《夢迴大同府》《大同城區志》《華北民俗研究》等。其中《夢迴大同府》榮獲全國社科圖書獎,他還被西安交大聘為客座教授,他創辦了《大同古城民俗館》和《佃璽畫廊》,受到政府和百姓的一致好評。趙佃璽的工作履歷相對簡單,先是在學校工作,從老師一直做到校長。後到城區政府部門工作,從人大副主任的崗位退休。趙佃璽家庭和睦,他的三個兒子,個個出類拔萃,老大趙欣歌,文學博士,就職於中國藝術研究院;老二趙欣悅,設計藝術文學博士,就職於中國社會科學院;老三趙欣欣,藝術學博士,就職於莫斯科州國立大學,由於教子有方,趙佃璽一家又被中國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授予《全國書香門第之家》榮譽稱號。

趙佃璽的故事很多,我就從他退休後的生活談起:退休後的趙佃璽,按他的話講,比沒退休時還忙,他每天堅持寫作,挖掘了大同的好多歷史:他挖掘出大同的十二美女:北魏的馮太后、遼代的蕭太后、漢代的王昭君、花木蘭、李鳳姐……他考證了發生在大同的八大戲劇:《四郎探母》、《錦繡未央》、《蘇三起解》、《游龍戲鳳》、《花木蘭》……他整理大同街巷故事400個,挖掘大同年俗、婚俗民間故事200個,考證樓閣故事100個,長城故事50個……

理解趙佃璽,必須從趙佃璽理解別人開始,他是個知世故而不世故的人,這個知世故:就是他看透人性;這個不世故就是:“赤子之心不可丟”,以赤子之心待人。有媒體曾委託我引薦趙佃璽,那時候,我和他還不是很熟,包著試試看的心裡,給他打電話,沒想到他很爽快答應,期間,媒體提出想採用他的文章,趙佃璽答應的更乾脆,文章可以用,稿費給不給都行。

媒體人和我說,沒想到趙老師這麼爽快,越是這樣的人,越要尊重他的權利。這是明白人,但是還有不明白人,使用他的文章,連個招呼都不打,直接把他的文章變個署名,就使用了。但是讀者的眼裡容不得沙子,指責揭露盜用者,盜用者擔心趙佃璽有所反應,急忙託人和他道歉,哪知他根本不掛懷,他懷抱赤子之心,對人永遠寬恕。因為懷抱赤子之心,他便活得率真。

上週六,我去古玩城辦事,趙佃璽正幫人做一個活動,中午組辦方宴請大家,他看到我,非常熱情:“曉寧,網絡作家,走走,一起吃飯去。”我說:“我有事,不能去。”趙佃璽說:“有啥事不能吃完飯再做。”我堅持沒去,一來有事,二來怕他為難。他帶我去,萬一東家不高興,這不是為難他嗎?但是,他不想這些,他覺得我的朋友,就是大家的朋友,朋友在一起吃頓飯,還用顧忌嗎?

烏龍峽舉辦紀念屈原大型活動,組織者用大轎車統一接送來賓,趙佃璽下午有事,想早一點回同。看到我們開車去,他便提出搭車,去了以後,他雖然忙的團團轉,但是他不忘招呼我們。他還擔心我們走的時候不通知他,多次安頓我,走的時候,一定不能把他丟下。他是名人,領導的坐上賓,但是活得就是這麼率真。因為寬恕、率真,他贏得了眾多的朋友,為了追隨他,他的粉絲專門在他的工作室旁,開了一個茶室,就為和他在一起。他的工作室,經常是高朋滿座,求字的、要畫的,高談闊論的、寫字畫畫……無論是在哪裡,趙佃璽都這樣被朋友們寵愛著。他是一個“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上午他去政府開會,和領導一起暢談轉型發展,下午他和市井平民,聊一些街頭巷尾。很多人想知道他的交友秘訣,其實就是七個字:知世故而不世故,人情世故要看透,赤子之心不可丟。

美學家張世英說:“人生四種境界: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審美境界。審美為最高境界。”所謂審美境界,就是要活得美,活得有意思。“人活著的意義在於享受生活,如果活得太實用太沒趣,便失去了生命的意義。”

趙佃璽就是一個活得有趣的人,採訪他的時候,他幾次安頓我:“千萬不要把我寫成高大上,我不是那樣的人。”今年的公益協會年會上,安排他講話,這天正好是三八節,他把在坐的女人比作大同十二釵,比作大同花,把女人誇的合不攏嘴,掌聲一次比一次熱烈。由趙佃璽牽頭組織的紅石崖大型宣傳活動中,趙佃璽激情奔放,在跳舞隊伍裡載歌載舞。
老年緣何煩惱多 只因未識趙佃璽

這是他在紅石崖山下的舞姿,單看他的動作,就可以想象他在生活中的有趣。羅曼•羅蘭說:“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後還依然熱愛生活。”這句話,用在趙佃璽身上,非常合適。他的處世哲學:生活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

他從20多歲起,走街串巷、收集大同民俗文物,他收集了四十多年,500多件文物,傾心建立了大同民俗館,後來,政府派人參與管理,他毫無怨言,很快在古玩城租了房子,開闢了自己的工作室。雖然好多人對此不解,他卻說,感謝黨的培養,理解政府行為。

趙佃璽對生命深度和廣度的開拓,是他對日常生活永不衰減的熱情和想象力。

學習他的生命哲學,可得“奉獻”。學習他的藝術哲學,可得“境界”。

學習他的工作哲學,可得“欣然”。學習他的生活哲學,可得“趣味”。

今天下午,本來還有許多事情要和趙佃璽核實,但他說,少寫一點,隨意一點,不要因我太過認真。

我知道,我的文章份量很輕,難以全面反應趙佃璽的人生之路,文章的結尾,我只想說說心裡話,趙佃璽是個讓我尊重的好老頭,這個老頭,我很喜歡,如果時間容許,我願意每天跟著他“混”,他的晚年生活,就是我今後追求的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