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杭州父母賣房供娃留學,6年花200萬,結果孩子學成回國求職被開兩千元”這件事?

彩虹下的自已

海歸,曾是高端人才的代名詞,是企業的寵兒。現在,還是這樣麼?

隨著海外留學的簡便化,越來越多人熱衷於海外留學,其中包括了:1、學霸,通過拿到高額的獎學金而去國外深造,追求更為廣闊的職業發展平臺;2、富裕家庭,父母不甘心孩子就讀於國內某一所普通高校,在財力的支撐下,選擇讓孩子出去鍍金。3、普通家庭,孩子成績一般,但人有我亦有的心態,讓他們賣房甚至舉債,讓孩子出去鍍金。而本標題說到的主人公就是第三種,杭州林姓父母賣房來供娃留學,6年花了200萬。但是相對於高額的出國留學開銷,不少留學生回國就業面臨的起薪與國內高校畢業生相差無幾,甚至因為資質太差被開出2000元的低薪。原因何在呢?

1、留學學校和專業,決定你迴歸的起點

無論是基於哪種原因想選擇留學,需要做好留學的調研,一是留學的學校是否有名氣,日後回國就業是否具備競爭力;二是選擇的專業,是否存在稀缺性,是否容易就業。文中主人公開始選擇的學校還不錯,在國內就業會有一定的競爭力,但是由於掛科了但沒有及時收信去闡述原因,被學校勸退改就讀次一點的學校。這樣的情況在很多用人單位看來是不具備競爭優勢的。

2、留學是鍍金,但決定前途的是你的能力

從搜索瞭解到,主人公小林並不是一個資質特別好的孩子。留學前雖然在重點高中讀書,但學習成績一般;考雅思第一次才5分,通過努力才考了6.5分;留學期間並沒有太多出眾的表現,積累較好的人脈,而且還因為掛科沒有去闡述理由被學校勸退,而被逼改讀其他學校,4年的留學硬拖了6年完成。這不是特別出眾的能力,決定了她在回國就業路上困難重重,甚至被用人單位開了低價——2000起薪。因此,有需要留學的孩子們,需要慎重考慮。一是對留學學校和大環境政策是否瞭解清楚,二則考慮出國留學不是一勞永逸,還是需要好好鍛鍊,不斷提升個人能力以及積累人脈,讓自己具備更多的社會競爭力,才能在日後的求職路上驚喜不斷。

3、留學紅利在縮減,海歸們需要調整好心態

現今社會,就業壓力大,而且隨著留學政策的開放,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留學。因此,留學生畢業後回國就業的人多了,留學生的背景優勢日漸式微,含金量大大降低。而且隨著國內高校學生培養中對外語的日益重視,不少優質學校畢業出來的學生外語水平皆不差,留學紅利日漸減少。海歸們選擇回國就業,就需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做好就業競爭的準備。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實現就業。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無憂精英網

我的孩子今年大三,現在悉尼大學。當初孩子初中的時候不好好讀書,中考的成績不理想,上普通的高中的話,連本科都不一定考上。在這種情況下,考慮再三,決定讓他上了國際中學,畢業以後直接入讀澳洲大學,畢竟國外的大學競爭壓力小,好畢業,以後回國也好找個工作。我想這也是絕大多數家長的想法。誰曾想孩子上了高中以後突然轉變思想,意識到不能這樣渾渾噩噩下去,就發憤圖強,每天都是學習到晚上12點多。高中畢業後順利考取了悉尼大學,現在大學也是每天爭分奪秒的學習,充實又快樂。我們當時最壞的想法就是混個畢業證,回來好找工作。所以說留學值不值這個問題要分好多個層面來看。首先要看發心,也就是為什麼要選擇留學?是孩子的意願還是父母的意願?如果孩子在高中時候就沒有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方向,為了光環人云亦云的出國,這樣的一般出來都不會有多大作為。如果孩子一直很努力,清晰知道自己的方向,追求,那麼他出去的這些年一點點時光都不會浪費,一定會有不一樣的人生。這個不能用財富去衡量,而是他的眼界,格局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所有的一切取決於孩子怎麼想,要什麼樣的人生。


流浪的小花貓118

看到這個問題,我也想到我之前的兩個同事。

我最初覺得是不是人力資源部門存在偏心或其他問題,因為那家公司人力資源是從別的行業跳槽過來的。後來經過約談,才知道,確實是無法勝任工作。

雖然是留洋歸來的,外語卻並沒有明顯優勢,翻譯幾次出錯,還把專業術語弄錯了——發現錯誤的居然是法律部的。要知道那原本不是法律部的事啊!法律部的律師不負責翻譯工作啊!捎帶手給改了,這讓老闆也很尷尬——因為這倆留洋歸來的精英是他自己跳過人力資源直接招聘的。

隨後,這兩位精英在工作中與各部門的關係都相當緊張。動輒提及國外如何,美國要怎麼樣,新加坡是有什麼類似項目——公司財務總監在管理層季度例會公開批評他們倆人,雖然只批評了“不夠成熟,處理問題不夠穩重”等,卻再次讓老闆對他們倆的能力和水平陷入了茫然。

加上,他們負責的項目,大半年過去了,遲遲不能落地,也無法再也進一步開展,其他部門都等著,但是無力配合,因為完全不知道方向。包括我,是是被外聘過來做諮詢管理的,但是我到崗四個月,就沒見過幾次直接和我對接的那位新加坡歸國精英——他只要求我提供很多文字性的資料和數據分析,但是再什麼也沒有談。四個月啊!我摔啊!項目有沒有 做不做給句話啊!我們每星期去等他,但是他總是讓等好幾個小時後說下週再說。然後還揹著我們,悄悄接觸我們的簽約單位——簽約單位發信息問,我們才知道。當時的感覺相當不好。於是也和大老闆反饋了。

當然,不是所有留洋歸來的都是如此。但是,這種眼高手低,又看不起本地或者學歷低的留洋黨是存在的。因為他們這種工作做派,導致了工作中存在著很多問題和矛盾,最後必然影響到工作。

再加上這幾年留洋歸來的越來越多。

各公司在聘用留洋經歷的崗位的時候,也不再盲目“海歸”,而是更多在團隊配合和工作執行方面,有了更詳細的考慮。

所以待遇這方面,也不再是留洋給高薪,而是按團隊貢獻為更重要的標準了。


小黑豆

無語,這道題根本是個假“噱頭”,事實並非如此!

【這是出於什麼心理呢?之所以出現這樣一道“歪曲事實”的題,大概是出於酸葡萄效應,嘲笑海歸的心理,但真實的情況是,如今的海歸雖然不如以往值錢,卻也不至於混得太慘。】

首先介紹一下事情經過:

(1)2011年,杭州某重點中學高三女生小林,成績中等,預計參加高考只能上普通大學。

(2)小林父母不甘心,決定讓女兒選擇出國,避開高考。

最後選擇的是澳大利亞的莫納什大學,學習金融專業。由於需要參加預科,而且學習金融專業的學費較貴,雖然僅僅是留學澳洲,而不是留學費用昂貴的美國或英國,但在其後的6年裡,共花去200萬元左右。

(3)小林的父親是個生意人,家裡條件不好不差,但她父親很有魄力。

當初小林出國時,她父親把家裡僅有的一套老房子賣掉,得到150萬元,其中的120萬留作女兒留學基金,還有30萬,再加家裡的積蓄,用作首付,另外買了一套180萬元的新房。

(4)6年之後,小林留學完畢回國,他父親買的那套新房子,已經漲到了400萬元。

(5)小林學習的是金融專業,這個專業很高大上,到找工作比較困難。

回國後,小林一共參加面試6次,但由於僅僅是一所國外普通大學的本科學歷,在求職中並不佔明顯優勢,而且招聘單位的條件也很苛刻。

在其中一次求職時,招聘單位居然當場宣佈稱:“我們的底薪不高,2000塊錢,其餘靠業績提成。

99隨便觀點:

第一,如今留學生為啥不值錢了?

這是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現在從國外回來的留學生,的確不如以往值錢。

(1)十年以前留學海外的都是優秀學生,那時候以公派留學生為主,自費生,也就是自己花錢出去留學的,僅佔總人數的大約1%比例。

有一項統計數據:

1978年至2007年前的近30年時間裡,我國的各類出國留學總人數14.4萬人,這其中自費留學生僅佔極少數,也就是說,那時候的留學生,大部分是學業出類拔萃的,少數家裡特別有錢的。

然而,到了2016年,我國出國留學總數達到了54.45人。

10年時間裡,留學生總人數暴增近4倍!

另一項數據表明,2007年之前,從國外回國就業的留學生人數4.4萬人,而這個數字到了2016年是43.25萬人,幾乎暴增10倍!

(2)增加出來的大量留學生,已經不是所謂“優秀學生”了。

從小林的故事就可以知道,當初的小林,如果參加高考,她僅能在國內上一所普通大學,就連211高校也無法考取。

然而,這樣的學生花費200萬元,就能拿到一張“還算像樣”的澳洲大學文憑。

(3)國內大學的教學質量,也在不斷進步。

現在的國內名校,尤其985大學,都有與國外大學的合作項目,甚至於,有的名牌大學,與國外名校之間,有交換生名額,可以讓國內的大學生,直接出國在國外大學裡,學習,生活半年左右,以此熟悉國外的教學環境。

可以肯定地說,現在的中檔以上國內985高校,培養出來的學生,並不比國外大學差。

【綜合以上原因,一方面,海外歸國的留學生人數增加,質量降低,而在另一方面,國內名牌大學畢業生的質量提升,此消彼長之下,留學生不再那麼值錢,就不奇怪了。】

第二,國外回來的留學生,並非真的爛大街了。

要說留學生不再那麼值錢,這是事實,然而,留學生所謂的不值錢,那不是相比於國內的普通大學畢業生,而是和國內“名牌大學畢業生”相比。

就拿杭州的留學生小林來說。

她手裡拿的是澳洲莫納什大學的金融專業文憑,當她的競爭對手,是國內普通大學的金融學本科畢業生,誰的競爭力更強?

這根本就是不需要比較的問題,當然是小林的競爭力,更強!

當然了,如果讓她去和浙江大學的金融專業畢業生相比,去除掉非專業知識方面的因素,她肯定處於弱勢。

這一點都不奇怪,她的基礎原本就比浙大的本科生,差得很遠!

第三,所謂的“求職被開2000元”,根本是玩弄噱頭。

小林學的是金融專業,這個專業雖然現在很熱門,但這個專業的求職是很困難的,國內的從業人員,需求量比較小。

而且,這個專業的從業人員,能力要求高,薪資水平偏差很大,很多都是與業績掛鉤。

說白了,這個行業靠的不是工資,而是提成!

這也就不奇怪,當小林求職時,招聘單位會公開表示那樣的“苛刻條件”。

這樣的條件,不是針對小林一個人,而是所有的求職者。

第四,從目前情況看,如果家庭條件允許,出國是一條可以選擇的路。

事實很清楚,小林的父親是聰明的。

他有什麼損失呢?

當初賣掉了家裡的老房子,看似為了女兒出國留學,已經“傾家蕩產”,但真實的情況是,他在保證女兒留學費用的前提下,給自己買了一套180萬的新房,6年後漲到了400萬,他不虧。

小林的父親不愧是一名生意人,這個算盤打得精!

對於小林的女兒來說,她也得到了最佳結果。

假如沒有出過留學,她只能在國內普通大學讀本科,等她畢業後,像她這樣的大學生,在國內非常多,最大的可能,她只能從一個最普通的辦公室文員,慢慢往上爬。

但現在呢?

現在的小林26歲,是一家金融公司的工作人員,雖說她自嘲自己的工作是“搬磚”,但她的這個“搬磚”,可不是簡單的“搬磚”。

換句話說,正是由於她老爸當初的明智和果斷,小林這個普通的女孩子,她的人生已經變得不一樣了。

結束語:這個社會上的一些事情,我們不能想當然,人云亦云,那樣只會是自己騙自己。

對於一個高中生來說,985高校 = 國外名校 > 211高校 = 國外大學 > 普通大學 > 不上大學,這就是事實。


99隨便

作為大學教師,我們一直提醒學生:僅有ABC三類學生適合出國留學,其餘學生切勿盲目跟風,否則海歸代薪甚至待業現象仍會層出不窮。伴隨國內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近十年留學生人數暴增,而其中大部分屬於盲目跟風留學:進一步,因學習能力和自制力差不能躋身上層人才之列,只能混個學歷草草了事;退一步,因事前毫無長遠職業規劃,回國後一臉茫然。留學生中以“進退兩難人群”居多,造就瞭如今“留學無用論”的輿情。聽到“現在留學不行了,xx小孩回國後工作都不好找”這樣的抱怨也就不足為奇了。

A類:成績優異拔尖,勵志從事高精尖行業,有出人頭地的遠大理想。

這裡說的拔尖指高考考上985、211乃至清華北大的尖子生,共同特點是IQ、自制力、學歷方法均較為優秀,依託歐美髮達國家更優越的科研學術環境,可再拔高一個層次,步入頂尖人才行業。而此類人才薪酬也較為喜人:我的老鐵(昔日理科狀元,703分)去了硅谷一家只有幾人的程序化交易公司,14年利潤2600萬刀;某女學霸(原本是狀元頭號種子選手)在美國從事高精尖行業,戲稱打算30多歲退休回國種菜;其他20來位同學就不一一列舉了,最低收入是我這個大學教師的三倍有餘。

B類:成績一般,自制力強,留學後進可攻退可守。退一步,可憑藉國人應試能力優勢實現錯位競爭,躋身國外中高端人才行列,獲得不錯的薪酬;進一步,可晉級為A類人才。

這裡所說的成績一般通常指高考能考上二本以上。朋友圈中這類人不少,高中成績一般,徘徊於一二本線之間,但從小懂事,自制力驚人。出國後沒兩年,便憑藉國人的應試能力優勢和自身的刻苦努力,從昔日的一般、一般、很一般魚躍成為國外高校的尖子生,之後平布青雲步入高端人才之列。當然,知子莫若父,如果小孩自制力不強,就要慎重了,否則小孩出國“旅遊”幾年回來,成才未果,反倒成了“事件反面典型”。

C類:成績較差,但家庭條件優越、自制力強,通過留學以時間換空間,儘早修完碩研乃至博研;畢業後,憑藉年齡和學歷雙重優勢,歸國後極易謀求一份體面的工作。

國內一般是碩研修3年,博研修4年,博士畢業都快三十而立了。國外的碩博教育週期較為寬鬆,碩研2年畢業、博研2-3年畢業的情況極為常見。如果小孩成績不理想但很懂事,家長可以考慮送出去留學,獲得年齡、學歷雙重優勢,歸國後安排到高校或其他事業單位工作,趁著年輕為祖國早做貢獻。這樣的規劃尤其適合乖巧懂事的孩子:一位初中同學,本科畢業於成都某民辦高校,之後到英國讀了兩年碩研,如今在成都一家不錯的事業單位就職;一位好友,專科畢業後留學澳大利亞,25歲博士畢業(我直讀碩研26歲才畢業),憑藉學歷、年齡優勢,成功招錄至某外國語學院任教。當然,這條路需要家長跟小孩達成一致,並事先做好長期規劃。

如果您家的情況不在此列,不建議出國留學,否則極易淪為“進退兩難人群”,適得其反。若情況特殊,請私信或在評論中提問,我會盡力解答。


四筒爸爸

大實話:開工資多少跟所做的工作有關,和學歷無關。

可能大多數人聽到留學生這個詞的時候都會和高薪,高福利待遇聯繫到一起。但是,這兩者之間是沒有必然聯繫的。

打個比方來說,如果這個留學生回來了,然後選擇去送外賣或者快遞甚至是做一個服務員,其實2000塊的基本工資可能已經不低了。當然,如果一個留學生回來選擇這些職業,那幾乎是不可能的。我這麼說也是方便讓大家理解一個事實,那就是:開多少工資,跟做什麼工作是有必然關係的,而和學歷沒什麼太大的關係。

留學生可以享受更多的福利政策

其實留學的好處還是比較多的,一方面自己出去一趟算是給自己的人生經歷鍍了金。另外一方面來說,也是對自己的一種歷練。當然,還有一點就是可以享受比較好的福利政策。

首先,從買房落戶來說吧,如果你有出國留學的經歷,那麼你買房的時候就會比普通人買便宜很多,省10%-20%是絕對沒有問題的。當然,在購買進口車輛時,你也能享受到一些專門給留學生的一些免稅政策,就拿我最近一個朋友來說吧,買了一輛三十多萬的進口車,因為是留學生,所以就便宜了7萬左右。這些都是很現實的金錢賬單。

所以啊,千萬不要聽一些人說什麼現在時代變了,留學生沒什麼好處了。這些要不就是坐井觀天,要不就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說現實一點,你可以看一下你周圍那些有錢人家的孩子,或者說看一下那些明星大佬的孩子,人家把孩子送到國外(香港澳門也一樣)難道就是傻麼?這些人比我們精明著呢,只是人家不說,然後你也不知道而已。

留學也有“風險”

當然,任何事都是風險與回報都是同在的,留學也是如此。比如,你在國外可能就要忍受一個人的孤獨寂寞,可能也要忍受被當地人排擠的痛苦,這些都是正常現象。如果家裡不屬於那種特別有錢的情況的話,基本上這些是你都要面對的。

還有就是一些極端的情況,就是你在國外學習的專業回到國內不能找到對口的工作。當然,這種情況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說現實一點,就是我們在國內上大學,又有多少找的是對口專業的工作?我們不也照樣生活的很好。

所以,就更不用說你有一個出國留學的經歷了。這個經歷只會讓你在同等條件下為你加分。千萬不要信一些企業說的我們都是同等看待的,要不就是這個企業太小,根本用不到國外人才,要不就是忽悠人。說難聽一點,如果是一個菜市場賣菜的招人,人家也沒必要招個留學生吧。反之,如果你是一家上市公司的老闆,兩個人條件差不多,一個留過學,一個沒有,那麼你會選誰?相信大多數人都會選擇有留學經歷的吧。

當然,留學可能要承擔的最重要風險就是時間風險,可能跟你同齡的人在國內這幾年已經把人脈,資源做得很好了,而你雖然有一個留學經歷,但是剛回來起步還是會慢一些。這個就要看你個人考慮了。不過,你只要是金子,那麼你就一定會發光。

有理有據,實話實說,關注:大實話。讓我們一起用理性的視角看世界。


大實話

這件事情的發生並非偶然,而是一個必然的結果。


九十年代末期,改革開放的號角吹響,很多家庭條件較好的父母,紛紛送孩子去國外高校進修,學成回來,基本上都可以憑藉自己出色的外語能力和專業能力,進入優質的企業,領取高額的薪資,一段時間“海歸”幾乎等同與“優秀”一詞。但是,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父母“崇洋媚外”,在孩子高中的時候,就竭盡所能的安排他們去國外求學,市場也為此發現商機,國內湧現多家留學代辦理機構,國外有很多不知名的高校,迎合市場,開出高昂的學費,依然有很多的中國父母選擇報讀,留學流程的簡便化,讓留學的質量在下降,“海歸”不再等於“優秀”。


其次是留學的大眾化,讓留學人才不具備大的競爭力。《2017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顯示,目前我們國家在2016年出國留學的總人數已經突破54萬人次,歸國的人數超過43萬,其中這些出國留學生的專業多集中在金融業和工商管理業,自然科學類的學生少之又少,參考供求關係法則,相對與90年代,現在明顯的是供大於求,薪資較低是正常現象。


但是我們始終相信,是金子總會發光的,作為新時代的“海歸”,要學會放低心態,努力工作,展露實力。我們不能全盤否定所有的“留學生”,畢竟國外的高校,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也有很多名校可供選擇,希望大家在留學的過程,紮實自己的專業技能,積累更多的工作經驗和人脈資源,在尋找工作的時候,不要“眼高手低”,踏實的工作,穩步前進,低薪資只會是暫時的,光明的未來會在前方,等待你的到來。


決勝網

看到這則新聞的時候,我內心可謂五味雜陳。父母為了孩子的學業和前程,幾乎拼上了所有的家當,但是換來的卻是那樣的結果,不僅令人唏噓。我在想,這對杭州夫婦,他們為什麼要拼盡一切也要送孩子出國留學呢?他們又為什麼花費這麼多呢?孩子在國外學習,到底都學了什麼呢?

送孩子出國求學請謹慎,要量力而行

這些的接觸過不少家長,向我諮詢想送孩子出國求學的案例。我一般都會先問家長初衷是什麼?如果有家長說我看到身邊的朋友們大都送孩子出國了,我便只說一句話,如果你承擔起高額的費用,我說什麼都沒用了。再問家長你送孩子出國求學有目的國、學校、專業、就業等多方位的考慮嗎?如果家長經濟條件還可以,能承擔的起,我會給一些相關的建議。對於因我的建議而送孩子出國的家長,我一般都會後續跟蹤,因為有些孩子在國外同樣需要家庭教育支持。因此,看到杭州這對夫婦培養孩子的經歷,我就告誡一些有此想法的家長,一定要量力而行,千萬別不計後果就把孩子貿然送出去。

國外也不是天堂,家長要考慮到所處環境對孩子的影響

我曾經跟蹤關注過一個從上海去新西蘭留學的孩子,這個孩子高中未讀完便走了。到了新西蘭後,孩子生活自理能力非常差,且自控力也很弱。結果不到一年時間,學業便出現了問題,這個孩子開始和當地華人一些孩子接觸,慢慢又接觸了社會上一些不良青年,結果吸毒而被抓,父母悲痛萬分。我建議家長想辦法去處理此事,如果能帶回國最好。家長花了很多錢,費了很多周折,才把孩子弄回國。像這樣的例子還有不少,大都是家長過於迷信國外的教育比國內好,甚至上夢想著孩子能學有所成。但是哪曾想,有些孩子出國後如同斷了線的風箏,結局中很難預料的。

送孩子出國求學,不要光看別人家孩子滿載而歸

這些年,送孩子出國求學之風日盛,特別是一些未年人出國學習。一方面是受盲目跟風觀念的影響,另一方面也有對國內應試教育不滿意的影響。不管哪一種,很多家長都是把別人的孩子當參照系,只有少量比較理性的家長會考慮的很充分。就拿杭州這對夫婦來講,他們恐怕根本沒有做好對孩子出國求學的規劃,傾全家之力,最後落得個雞飛蛋打。試想,一個孩子如果在國外學習,連最起碼的學業規劃和職業規劃都沒有,他該怎麼學呢?是否考慮到在國外學的專業知識,以及所受的觀念影響,回來後能否適應國內的環境呢?因此,請家長們在送孩子出國之前,一定要做充分的考量。且孩子出國後,要做好連續跟蹤教育和指導,如果有必要一定要請專業的老師輔助你們。

在家千般好,在外樣樣難。為人父母,如果對孩子的未來只有夢,而沒有想,恐怕最終你會讓孩子被耽誤了教育,更誤了教孩子學會做人。


韓國成老師

澳洲留學,金融行業,這兩個大標籤一貼,和2000塊錢的低薪很明顯形成了鮮明的反差,但是所謂學成求職,求的是什麼職呢?

其實查一下國內對金融行業的薪酬調查就清楚了,金融行業近幾年一直是國內平均薪酬最高的行業之一,就不要講在杭州了,在我們張家口這種小地方,一個銀行的正式員工(非勞務派遣),起薪也不可能是2000,在八大金融行業常見職位裡面,唯一薪酬下探到2000這個區間的,只有一個,就是會計,所以看到有位朋友講,底薪低,提成高啊!不要鬧,會計哪有什麼提成,最多有點兒福利。

所以這個問題其實就變成了,澳洲留學6年,教育投資200多萬,回國以後只能到私企當會計——國企的會計,起薪也不會這麼低——而就我的瞭解,私企的很多會計,根本是不需要學金融的,而一些低薪會計,甚至連學歷都不限制,會加減乘除就行,所以這位小朋友在澳洲6年,回國以後卻去應聘當會計,她在澳洲到底學了啥呢?

恰好我有一個妹妹,現在在加拿大卡爾加里,她是在加拿大學的金融,但是畢業之後就在加拿大找到了工作,之後考了好幾年通過了CGA,相當於我們國內的註冊會計師,現在早就定居了,不過這其實也只是普通人而已,而我另一個學金融的朋友就更厲害了,在美國亞特蘭大學的國際金融,博士畢業,已經應聘到常青藤名校當老師了,所以我想這件事真正的重點在於,這位小朋友不過是混了個文憑,根本什麼都沒學成,畢竟企業在招聘的時候不僅看簡歷,還要面試,能力差不多的話,在國外就業也沒問題,又何必跑回來當低薪會計?

最近的十幾年,人民生活是真的富裕了,有條件的家庭,都願意把孩子送到國外去留學,但是問題在於,留學留學,重點不是在哪兒學,而是怎麼學,不管在中國還是外國,不學就不可能掌握知識,學到本領,沒有知識和本領,也就很難得到高薪,除非賣的不是本領,而是自己,盲目的送孩子出國鍍金,等於是送他們去吃喝玩樂,學無所成,靠一紙外國文憑蒙人的時代早就過去了,所以這件事對於每個家庭,都應該成為一個警示,告誡我們在培養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切勿盲目跟風,必須不斷強調的一點就是,一個人擁有什麼樣的生活,最終都要依靠他自己。


一笑風雲過

簡單粗暴的回答問題。

其實出國留學現在也不難,特別是北上廣深,一套房子三萬/平米(最低房價,只要不出行政區都算),隨隨便便就攢夠出國的保證金了。但學成歸來或者定居海外還分著情況呢。

我也有出國的機會,也是父母砸鍋賣鐵要送我出去,但是我思考了三個月拒絕了,最終我連大學都沒上,又復讀了一年,隨便唸了個工程大學,事實證明我沒去是明智的,因為我是個學渣,而且我父母還沒有人脈。

下面我就來說一下出國留學的情況。一共分幾種,都是不論什情況都能出國的。

第一,孩子很努力,父母有人脈。孩子出國後,各種熬夜學習,最終畢業。孩子可以選擇留在國外或者回國發展。

第二,孩子很努力,父母沒人脈。孩子出國後,各種熬夜學習,最終畢業。找到外國企業順利入職,抽籤,沒抽上回國,回國去北上廣求職,被認可高工資;抽籤,抽上了留國外。這兩類情況讓自己的前途一片光明,但是如果不被認可,那可能會一直處在高不成低不就的狀態,最終被耽誤。

第三,也是最多的情況,孩子一般般,父母有人脈。去國內2+2學校,出國後基本都能畢業,考研考到正經大學或者直接回國,父母運作,進金融機構,前途一片光明。

現在砸鍋賣鐵已經不合適了,父母沒人脈,你回國很可能找不到工作,畢竟你是新手,國內這麼多大學畢業生,你又不是高精尖人才,誰會高薪聘請你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