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艺术的孩子,是可以慢慢被激发出惊人才能的!

学艺术的孩子,是可以慢慢被激发出惊人才能的!

艺术教育对于智力的激发也有明显作用。研究表明,艺术与其他学业成就之间存在着相关性。

来自美国艺术家协会的一份报告指出,定期参与艺术活动的孩子(每周三天,每次三小时),或参加写作、诗歌比赛,获得优异学业成绩的比例,是不参与活动的儿童的四倍。

学艺术的孩子,是可以慢慢被激发出惊人才能的!

家长可能存在的疑问1

问:为什么孩子去上画画课不开心?

专家:艺术培养也要源自于孩子的兴趣。

很多家长会纠结:别人家的孩子都在学这学拿,我家孩子要不要学?

会这样想情有可原,但是,很多父母并没搞清艺术教育是什么,只凭自己己的喜好,一下子就给孩子报很多课外兴趣班,“国画”“舞蹈”“珠算”“书法”等等,希望孩子多才多艺。

但这完全忽视了孩子真正的兴趣所在。

如果艺术形式过于枯燥和专业,会让孩子失去兴趣,同时也极大地破坏了儿童的天性。

所以,要先试着去了解艺术教育,让孩子从最简单的舞蹈、歌曲、绘画图形等开始,让他在实施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快乐体验,慢慢培养他热爱某种艺术形式的兴趣。

学艺术的孩子,是可以慢慢被激发出惊人才能的!

家长可能存在的疑问2

问:宝宝还太小,怎么培养艺术呢?

专家:艺术教育的核心是给孩子乐趣。

1、3岁前的孩子可用身体活动体验艺术。3岁前宝宝的思维特点是动作性思维占主要地位。

比如,宝宝喜欢《小星星》的歌,父母就可以有意识地在夜晚,指着天上的星星,告诉孩子那就是星星,让他体会什么是星星,加深他对于歌曲的认识;

也可以给孩子一支笔,一张白纸,让孩子随意创作出他喜欢的形状、颜色,配上父母鼓励的话语和微笑,提高孩子的兴趣和参与度。

学艺术的孩子,是可以慢慢被激发出惊人才能的!

2、注重艺术体验过程,而不是结果。艺术感知与体验是艺术创作与表现的前提。因此,父母不能只注重宝宝创作了什么,而应该注重宝宝在创作过程中的体验。

培育的方式千变万化,每个宝宝的具体情况也不一样。

父母可以让宝宝随着音乐有节奏地简单晃动几下身体,这样也是在发展宝宝的节奏感、身体的协调性;

让宝宝用笔触在纸上随意涂鸦,随着时间的推移,涂鸦的技巧也越来越好,这也会对宝宝视觉以及空间能力的发展起到作用;

语言表达能力、听觉能力也会在宝宝艺术能力的发展中得到发展。

7大妙招 引导宝宝学画画

1、“听”孩子的画

其实画画一点也不难。首先要撇开“画的像”的错误观念,对幼儿来说,画画就像大人写日记般,他们会以既有的、熟悉的表现手法,用点、线、圆各式图样,“记录”深刻于心中的生活经验,几条简洁的线,代表的是妈妈:纷乱的错误,代表的是弟弟:圆圆的形状,代表的是好吃的饼干......。

孩子用“画”来讲述自己的感受和发现。所以,我们看孩子的画时,并不是看他画得像不像,而是要“听”他画中所表达的东西,并去理解、关心、尊重他所诉说的内容。在引导涂鸦期的孩子画出心中意象和对生活经验的感受时,您还可在孩子用点线描画的图样旁,加上附注文字。

2、以言语引导孩子画画

当孩子想要画一件事物,却不知如何表现时,请您以“言语”来引导他做画。例如:孩子想画“大象”,您可先和他一起讨论大象的特征,若能辅以图片或书籍,加深孩子的印象,甚至带孩子到动物园观看,都能加强孩子对画作内容的表现欲望及构成概念。

然后,鼓励孩子以基本形状---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分别做头部、身躯、四肢的描绘。“想一想,大象的头和长长的鼻子像什么形状?圆形还是长方形?”“很好!身体又是什么形状呢?”“长方形。”若要进一步丰富孩子的画作内容,则可和孩子共同讨论分享,掌握何人、何时、何地、何事的原则,对孩子做言语上的刺激。

学艺术的孩子,是可以慢慢被激发出惊人才能的!

3、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

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更是帮助孩子在艺术天地成长的重要方式。举例来说,带孩子去动物园、游泳、烤肉、爬山、唱歌、跳舞……甚至生活中的吃饭、洗澡、刷牙,睡觉等点点滴滴,都是丰富孩子作画灵感的最佳来源。

孩子要透过亲身的体验,才能描绘出生动、真挚、充满情感的作品,不会老是画一些内容空洞、缺乏变化、让父母纳闷的画了。

这样的作品,即使在技术上还不成熟,也能打动看画人的心,孩子更能在绘画过程中得到满足。

4、提供能引起共鸣的图画书

藉助图画书引导孩子作画,可培养他判断、选择与整合的能力。不过,图画书内容要合乎幼儿的语言理解程度,并且以图书为主、文字为辅。

像四到六岁孩子喜欢幽默风趣、充满新奇与想象的图画书。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各国民间故事,或近代创作中《好饿的毛毛虫》、《下雨了》、《变色岛》等书,都是扩展孩子认知经验及刺激想象力的好书。

再者,图画书的故事结构最好有三、四段不同的情况或高潮,且要易于描绘,孩子作画时才能得心应手,甚而将几个高潮加以整合,选择一段表现在画中。

5、善用琅琅上口的儿歌

除了图画书,还可以善用“儿歌”这个好帮手。

像“花儿卖香水”:小花蕾,打开门,卖香水。小蝴蝶,飞飞飞,买香水,这朵看一看,那朵闻一闻。这首儿歌,曲调轻快,将花与蝶拟人化,花儿、蝶儿有笑脸,花儿头发飘飘飘,粉色鲜色香四溢!内容易于理解与联想,且符合“图式期”孩子万物皆有灵的想法。

像这样简单的题材,搭配创意的联想,就能帮助孩子创造生动的画面。以儿歌引导孩子时,最好能亲子共同带动唱,使孩子在愉悦的情境、深刻的动作体验下,领略歌词中的含义。若孩子的作品内容稍嫌空洞,父母还可就歌词中提到的事物、景物、人物,以言语引导孩子大胆将内容做进一步的延伸,发展出不同的情况。

6、不必求甚解,知其然就行

比如说“画鱼”,不能乱涂,得有点章法,线条的、平面的,那么孩子逐渐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了很多规矩。你要说:“下雨了,点一点”,宝宝就会跟着点一点。也就是说,宝宝需要接受的专业知识的东西,你得用他能接受的儿童语言告诉他,不必求甚解,知其然就行,不必知其所以然。

以后画画还是这些东西,但是深度加深了,这才是他深刻理解的一个过程。画完了,家长很郑重的把画贴在家里的那个角落。等阿姨来了,姥姥来了,说画得真好。这种鼓励的作用往往能让父母惊讶,它的驱动力非常强。德育教育,养成教育,很多都可以加到里面。包括画着要去吃零食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把材料收好,放起来,然后洗完手,再去干别的。

7、不当着别人去责怪孩子

评孩子的画,不应该按照是否画得相像打分,应向美国人学习,只要积极参与的孩子都打A,不需爸爸妈妈懂美术专业,只要您认为他这活动是有意义的,起到一个支持他、鼓励他的作用就够了。不评论他的好坏,没有坏,只要他做就是好的。

鼓励孩子做事之前,让他知道爸爸妈妈绝对支持他。在0-3、3-5岁,孩子逐渐就有一种欲望。“妈妈,你看我这次画好还是上次画的好?”他会主动让你进行比较,说明他这时候有一个价值的取向。“嗯,你画的比上次确实好多了,可是你画的是按照上次画的。所以这两张都挺漂亮的,咱们都贴在这儿”。

只有道理的褒与贬,没有作品的好与坏。咱们有很多成年人,就是什么都要评论一下,但是大多数他评论的没有道理。褒奖或是贬低,应该有依据,要负责,还应该讲场合等,他一律都没有,这是大人不好的品行。只要做就好,在好里稍微有点儿不足,我们去进步。

神墨万能哥,助身边人进步!

关注万能哥

一起,助身边人进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