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星不是少女的專利,一代聖人也有自己的偶像

如果當你推開門看到一個女孩驚喜的大叫又帶著一點害羞,沒錯,那她一定是在看愛豆,若不是韓劇裡面帥帥的歐巴,就是日劇裡面的小鮮肉,再不然一定是國劇的當紅正太,追星似乎是少女們的家常便飯了。但是,追星可不僅僅是少女的愛好,如果說古代社會也有追星現象,那麼我們的一代聖人孔子也有自己的偶像,周公即是他的偶像。

追星不是少女的專利,一代聖人也有自己的偶像

說到周公,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是曹操曾在《短歌行》中說“周公吐脯,天下歸心”,的確,這是周公“一沐三捉髮,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有恐失天下之賢人”的故事,就是說周公在沐浴的時候曾三次綁起頭髮,吃飯的時候曾三次吐出嘴裡的食物,起身去接待賢士,由此可見周公對賢才能人的重視與尊重,也正因為如此使得周王朝進入鼎盛時期。

追星不是少女的專利,一代聖人也有自己的偶像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的第四個兒子,也就是周武王姬發的弟弟,在周武王繼位後,周公便成武王的得力助手,並盡心輔佐了武王之子誦(即周成王),建立了西周王朝鼎盛時期。而周公最大的貢獻就是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禮樂制度:禮囊括了貴族衣食住行喪葬婚嫁等的一切行為,既有祭祀之禮,也有喪葬之禮,又有迎賓接待之禮,還有興師動眾的軍禮和婚宴之禮。樂即音樂,即不同等級不同場合使用什麼樣的樂。禮和樂相輔相成,構成西周王朝維護統治的重要工具,有效維護了周天子的統治。此套禮樂制度對中國社會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後人稱之為“周禮”或“周公之禮”。

追星不是少女的專利,一代聖人也有自己的偶像

禮樂制度在周公看來只是維護統治的工具,更重要的還要統治者勵精圖治,在周成王執政後,周公撰寫了《無逸》來勸勉成王不可一味貪圖享受,要愛護百姓、勵精圖治,杜絕驕奢淫逸,要禮賢下士,有所作為。

總之,周公把他的一生奉獻給了西周王朝,不僅帶來了西周的鼎盛,而且開創了禮樂制度,為後世繼承發揚,尤其是對孔子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可以說正是因為有周禮的存在,才有孔子儒家思想的發展壯大。孔子一生都在追尋周禮,一生都把周公當做自己敬仰的對象,不僅多次稱讚周公的德行所為,如《禮記·中庸》“周公成文、武之道,追王大王、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禮”;“周公,其達孝矣乎!”更重要的是,孔子將周公的禮樂文化、德行德性作為自己的行事原則並開創了儒家學派,為中國古代社會創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孔子如此的追星行為值得當今每一位朋友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