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平臺群體性假冒專利案件|十大案件

电商平台群体性假冒专利案件|十大案件

案例十:電商平臺群體性假冒專利案件

案 情

經舉報查實,北京市一些主要大型電商平臺的多家圖書專營店鋪銷售商品名稱為“學國學練好字…”、“唐宋詩詞精選楷書硬筆字帖…”的字帖共145件,均宣稱“運用國家專利技術書寫編寫”、“兩項專利助你快速練好字”。經查,書刊的出版日期之前並無有效專利,構成了假冒專利行為。北京市知識產權局依法責令電商平臺停止銷售上述產品並刪除相關鏈接。

【特點】隨著電子商務領域專利假冒行為增多,涉及一種產品的假冒行為往往在多家電商平臺發生,需要行政執法部門、電子商務平臺、電子商務經營者和消費者共同努力,減少假冒行為,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專家簡介】

电商平台群体性假冒专利案件|十大案件

劉朝

中國科學院大學公管學院法律與知識產權系副教授,兼中國科技法學會人工智能法專委會副主任兼秘書長、國際標準組織ISO品牌評價技術委員會(ISO/TC 289 Brand evaluation)註冊專家、中國科技法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知識產權研究會理事。主要研究領域:知識產權法、科技法。

【專家解讀】

本案值得關注的有以下三點:

第一,群體性造假事件體現了我國電商平臺的兩大痼疾

——知識產權假冒行為和誠信文化缺失

知識產權保護是我國電商平臺揮之不去的難題。該群體性假冒專利案件,體現了我國電商平臺的兩大痼疾——知識產權假冒行為和誠信文化缺失。群體性的假冒專利行為,由於其銷售數量大、平臺集體不自律、受騙消費者多等特性,對交易秩序和交易安全的損害大。這一淨化營商環境的社會治理難題,需要執法部門、電商平臺和消費者等各方的共同努力。

第二,行政執法快速反應,落實群體平臺責任,不僅維護了市場秩序,也引導了電商平臺重視商譽

第三 ,為避免新科技革命帶給電商平臺“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命運,提升其知識產權保護水平,監管同時,還需引導

在這樣的態勢之下,即使難以判斷未來新技術的新業態中,電商平臺的地位和命運將如何,但可以確定的一點是,其長久的生存之道一定與其營商環境優劣、商譽好壞、知識產權保護強弱和誠信度高低等密切相關。而這些方面的提升,不僅僅是電商平臺的問題,也是我們的社會問題,僅僅靠電商平臺自律管理自我完善和政府執法監管還不夠,還需政府、社會組織和消費者等各方的共同引導。

(北京市知識產權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