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養豬:“養萬頭豬隻需1人”不是夢!


我們都知道,對於廣大的養殖戶來說,最關心的問題應該就是如何用最低的成本把豬養好。

而傳統養豬場普遍信息化程度低、豬舍環境差、人工成本高,導致養豬業人才流失、效益低下、環境汙染等問題十分嚴重。傳統的養殖觀念和養殖技術生產效率低,已無法適應現代養殖業的發展要求。

在現代互聯網發展背景下,傳統養豬企業需要藉助新興技術及先進管理方式,改變落後的養殖模式,推動養豬業的智慧化轉型升級。

物聯網養豬:“養萬頭豬隻需1人”不是夢!

在以互聯網為基礎的大數據、AI智能、物聯網、雲計算、區塊鏈等一眾高新技術裡,物聯網可以說是其中的基礎,各行各業裡,許多線下的設備都是通過物聯網技術連接到網上的。將豬場與互聯網連接起來,當然也離不開物聯網這一角色,在國家政策及社會市場的推動下,許多豬場都已經開始將物聯網應用到養豬中,並逐漸重視物聯網技術在生產管理中發揮的巨大作用。

養豬過於依賴人工是阻礙我國養豬業規模化發展的重要原因。人工養豬不僅會導致人員數量需求大、人工成本高,而且對於一些關鍵節點的判斷如母豬的發情、分娩等,往往依靠工作人員的經驗,容易出錯,造成生產效率低下;更為嚴重的是,生豬突發疾病或疫情時,單靠人工無法及時發現並採取措施,極易為豬場帶來嚴重損失。

如果將物聯網技術應用到豬場,可以實現用少數幾位工作人員就能管理整個豬場,在很大程度上減少養豬企業對人工的依賴,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生產效率,避免損失的發生。這些都推動了養豬業朝著規模化方向發展。

物聯網養豬:“養萬頭豬隻需1人”不是夢!

其實,物聯網養豬就是藉助物聯網先進的傳感技術、傳輸技術和信息處理技術,將實際的豬場情況通過互聯網與電腦、手機相連,實現數據的智能採集分析、豬場設備的自動調節,以及對工作人員生產管理行為的有效指導。

豬聯網,利用物聯網、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幫助豬場實現養豬的過程化、物聯網化。經過不斷地探索開發,豬聯網3.0即將面世。全新升級的豬聯網3.0可以通過環境監測器和每頭豬耳朵上的電子耳標,感知豬舍環境、每頭豬的情況,並將採集到的內容自動經過配套的雲平臺計算分析後,再將信息傳到生產管理人員的電腦或手機上。與之前相比,大大減少了信息的手工錄入,提高了工作效率。

物聯網養豬:“養萬頭豬隻需1人”不是夢!

物聯網養豬:“養萬頭豬隻需1人”不是夢!

仔豬對環境溫度十分敏感,溫度的變化很容易讓仔豬出現敏感性反應,而傳統豬場卻無法保證豬舍溫度始終保持在最適宜的範圍內。豬聯網3.0通過在豬場使用溫度傳感器,時刻監測豬舍溫度,超出設定範圍便能夠立即做出反應,幫助工作人員進行快速調整,對豬場的生產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當然,物聯網對豬場的作用不止如此。

當母豬出現發情、分娩等關鍵情況出現時,豬聯網3.0會通過手機或電腦發出預警提示,以便工作人員及時處理;智能攝像頭設備讓工作人員可以隨時查看豬舍的實時情況;豬聯網3.0甚至會根據周圍豬場發生的疫病情況,對自身豬場做出疫病預防提醒。

物聯網養豬:“養萬頭豬隻需1人”不是夢!

由物聯網設備對豬場的生產數據進行智能化採集後,豬聯網3.0會對這些數據進行自動整合,生成豬場的生產力分析、對標分析、PSY分析等數據報告,

讓豬場的數據管理更加全面,幫助豬場及時發現生產管理方面的問題,隨時做出調整;遊戲化的養豬模式、任務的制定與派發、智能提醒等操作讓豬場的過程管理更加及時高效;而視頻看豬、一鍵拍照看豬病、單據識別、環境傳感設備更是把智能化的工作方式帶到了傳統的養豬業裡。

物聯網養豬:“養萬頭豬隻需1人”不是夢!

物聯網養豬是養豬業未來發展的方向,它極大地提高了養豬的自動化,改變了以往費時費力的傳統養殖方式,讓養豬企業脫離對人力的依賴,向著科學養豬、智慧養豬的方向發展,從而實現生豬產業全產業鏈的可持續發展。

我國的養豬企業正一步步走向規模化、生態化,物聯網技術在生豬養殖、流通等方面提供給了很大的方便。隨著物聯網的不斷髮展,以及在養豬企業的不斷普及,相信未來,“養萬頭豬隻需1人”不是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