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能否重返超級大國行列?俄專家這麼看

2018年世界盃足球賽今日將在俄羅斯拉開帷幕。舉辦這場全球盛事的俄羅斯再次被聚光燈照耀。在19世紀俄羅斯詩人丘特切夫眼中,俄羅斯“用尺子無法丈量”、“用理智無法理解”。5月7日,第四次當選俄總統的普京正式就職,重建強大的俄羅斯一直是他的夢想。他為俄羅斯制定了未來六年進入全球經濟五強的遠大目標,要求俄在世界上佔據“主導”地位。那麼,今天的俄羅斯,還能成為蘇聯那樣的超級大國嗎?還是已淪為一個“地區大國”、發達國家的“能源附庸”?

“從未失去全球大國地位”

俄羅斯領土面積世界第一,橫跨亞歐大陸,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有分析人士認為,俄羅斯不是依靠金融或經濟來維持大國地位與國內安全,而是倚重其歷史上一以貫之的因素與手段,主要包括地緣政治位置、自然資源、軍事力量、政治控制以及國民性格等。

俄羅斯高等經濟學院歐洲和國際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軍事問題專家瓦西里·卡申認為,俄羅斯的綜合國力在美國、中國之後,位居世界第三。首先,俄擁有世界最大的核威懾力之一,其常規武裝力量僅次於美國、中國。俄是世界軍事、核武器和航天技術三大國之一,同時還是為數不多的能夠研製民航客機、超級計算機的國家之一。最後,俄羅斯是世界上石油、天然氣、糧食、金屬等原料產品的主要供應國。根據購買力平價計算,俄羅斯的國內生產總值(GDP)位居世界第六。

俄羅斯國際事務理事會主任安德烈·科爾圖諾夫認為,俄綜合國力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是軍事,俄羅斯仍是兩個主要的核大國之一,並且具有在遠離本土的地方成功實施軍事行動的能力,比如在敘利亞。其次,俄羅斯在世界能源、糧食市場佔據重要地位。再次,俄羅斯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也是國際組織如上海合作組織、歐亞經濟聯盟、金磚國家機制、二十國集團的積極參與者。

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數據,2016年俄羅斯的國防預算為692億美元,在美國、中國之後,位居世界第三。普京在今年3月份的國情諮文中列舉了多種“可以保證俄羅斯未來數十年安全”的先進武器。但是,俄羅斯軍費預算比美國和中國少得多,俄目前只有一艘航母,2016年底曾因前往敘利亞途中冒出的滾滾黑煙受到西方媒體嘲笑,如今已進入大修狀態。如何評價俄羅斯的真實軍力?

科爾圖諾夫說,俄羅斯是橫跨亞歐大陸的國家,這決定了它的軍費結構。在海軍建設上,俄羅斯未來永遠無法和美國或中國競爭,俄羅斯也不需要這麼做。俄武裝力量的基石是戰略核力量,其數量和質量與美國相當。此外,俄武裝力量有相當可觀的遠程投射能力,這在敘利亞軍事行動中得到了體現。這些能力使俄羅斯成為全球大國,而非地區大國,至少在軍事方面是如此。

卡申說,當前俄羅斯的經濟規模足以供養一流的軍隊、情報和外交機構,在這些領域,俄羅斯的能力不是建立在空中樓閣之上,而是經過一代代人不間斷的積累傳承而來。

2014年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聲稱,現在的俄羅斯只是一個“地區大國”。對此俄羅斯外交和國防政策委員會主席、瓦爾代國際辯論俱樂部學術委員會主任費奧多爾·盧基揚諾夫說:“俄羅斯從未停止過作為全球大國存在,即使在最艱難的時期,比如上世紀90年代,俄羅斯因蘇聯解體而衰落,在國際事務中沒有發揮特別的作用。俄羅斯無需恢復自己的全球大國地位,因為它從未失去。”他認為,如今俄羅斯的實力進一步增強了。當今世界事務正朝傳統的倚重“強力”方向轉變,俄羅斯在軍事政治方面的優勢可以彌補經濟方面的一些不足。

盧基揚諾夫認為,在綜合國力的構成要素中,軍事力量、政治穩定性、社會凝聚力、外交傳統等方面是俄羅斯的強項,但是經濟和人口是俄羅斯的弱項。

進“五強”需提高經濟增速

從經濟角度看,俄羅斯擁有巨大的潛力,包括自然財富和人力資源潛力、必要的經濟自給能力,能夠保證國家作為主權國而發展。

普京在國情諮文中說,俄羅斯要在未來的世界上佔據主導地位。未來六年,俄GDP要進入世界前五強。在日前結束的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上,他表示,這裡的GDP是指按購買力平價計算。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公佈的結果,2017年俄羅斯的GDP為15275億美元,排名全球第12位,位列韓國之後。如果根據購買力平價計算,俄羅斯2017年GDP為39380億美元,在中國、美國、印度、日本、德國之後,排名全球第六位。

科爾圖諾夫認為,未來幾年將成為俄羅斯各領域發展振興的關鍵時期,普京說必須實現“突破”,指的不僅僅是發展,而是要達到全新的水平。這要求提高國家治理的效率,對人力資源進行大規模投資,大力發展創新經濟。俄羅斯必須提高經濟增速,加快融入世界經濟進程。

俄高等經濟學院發展中心研究員尼古拉·孔德拉紹夫表示,預計未來幾年俄經濟年均增速只有1.7%,但這並不意味著六七年後,俄羅斯不能進入世界五大經濟體行列。按購買力平價計算,2017年德國GDP位居世界第五位,俄羅斯的目標只要超過德國就可以實現。

孔德拉紹夫說,俄羅斯在技術上落後於發達國家,不僅技術創新無力,在應用方面也不行,原因是機制建設遲緩,投資環境不佳,人才大量流失。這些因素將給未來的技術發展帶來極大的阻礙。俄國防工業領域的成功仍然是受益於蘇聯時期奠定的基礎,其他非原料領域至今在國際市場上依舊缺乏競爭力。

俄羅斯一直有人擔憂淪為其他國家的“原料附庸”。在科爾圖諾夫看來,出口原料本身並沒有什麼可指摘之處。美國現在正追求成為主要能源出口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這樣的發達國家也是原料出口大國。俄羅斯的問題在於以原料出口為支柱,給經濟帶來顯而易見的風險。近年來,俄羅斯出口呈現多元化趨勢,包括俄羅斯對中國的出口,雖然現在油價有所恢復,但是仍希望俄出口多元化的趨勢能夠保持。

盧基揚諾夫認為,一個經濟增長無力的國家不會成為國際事務中的主導國家。經濟落後、發展緩慢,是俄發展振興的主要障礙。如果現在和未來的俄羅斯領導人能改變這一現狀,推動快速增長,俄羅斯就可能成為主導國家,因為它在其餘指標上完全符合這一目標要求。

獨特性決定“百年孤獨”

今年4月,普京身邊影響力最大的助理之一弗拉季斯拉夫·蘇爾科夫在《全球政治中的俄羅斯》雙月刊上撰文稱,2014年吞併克里米亞讓俄羅斯嘗試融入西方的努力終結。與西方關係破裂後,俄羅斯正進入“百年孤獨”。不過他同時表示,“孤獨並不意味著完全孤立”,俄羅斯不會完全與世隔絕,國家的命運仍掌握在自己手中。

盧基揚諾夫認為,現在世界正經歷大變局,不是一些國家崛起一些國家衰落的局部變化,而是世界秩序的原則本身。在這樣的背景下,很難準確預測20年後哪個國家處於什麼位置。在未來數十年,將不會有超級大國,因為這一概念是特有的,與冷戰時代及隨後一段時期相關聯的。美國和蘇聯作為超級大國存在於20世紀下半葉。“超級”不只是體現在力量,僅有很大的力量是不夠的,還要有決定世界大事進程的能力。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現在,美國決定世界大事進程的能力與以往已不可同日而語。未來會有大國、強國,它們對國際事務的影響比其他國家更大,但它們不是超級大國。

盧基揚諾夫認為,蘇爾科夫說的“百年孤獨”是一種文學式的隱喻,他的意思是說俄羅斯不會加入任何聯盟、集團,由於自身的特性,它無法做到這一點。如果它加入某一方的聯盟,它就會失去自己獨特之處與能力。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的歷史已證明這一點。俄羅斯曾想成為西方的一部分,結局已經明瞭。“百年孤獨”並不是說俄羅斯將形影相弔,完全孤立,與其他國家不相往來。

在卡申看來,俄羅斯領導人並不追求任何超級大國地位,而是保障自身安全、發展和在解決國際問題中的合法權益。俄羅斯與美國的衝突不是因為俄挑戰美國的超級大國地位,而是因為美國認為它可以完全無視俄羅斯的利益,包括在毗鄰俄羅斯邊界的地方。

科爾圖諾夫表示,如果世界重回兩極狀態,扮演超級大國角色的可能是美國和中國,但21世紀是找不到超級大國的位置的,未來由俄羅斯、中國、印度、美國、歐盟等多個大國(集團)構成的體系可能更穩固,也更民主,更公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