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足衝出亞洲“速成”指南

|我們離百年老字號還差99年|

每到世界盃前,我都忍不住回想起17年前那個秋高氣爽的下午:那是一節語文課,一群剛上初中的小屁孩鬧鬧哄哄地打開了電視,在課堂上看起了一場可以載入史冊的足球賽,同是球迷的老師笑眯眯地默許了此等嚴重擾亂課堂秩序的行為,學校領導也破例沒有說什麼。那天,中國隊第一次衝進了世界盃,也是至少到今天為止,唯一的一次……

看著如今一代不如一代的中國足球,偽球迷怒罵、真球迷痛心,但所有人共同的期待都是:什麼時候能再讓我們見證一次有中國隊參與的世界盃啊?

我們是一個擅長學習和借鑑的民族,放眼全球,那麼多世界盃常客都是如何修煉成的呢?作為地理從業者,我們從自己的專業角度給足球強國們總結出了一些共同特徵,想看看我們的國足能從中發現什麼規律和啟示。奢望還是要有的,萬一哪天誤打誤撞地摸著了什麼能大幹快上多快好省的門路,白日大夢成真呢!

注:以下內容純屬扯淡,請勿實踐。

首先,我們先來看幾組數據:

国足冲出亚洲“速成”指南

全球各國入圍世界盃次數示意圖

● 圖中數據統計以現代版國界為基礎,由於歷史原因,南斯拉夫(9次)、捷克斯洛伐克(8次)、蘇聯(7次)、塞黑(1次)、荷屬安第列斯群島(1次)未統計在內

国足冲出亚洲“速成”指南

歷屆世界盃參賽國奪冠次數示意圖

從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到在世界盃上扮演主角的基本都是歐洲和南美洲的國家,其他球隊基本都是陪跑,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中國隊如何才能擺脫這種局面呢?接下來我們分別從地理、人文和歷史的幾個層面來深度剖析一下,為中國足球的未來出謀劃策。

舒適的氣候

宜人的氣候是普及足球運動最重要的土壤。常識告訴我們,在天氣太熱的地方,體能消耗極大的足球根本就不是運動,而是一種對人的煎熬;而在天氣極端寒冷的地方,身體機能也會大為降低,難以消受足球場上的激烈對抗。

所以,在世界足球的版圖上,足球強國幾乎全位於溫帶地區

国足冲出亚洲“速成”指南

世界氣候帶示意圖

相比之下,熱帶國家最集中的東南亞差不多就是足球界食物鏈的最底端,比中國隊還慘(我們暫且善意地相信被泰國隊打成篩子那場慘案是一個意外)。他們幾乎從來沒有在世界大賽的舞臺上亮過相,所以老幾位閉門一商量,不如我們自娛自樂好了,於是就有了兩年一屆的老虎杯(現已更名為東盟足球錦標賽)。

国足冲出亚洲“速成”指南

老虎杯參賽成員國分佈圖

地球上全境極端寒冷的國家或地區並不多,其中加拿大、格陵蘭島和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都是“足球荒漠”,當地人們對冰雪的駕馭和喜好遠勝於足球。北歐國家雖然緯度高,但得益於強勁的

北大西洋暖流,它們的氣候並不算嚴寒。

国足冲出亚洲“速成”指南

(敲黑板,這是考點)全球主要表層海流示意圖

因此像這次進了世界盃的瑞典和冰島,在歐洲區倒是一股不可小視的力量,誰輕視了它們,都有可能遭遇“維京海盜”們的迎頭痛擊(上屆歐洲盃上的英格蘭默默地轉身抹了一把眼淚,本屆世界盃前的意大利也沉默不語)。

歐洲是足球界的宇宙中心。現代足球起源於大不列顛島上的對抗式群眾娛樂活動,那裡屬於典型的溫帶海洋氣候區,終年陰涼潮溼,並不是一個適宜開展農業生產的地方,但大片綿軟的草地倒有的是,一群人在開闊的草地上爭搶一個小球玩可以說是最簡單易行的娛樂方式,久而久之就有了我們現在的足球運動。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的氣候,則讓足球這項激烈的運動全年都能展開,隨時隨地,想踢就踢。足球隨後傳到歐洲大陸,在德國、法國等地落地生根——那裡的氣候類型與大不列顛相差不多,都是非常利於開展足球運動的。歐洲大陸南部的地中海氣候區雖然夏天干熱不利劇烈運動,但處於農閒時節的冬季倒是非常舒適,暫時不用耕作的人民學到了這樣一種有趣的運動方式後,自然也不會落後。這些最早開始玩足球的地方,足球方面的群眾基礎無與倫比,加上後來慢慢出現的先進的教學選拔體制,想不人才輩出都難。

當歐洲移民把足球帶到美洲大陸後,拉丁美洲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經濟最強的幾個國家--巴西、阿根廷、智利、墨西哥等也都有了強大的足球體系。並非巧合的是,這些美洲的足球強國也都地處氣候宜人的溫帶或亞熱帶,巴西、墨西哥和哥倫比亞雖然位於熱帶範圍內,但主要人口聚居的高原上都涼爽宜人,適宜踢球。在像亞馬孫那樣的熱帶雨林中,人口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回過頭來看中國:我們生活的國家主體處在北溫帶,只有一小部分國土越過北迴歸線、進入了熱帶,與北極圈更是遠隔數千裡,溫帶和亞熱帶地區屬溫帶(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大陸氣候,而處在季風氣候覆蓋下的東部地區也與日本韓國等地的季風氣候略有不同,體現為大陸性特徵明顯,無論是冬季乾冷還是夏季溼熱,都出現得更加極端。所以,中國南方的夏季會熱到把非洲友人逼回老家去避暑,而到了冬季,東北和西北地區又成了全球同緯度中最寒冷的地方,連瀕臨北極的北歐都比東北暖和舒適得多。這樣的冷熱極端,可著實不是踢足球的好天氣。

解決方案

與其羨慕人家的怡人氣候,不如自給自足。我們可以憑空挖出一個地中海,剷平三級階梯,讓塔里木盆地變成一片澤國。在中國複製出一個地中海氣候,國足定能衝出亞洲

国足冲出亚洲“速成”指南

難度係數:一百顆星★★★★★★★★★★★★★★★★★★★★★★★★★★★★★★★★★★★

★★★★★★★★★★★★★★★★★★★★★★★★★★★★★★★★★★★★★★★★★★★★★★★★★★★★★★★★★★★★★★★★

“居住”的地段

想進世界盃,首先要能在自己所在的大洲內脫穎而出,如果大洲的整體水平強,出線就困難,整體水平差,則出線相對更容易。在強手如雲的歐洲,雖然名額多,但也架不住在激烈的競爭中,總會有傳統強隊不幸落榜,比如今年,就輪到了四星意大利和無冕之王荷蘭(筆者作為意大利球迷,掩面飆淚)。而不幸的是,亞洲足球的整體水平已經很低了,稱霸亞洲者走出去後也多是面臨被吊打的命運。

国足冲出亚洲“速成”指南

亞洲國家入圍世界盃次數示意圖

中國在2002年韓日世界盃時曾打入決賽圈,多少讓中國的球迷腰板硬氣了一點。但細想一下,除了不可多得的運氣成分外,韓日兩國作為東道主不佔參賽名額是非常大的原因。那麼問題來了,看上面這張圖日本、韓國、沙特、伊朗四國是亞洲足球的傳統強隊,入圍世界盃次數也最多。那麼我們就大膽的謀劃一下,是不是解決他們其中的一個到幾個我們就有機會衝出亞洲了呢?

解決方案

沙特和伊朗對於中國來說有些鞭長莫及,而日韓就在我們家門口,解決的難度相對小一些。頂多是增加兩三個自治區,多幾種方言而已。若能實現,國足定能衝出亞洲

国足冲出亚洲“速成”指南

我們的大中國啊,好大一個家!

難度係數:九十九顆星

★★★★★★★★★★

★★★★★★★★★★★★★★★★★★★★★★★★★★★★★★★★★★★★★★★★★★★★★★★★★★★★★★★★★★★★★★★★★★★★★★★★★★★★★★★★★★★★★★★★

健康、合理的足球賽制

高質量的職業聯賽是“足球國力”的重要基礎。

連續的比賽會導致球員疲勞,隨即出現狀態下滑甚至傷病的情況,而這其中還沒有算進長途奔波所造成的損耗。在賽季中,每支球隊都要不停地往返於主場與各個客場之間,這在領土不大的歐洲國家倒不是太成問題,距離近的直接坐大巴(比如聚集在大倫敦地區的至少三家英超豪強和眾多遊走在低級聯賽中的小球會),稍遠的地方坐坐火車也是一趟舒適的旅程,除了島嶼或特別偏遠的地方,似乎不太需要搭乘飛機——經常出門的人們都知道,坐飛機雖然快捷,但著實不是什麼舒服的事,而且正常的作息、訓練、飲食等都會隨著航班的時刻而被打亂。

雖然在歐洲賽場上擁有固定的參賽名額,但俄羅斯聯賽並不能算高水平,除了球員能力和競技水平外,各種奇葩的“場外因素”也是一大制約因素。比如剛剛過去的2017/18賽季,俄超就迎來了這麼一位“不速之客”,讓這個隊伍規模並不龐大的聯賽盡顯極品。

我們都知道,俄羅斯雖然國土廣大,但絕大多數的人口和城市都集中在歐洲部分,與之相應,實力強勁的傳統球隊也都在這裡,其中莫斯科獨佔四家國內豪門,東邊最遠的也不過位於烏拉爾山下的葉卡捷琳堡。因此,位於遠東的哈巴羅夫斯克SKA隊去年成功衝超,讓眾多俄超球隊吃盡了苦頭。所有球隊前往黑龍江(阿穆爾河)畔的哈巴羅夫斯克踢客場,都要經歷這樣一番折磨:6000公里、7個小時的飛行,6或7個小時的時差,然後在西伯利亞的嚴寒中拼搏90分鐘,這還不是結束,他們還需要把前面的流程再重新進行一遍,才能回到溫暖的歐洲老家。這還是踢球嗎?明明是自虐!

国足冲出亚洲“速成”指南

2017-2018賽季俄超舉辦城市及跨洲航線

正是因為有了這樣一個“攪局者”,上個賽季的俄超賽場奇葩新聞頻出,讓吃瓜群眾大呼過癮。由於俄超聯賽與歐洲聯賽同步,實行跨年制,因而嚴寒冬季是不可避免的。進入11月,遠東大地早就冰封萬里,傳統強隊莫斯科中央陸軍在零下18度的寒夜裡艱難戰勝了主隊哈巴羅夫斯克SKA後,緊接著又將輪到與他們的同城的爭冠對手莫斯科火車頭飛往遙遠的東部邊疆,然而火車頭隊顯然比出身軍隊系統的死敵更“嬌氣”,竟然提出了一個極不講理的要求:把比賽場地改到不那麼寒冷的莫斯科,或者南方更溫暖的索契或馬哈奇卡拉?“Are you kidding?”哈巴羅夫斯克隊雖然實力孱弱、保級無望,但也不會接受如此“喪權辱隊”的要求啊,況且俄超其他球隊也紛紛表達了不屑:我們都去得,怎麼就你們去不得?最終,雖然火車頭如願在遠東拿到了3分,但長途飛行顯然極大地影響了球隊後面的表現,並在此後的歐洲賽場表現不盡如人意。為此吃了最大苦頭的,要數俄甲球隊聖彼得堡迪納摩了。迪納摩隊要在一場週中進行的國內盃賽上客場挑戰哈巴羅夫斯克,在啟程之前,他們剛剛在俄羅斯領土最西端的飛地加里寧格勒輸掉了一場聯賽,然後被波羅的海濱的大霧困在機場,回家的一個小時路程足足走了一天;匆忙地休息一天後,他們繼續踏上前往遠東的征程。天不酬勤,以逸待勞的哈巴羅夫斯克隊沒有給客隊機會,與另一個遠東兄弟符拉迪沃斯託克光能隊攜手晉級,繼續等待著下一個送上門的倒黴蛋。

国足冲出亚洲“速成”指南

幸好,在俄超諸強的“同仇敵愾”之下,哈巴羅夫斯克隊完成了在頂級聯賽的一年遊,被死死地按在積分榜末位,打回了低級別聯賽。其他15支球隊的噩夢之旅不用再來一次了。

中國同樣疆域遼闊,——從貴陽到長春、從梅州到烏魯木齊這樣的長途飛行雖沒有俄超聯賽那麼極品,但也是足夠煎熬了,哪怕是從北京到廣州,或者從重慶到上海,也都不是輕鬆的旅程,到了夏天,雷雨相伴,那麼到底何時能飛到目的地恐怕只能聽天由命了。

像這種球場之外的困難,當然不會是中國聯賽水平低的主要原因,更不會是中國足球差的原因,不過,這種徒增球員疲勞程度、增加球隊運營開支的現象,似乎真的沒有出現在任何一個成功的賽事體系之中。有什麼辦法呢?分區比賽?本來全國範圍的水平都不怎麼樣,再分成一個個小區域捉對廝殺,那不是更菜雞互啄、越啄越差?

解決方

国足冲出亚洲“速成”指南

全新的現代科技讓人類可以足不出戶即可領略世界風光,虛擬現實技術也讓體育運動更多的被大眾所喜愛。二者結合即使球員在家裡也能享受在賽場上拼搏的真實感受。那到時候踢世界盃的管他長沒長腿。若能實現,

國足定能衝出亞洲

国足冲出亚洲“速成”指南

難度係數:五十顆星

★★★★★★★★★★★★★★★★★★★★★★★★★★★★★★★★★★★★★★★★★★★★★★★★★

世界盃擴容

2017年1月10日,國際足聯正式宣佈,從2026年世界盃開始,世界盃參賽球隊將擴軍至48支。亞洲賽區的名額從現在的4.5個上升至8.5個,這看起來對中國隊是一個重大利好消息。根據最新的世界國家隊排名,中國隊排名第75,亞洲賽區排名第7,(前6支國家隊分別為澳大利亞、伊朗、韓國、日本、沙特、敘利亞)。

国足冲出亚洲“速成”指南

世界足球國家隊排名前75位示意圖

以現在的能力,我們處在一個比較邊緣的位置,而且真正到了八年後還會增加不少不確定因素,還不敢斷言國足一定能夠衝出亞洲。但是無論如何,擴大了將近一倍的規模,難度總要比現在小得多。

解決方案

国足冲出亚洲“速成”指南

難度係數:十顆星★★★★★★★★★★

舉辦世界盃

繼02年韓日世界盃之後,2022年世界盃將再次來到亞洲舉辦,位於波斯灣的中東小國卡塔爾成為了主辦國。有意思的是,從開篇的第一張圖上我們可以看到,卡塔爾歷史上從來沒有進入過世界盃32支球隊決賽圈,比中國隊的戰績還有所不如。而且當地夏天接近五十度的高溫也讓人望而生畏,迫使國際足聯將比賽日期破天荒的換到了冬天。就是這樣的國家,都能申請下世界盃,作為主辦國可以直接拿到決賽圈入場券,中國,有啥不行呢?

不過申辦世界盃還存在一個問題,世界盃申辦規則中有一條規定:“舉辦過世界盃的大洲,未來兩屆都不得舉辦。”即2026和2030兩屆世界盃我們都不能染指,離我們最近的機會就是2034年的世界盃,雖然時間長點,但這應該算是現實層面最容易實現目標的路徑吧!

解決方案

国足冲出亚洲“速成”指南

難度係數:五顆星★★★★★

歷史傳統

看起來,從現實層面上迅速提升中國足球的水平和排名都有較大的難度。不過無妨,我們還有悠久的歷史啊!

誰說歷史不能拿到現在來說事?掐指數一下歷屆世界盃得主,你會赫然發現兩星的烏拉圭“混跡”在一群頂級強隊中間。這是什麼情況?誠然,烏拉圭從古至今也不是弱隊,但他們在1930、1950年的兩次奪冠,都是在歐洲國家無暇參賽、缺少競爭對手的時候拿到的。而四星意大利的歷史也多少有些水分:1934年,當時的法西斯意大利主辦世界盃,在墨索里尼的“關照”下,意大利隊最終在羅馬奪冠似乎再“順理成章”不過;接下來1938年蟬聯世界冠軍,是因為當時的歐洲早已被戰爭陰雲籠罩,除了好大喜功的法西斯統治者,應該不會有什麼人再把精力傾注在足球比賽上了。

既然允許翻史料堆,那麼我們也可以從歷史中汲取養分咯!

解決方案

国足冲出亚洲“速成”指南

有據可查的歷史記載,中國的蹴鞠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現代足球則誕生於19世紀。那麼,在這之間的兩千年中,世界排名第一的就一直都是中國了。這就好辦了:修改世界盃資格選拔方式,以世界排名為準。如何確定世界排名呢?按照每個國家有史以來的綜合排名——既然中國獨佔鰲頭了兩千年,那麼與今天的排名平均下來,自然就還是第一啦!

難度係數:0 顆星

基於對中國足球的熱愛與恨鐵不成鋼,我們推出了這篇“科學”的文章,當然,也希望中國足球不會用到其中任何一種方式來迎合廣大球迷,提升自己的能力與足球文化才是重中之重。最後願亞洲的洲界不再成為中國走向世界的壁壘,讓中國隊早日成為世界足壇的主角。

国足冲出亚洲“速成”指南
国足冲出亚洲“速成”指南

地圖說一切!

国足冲出亚洲“速成”指南

衝出亞洲,走向世界

国足冲出亚洲“速成”指南

— THE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