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之諸葛亮死後十五年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亂世三國從黃巾起義到諸葛亮歸天,老一輩的英雄人物所剩無幾,很多耳熟能詳的英雄都成為了傳說。能見過曹操、劉備這一時期英雄的都算元老了。

  諸葛亮嚥氣那一年是蜀漢建興十二年,而姜維一伐中原的時間是延十二年。這中間差了十五年。十五年間,三國的形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留給姜維的舞臺和諸葛亮當年的刀光劍影又有很大留給姜維的舞臺與曹操當年的血雨的不同。

 這十五年來,蜀國的形式平淡,劉禪把這個帝國的權力逐漸的集中在自己的手中。跟十五年前相比,丞相蔣琬身亡。根據諸葛亮遺命,補上這個缺口的應該是費禕。但是劉禪自此不設丞相,費禕乾的是丞相的活,卻依然是個尚書令,不享受丞相待遇。但是費禕同學的情緒要不要照顧?武侯的偉光正能不能否定?不能啊。所以劉禪拜費禕為大將軍。我們知道大將軍是當時軍銜第一級,地位高於三公。但是,大將軍雖然比丞相高半級,看上去差不多,但是這裡邊的差距非常之大。重要的區別就是丞相可以開府治事,大將軍可不能。也就是說以前諸葛亮在家辦公,啥事都不通知皇帝的情況在蜀國不存在了。費禕大將軍老老實實在尚書檯辦公,順便和姜維權力交叉一下。大將軍和總督誰大?皇上都不知道,費禕和姜維能知道嗎?

三國演義之諸葛亮死後十五年

再看東吳這十五年,孫權垂垂老矣,紫鬍子估計也變得斑白。要說孫權這命真夠硬,別說周瑜、魯肅、呂蒙了,連年輕的陸遜都沒熬過孫權,早早亡故。十五年來,孫權廢了兩個太子,最終確定了三子孫亮為自己的繼承人。東吳帝國的大權掌握在諸葛亮的親侄子諸葛恪手裡,諸葛恪的意志代表了東吳帝國將來的走勢。

這十五年來,要說最熱鬧的還是魏國。自從諸葛亮嚥氣,魏明帝曹叡就跟變了一個人一樣,瘋狂的報復過去擔驚受怕的日子。曹叡大興土木,沉溺於酒色,把低級趣味演繹到了極致。酒色這玩意如果一過度,漫說曹叡那個體格了,呂布也受不了啊。在這期間,遼東特別行政區的特首公孫淵造反。司馬懿雷厲風行的平叛,終於把曹魏的直轄領土擴張到遼東、朝鮮半島北部地區。曹叡自此高枕無憂,繼續著他那荒淫無度的生活。諸葛亮死後第三年,魏明帝也把自己作死了,終年三十六歲。曹叡死前,立曹芳為太子,任命司馬懿和曹真的兒子曹爽為顧命大臣。這是司馬懿第三次當顧命大臣。能得到曹操、曹丕、曹叡三代人的垂青,司馬懿並沒感到幸福。曹操時代的司馬懿,被重用而沒重賞。曹丕時代的司馬懿,重信而不重用。曹叡時代的司馬懿,被華歆擺了一道被罷官。後來還是老太傅鍾繇撈起了司馬懿,老戰友曹真捧起了司馬懿,讓司馬懿順風順水的進入了曹芳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