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餘注意力:可能被你忽視並浪費的寶貴資源

比特幣教父、投資人李笑來說:時間比金錢更重要,注意力比時間更重要。

剩餘注意力:可能被你忽視並浪費的寶貴資源

做事情要集中精力,全神貫注,一心不能二用,一次只做一件事。這是我們從小就被灌輸的道理了,很多人也是這麼要求自己的。

我們也這麼訓練自己:讀書就是讀書,工作就是工作,吃飯就是吃飯,全身心投入到當下,不要心猿意馬,任思緒飛揚。

但是,還有另外一種做法:有時候,我們真的可以“一心二用”,同時做兩件甚至以上的事情。也就是說,有的事情需要專心致至,有的事情只需要用“剩餘注意力”就可以做好了。

剩餘注意力:可能被你忽視並浪費的寶貴資源

先說一下我自己的做法:

走路時、如廁時、洗漱時、買菜時、做飯時、吃飯時、洗衣服時、打掃衛生時、坐車時,我用來聽音頻文件,一般是得到APP裡的專欄文章、書以及知識新聞。前面提到的這些事情,都是每天必須做的,無法省略,每天需要100—200分鐘不等。白白流失,確實可惜。又因為這些事情是常規性的、不需要動腦筋就可以做好的,因而我可以把注意力節省出一部分來,用耳朵來獲取信息。

一邊走路、洗漱或幹別的事情,一邊聽音頻文件,腦子也在動轉著。如果聽到比較有用的文章,收到對我的工作或學習有用的信息,我會專門留意,然後抽時間把它整理出來。用這種方法,我學到了很多東西,整理出了大量筆記。就拿“剩餘注意力”這個詞來說,它就是我聽吳伯凡在一篇文章中講到。這個概念對我很有啟發!

相信別的人也這麼做過。他們可能是聽英語,或聽廣播,也可能是聽音樂。很多人習慣在開車時聽東西。現在的車都很先進,用語音做很多操作,聽東西更方便了。這都是利用剩餘注意力做更多的事情。

剩餘注意力:可能被你忽視並浪費的寶貴資源

其實,人類在漫長的歷史中,文字產生得非常晚。文字產生了,書卻非常少,直到20世紀以後,廉價的書才普及,閱讀才是多數人的“福利”。可以說,在人類歷史的絕大多數時候,我們是用耳朵來獲取信息的。

現在用了手機,有了各種APP,有了音頻節目與文件,我們又可以利用耳朵來獲取信息了。如果你也是一個追求進步人,一個工作忙時間非常緊張的人,我建議你利用“剩餘注意力”做些事情。

不過,如何利用剩餘注意力,你需要不斷地摸索、訓練,以找到適合自己的做法。

周恩來是個大忙,他有一個獨特的能力,一坐車就睡覺,快到地方的時候就醒來,馬上精神抖擻地投入工作當中去。

張首晟,著名的華人科學家,既搞物理研究,又開投資公司,可以說是非常忙了。他每次做飛機時,用IPAD下載某一學科的視頻公開課。幾個小時過去了,下飛機的時候,他學到了一些新知識,掌握了一門新學科。

巴菲特的合作伙伴查理茫格,也是大忙人。他坐飛機的時候總是坐經濟艙,用他自己的話說,他要接觸社會,瞭解其他人。有一次,茫格的身邊坐著一個十幾歲的中國女孩子,她在做微積分題目。茫格就特別感慨,說美國十幾歲的孩子就沒有這樣的學習勁頭啊!

剩餘注意力:可能被你忽視並浪費的寶貴資源

我非常喜歡看電影,但去電影院太浪費時間了,專門挑時間用電腦看電影也覺得浪費。於是,我經常在火車上看電影,因為那是劣質時間,做不了重要的事情,看自己喜歡的電影卻是沒問題的。

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是24小時,但有的人卻可以用得更好,從而做出更大的成就。利用好剩餘注意力,每天可以幫你搶救出2個小時,如果你能堅持40年,那就是一筆非常可觀的財富了。如此苦心經營,你要是不能有所成就,是沒有天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