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醒吧!商家套路這麼多,別再被“忽悠”了

醒醒吧!商家套路這麼多,別再被“忽悠”了

移動互聯網的發展

智能手機的普及

消費觀念的改變

使得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參與到網購世界中來

醒醒吧!商家套路這麼多,別再被“忽悠”了

眼看年中大趴618來了

各大商家紛紛搞起了各種促銷活動

有消費者表示,每年就指著電商搞大促活動的時候瘋狂囤貨,不然等需要的時候又貴了很多,對於一個愛省錢的人來說簡直是一場酷刑!

醒醒吧!商家套路這麼多,別再被“忽悠”了

醒醒吧!商家套路這麼多,別再被“忽悠”了

醒醒吧!商家套路這麼多,別再被“忽悠”了

雖然網購為我們帶來了越來越多的方便,但也帶來了不必要的困擾。

困擾一

“電商定製版”“線上專供款”“網絡專供版”...

醒醒吧!商家套路這麼多,別再被“忽悠”了

一箱同品牌的紙巾網店便宜一二十元?一件同品牌羊毛衫價格為線下門店的三分之一?商家把線下的產品一模一樣的外觀、型號等放在線上,而且線上專供款配置更高,價格還低於實體店,讓消費者認為線上和線下所銷售的商品是完全一致的,進而誤導消費者購買

醒醒吧!商家套路這麼多,別再被“忽悠”了

醒醒吧!商家套路這麼多,別再被“忽悠”了

。對此,律師表示,電商很清楚銷售的是兩種產品,刻意混淆兩種商品而不主動告知,可能涉嫌消費欺詐。

  • 相關部門要加強管理,規範“電商專供”商品的標識與銷售。
  • 商家在保證質量合格的前提下,需要向消費者進行明示,告知消費者商品之間的差異,讓消費者在充分了解的基礎上進行選擇。
  • 消費者在選購商品時,不能僅比較價格,一方面有機會還是要到線下比較,另一方面也要參考一些已購消費者的評價。

困擾二

“消費返利”“你消費我買單”“消費等於賺錢”...

醒醒吧!商家套路這麼多,別再被“忽悠”了

原本是商家使用的一種常見的促銷手段,商家設定一個消費額度,滿額有返利,相當於打折。但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就被包裝成眾多誘人的概念,“消費多少返多少”、“消費可賺錢”、“消費等於投資”等。這些概念充滿了迷惑性,消費者很容易就被牽著鼻子走,進而踏入“高額返現”的陷阱。

識別這種騙局並不難。一是看返現比例,正常的消費返現比例不會太高,畢竟商家是以盈利為目的;二是看返現有無時間差。正常的消費返現,一般是當場兌現或者幾天內兌現,而“高額返現”則是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逐步返還,這就留下了操作空間。

請廣大公眾和商家提高警惕,增強風險防範意識和識別能力,防止利益受損。同時,對掌握的違法犯罪線索,可積極向有關部門反映。

困擾三

“先提價後打折”...

醒醒吧!商家套路這麼多,別再被“忽悠”了

每年的“618”、“雙11”、“雙12”、“黑五”電商大促,價格是刺激消費的殺手鐧,“先提價後打折”似乎已經成了商家的慣用伎倆。

日前,在舉行的“6·18”網絡集中促銷活動行政指導座談會上,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提出,商家應自覺遵守促銷信息規範和促銷廣告規範,不得對商品和服務作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和表示,不得發佈虛假廣告,不得先漲價再打折,不得虛報特價攬客,實施有價無貨的欺詐行為;禁止採用虛構交易、成交量或者虛假用戶評價等虛抬商譽的方式進行促銷。

消費者也需貨比三家,對比平時銷售價格與促銷價格,以防落入商家的價格陷阱。對於商家先漲後降等行為,積極向平臺和監管部門進行舉報。

近些年來,每到影響較大的網絡集中促銷活動來臨之際,監管部門也常會不失時機地印發通知、開展約談或曝光典型案件,警醒電商平臺和經營者不得有欺詐消費者行為。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電商促銷的誠信優惠,在約談之外,還需要建立長效機制。市場監管部門需繼續加強網絡監管和打假力度。完善法律法規,加大網購安全的宣傳力度和對消費者的保護。

網購中你們遇到過哪些商家套路?

歡迎在下方吐槽留言

醒醒吧!商家套路這麼多,別再被“忽悠”了

醒醒吧!商家套路這麼多,別再被“忽悠”了

醒醒吧!商家套路這麼多,別再被“忽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