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下崗工復活失傳八百年的中華絕技,再也不怕被日本人看扁了

源於中國唐代的絞胎瓷,在北宋滅亡後失傳了八百年之久,全世界的存量也不過60多件,日本人在80年前掌握了這項技術,並造就出一批“人間國寶”,但偌大一箇中國,卻找不到一個能燒絞胎瓷的人。這個記錄,最終被焦作一個下崗工打破,他復燒的絞胎瓷足以讓專家打眼,但卻陷入了生死危亡的尷尬境地。對於這樣的一個人,以打撈中原文化為己任的豫記不能坐視不管,我們在一個雨後的下午找到了他,想把他的故事講給你聽。

焦作下崗工復活失傳八百年的中華絕技,再也不怕被日本人看扁了

王五點 | 文

被日本人復活的中國技藝

1941年

日本人小山富士夫從河南焦作考察古窯址歸來後

發表了一篇題為《北宋修武窯》的論文

已經消熄數百年之久的絞胎瓷

再次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

源於河南的絞胎瓷

是中國的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

最早出現在唐朝

鼎盛於北宋

最重要的窯口位於焦作的當陽峪

現存三大窯神碑之一的《德應侯百靈翁之廟記碑》

記載當陽峪的絞胎瓷窯廠盛況說

“世利茲器,埏埴者百餘家,資養者萬餘口……”

但絞胎瓷在靖康之變後便消失了

全世界的範圍內

北宋的絞胎瓷器存世僅60餘件

且多藏於日本、英國博物館

焦作下崗工復活失傳八百年的中華絕技,再也不怕被日本人看扁了

唐代絞胎瓷盂

小山富士夫的文章

詳細披露了絞胎瓷的製作工藝

日本陶瓷藝人開始用這種方法制作陶器

隨之

一種叫“練上手”的陶藝形式開始風靡

而製作它的匠人

則被視為日本的“人間國寶”

焦作下崗工復活失傳八百年的中華絕技,再也不怕被日本人看扁了

伊藤赤水 作品

越洋而來的日本人

不但通過一次考古掌握了絞胎工藝

還使之發揚光大成為了自己的國粹

英文名被音譯為瓷器的中國

絞胎瓷的故鄉

卻找不到一個能燒絞胎瓷的人

這無疑是極大的諷刺

一個下崗職工的莫名使命感

誰也不會想到

最終打破這個記錄的

是焦作陶瓷廠的一位下崗職工

李文獻老家在河南滑縣

小時候

當過地主的姥爺給他講過絞胎瓷的傳奇故事

“絞胎瓷”三個字在他的心中生了根

1971年

十七八歲的李文獻來到焦作投靠親友

成為了焦作陶瓷一廠的工人

一個偶然的機會

他在一個朋友家裡見到了一片絞胎瓷的碎瓷片

焦作下崗工復活失傳八百年的中華絕技,再也不怕被日本人看扁了

這下可把李文獻驚住了

他折服於絞胎瓷的美中無法自拔

李文獻不是技術工

廠裡也沒人會做絞胎瓷

但他暗暗和自己較勁

他經常向廠裡的技術工人請教

沒事兒就琢磨絞胎瓷這個東西

焦作下崗工復活失傳八百年的中華絕技,再也不怕被日本人看扁了

2003年

李文獻所在的陶瓷廠已經破產了三年

身為下崗職工的他

在一個收藏愛好者朋友那裡

又見到幾片絞胎瓷碎片

還向一位陶瓷專家請教

系統地瞭解絞胎瓷的傳奇歷史

一種莫名的使命感頓時充滿李文獻全身

他激動地對專家說:

“這承前啟後的‘斷代工程’俺幹定了!

絞胎瓷只有在宋代才有

而在宋代只有在焦作一帶才有

俺要挖掘出失傳千年的絞胎瓷製作技法!”

焦作下崗工復活失傳八百年的中華絕技,再也不怕被日本人看扁了

李文獻妻子李祥枝絞胎瓷製作中

在老伴的支持下李文獻養老金都拿了出來

在太行山腳下租了個小院

開辦了“文獻絞胎瓷廠”

一個屢敗屢戰的苦行僧

對於一個年過古稀的下崗職工來說

復活失傳千年的絞胎瓷技藝

無疑有點痴人說夢

絞胎瓷

也稱“攪胎”、“絞泥”

是一種將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顏色的瓷土

揉和在一起製作而成的瓷器

世上絕無兩件是一模一樣的

焦作下崗工復活失傳八百年的中華絕技,再也不怕被日本人看扁了

荷花碗 李文獻作品

正所謂“君子和而不同”

絞胎瓷因此又被譽為“瓷中君子”

焦作下崗工復活失傳八百年的中華絕技,再也不怕被日本人看扁了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 藏

絞胎工藝複雜

不同於一般制瓷工藝

可用轆轤車拉坯製成

絞胎則只能手工或範印成型

費時費力

且只能在1200℃——1400℃上下成型

否則極易出現崩裂

焦作下崗工復活失傳八百年的中華絕技,再也不怕被日本人看扁了

北宋絞胎瓷碎片

焦作下崗工復活失傳八百年的中華絕技,再也不怕被日本人看扁了

李文獻不停地翻閱資料

拜訪專家

諮詢技術人員

但卻始終不得要領

直到2005年的一天

睡夢中的李文獻想起家裡做的花捲饃

這一靈光乍現使李文獻激動得半夜就開始了實驗

他先用麵糰做出了宋代絞胎瓷的羽毛紋

焦作下崗工復活失傳八百年的中華絕技,再也不怕被日本人看扁了

第二天一早又用泥做

然而

當這些泥塑半成品進入窯內

十多個小時後所有泥塑半成品

全成了開裂的碎片

緊接著

李文獻又做了第二窯、第三窯、第四窯

結果依然沒有任何改變

開窯的火光

映襯出的並不是勝利的曙光

而是夢想破碎的聲音

要知道

為了做絞胎瓷

李文獻除了把養老的底兒拿了出來

還向親戚朋友借了很多錢

而這一窯的成本是一萬多元

四窯就是四萬多

他前前後後共搭進去二十多萬

二十多萬換回四窯碎片

這對下崗職工李文獻的打擊實在太大了

李文獻不甘心

他後來終於明白了失敗癥結所在

原來

絞胎瓷是由兩種或多種胚泥粘接而成

不同的泥土收縮率也不盡相同

一遇高溫

極易發生開裂、變形

這也正是幾百年來

絞胎瓷無人能夠復興的原因所在

2005年8月

對製作工藝做過對症調整後

李文獻進行了第五窯試燒

這次試燒

幾乎是李文獻的背水一戰

他寸步不離窯

硬生生在窯邊等了十多個小時

焦作下崗工復活失傳八百年的中華絕技,再也不怕被日本人看扁了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開窯後

一排完整精美的絞胎瓷展現眼前

李文獻淚流滿面

焦作下崗工復活失傳八百年的中華絕技,再也不怕被日本人看扁了

當晚

他是抱著絞胎瓷入睡的

日本的大師只能作出絞胎陶器

而河南焦作的一個下崗職工

卻靠一己之力作出了真正的絞胎瓷

他復燒的絞胎瓷足以讓專家打眼

失傳八百多年的絞胎瓷重現人間的消息

轟動了全國陶瓷界與收藏界

中國陶瓷協會會長耿寶昌

看到李文獻的仿古絞胎瓷作品後

激動地說:

我只在故宮看到過絞胎瓷的這些花紋

沒想到你能做的那麼精緻!

焦作下崗工復活失傳八百年的中華絕技,再也不怕被日本人看扁了

《中國陶瓷史》的編寫者

清華大學葉喆教授

在焦作參觀了李文獻的絞胎瓷後

激動地說:

“好!好!很好呀!

我終於看到絞胎瓷器了

這下可好了,它可以傳承下去了

我放心了!”

焦作下崗工復活失傳八百年的中華絕技,再也不怕被日本人看扁了

中華古玩商會顧問

中國白玉研究會副會長

著名旅遊首席專家研究員李庚

到焦作考察絞胎瓷看了李文獻的絞胎瓷後

當即揮筆題詞:

文獻絞胎,宋瓷精韻

當陽遺脈,雲臺幻彩

焦作下崗工復活失傳八百年的中華絕技,再也不怕被日本人看扁了

一個又一個泰斗

對下崗職工李文獻伸出了大拇指

各大媒體紛紛以“藝術之路的苦行僧”的名義

對他進行不吝言辭的褒獎報道

他做的絞胎瓷不僅精美

更關鍵的是,足以讓專家打眼

李文獻曾做過兩個小罐

一個是仿故宮收藏的藏品

一個是仿焦作博物館收藏的藏品

其中一個小罐

李文獻覺著自己燒壞了

便扔到了一邊

這個小罐後來被一個同村的村民要走把玩

也不知怎麼的

過了段時間

焦作市收藏界一個名叫張玉國的修補專家

竟找上了他

“這個罐是不是你燒的?”

“是我燒的啊”

焦作下崗工復活失傳八百年的中華絕技,再也不怕被日本人看扁了

這樣的小罐焦作博物館也有一個

小罐的罐底原本有李文獻留下的底標

不知被誰敲掉了

但李文獻一眼便認出了自己燒的罐子

這個專家拿出一片宋代當陽峪瓷片

和手中的這個比不出差別

於是

他讓李文獻再出一個罐子

李文獻拿不出

據說

後來這個罐子被一個外地人用一萬八買走了

窮得快揭不開鍋了

李文獻燒瓷器是專家

但賣瓷器絕對是外行

儘管名聲在外

但因為不懂銷售

他現在的狀態特別悽慘

焦作下崗工復活失傳八百年的中華絕技,再也不怕被日本人看扁了

上週六早晨

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

把焦作澆了個溼透

焦作郊區一個雜草叢生的院子裡

滿是泥濘

屋頂的遮雨棚

隱約看得見外面的天光

焦作下崗工復活失傳八百年的中華絕技,再也不怕被日本人看扁了

樑上掛著各種繩線蛛網

室內黑黢黢的

落滿灰塵的瓷器凌亂擺放在

各種泡沫、紙箱堆砌起來的桌子上

大小不一的“棉花盒子”佔據了室內很大空間

一隻半大的小狗在屋裡來回搖尾穿梭

房間一面裸露著紅磚灰泥的牆體上

貼著一排格格不入的榮譽證書

如果不是這些證書

你一定會以為自己來到什麼廢品站

可這就是李文獻的絞胎瓷廠

焦作下崗工復活失傳八百年的中華絕技,再也不怕被日本人看扁了

2005年

李文獻拿著一個小絞胎瓷杯去鄭州

專家趙玉璽說:

你的絞胎瓷杯子價值5000元

5年後你才能看到效益

因為5年之內許多人不知道絞胎瓷

這時

李文獻已經舉債30多萬了

雖說絞胎瓷燒出來了

但一窯的成本萬把塊錢

成功率卻只有30%左右

李文獻的確沒有錢再進行燒製了

很多工人見發不出工資便走了

最困難時

他身上就剩幾毛錢

他和妻子在廠房的院子裡種了些絲瓜茄子

平日吃飯

就吃廠里長的這些蔬菜

或者

去菜市場撿些人家丟的菜葉子

生活過得寒酸至極

有一次

有人來家裡看他

一掀開他家鍋蓋

吃驚地問

“你們就吃這?”

李文獻忍不住哽咽起來

焦作下崗工復活失傳八百年的中華絕技,再也不怕被日本人看扁了

李文獻作品

長時間的勞累以及心理壓力

使李文獻的身體出現了狀況

2008年年初

李文獻被查出身患食道癌

這無疑是對李文獻的當頭一棒

接下來

檢查、治病、化療

……

李文獻從鬼門關轉了一圈

有人說他命大

李文獻說

只是我還不甘心

我還想為發揚絞胎瓷文化多做點事

有人問他

“你後悔嗎?”

李文獻說

“後悔也不後悔

後悔是因為這個事兒

把身體搞垮了

不後悔是

讓失傳幾百年的絞胎瓷可以傳承下去

我覺得很值!”

也就是在這一年

“當陽峪絞胎瓷燒製技藝”

被焦作市人民政府命為

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文獻絞胎瓷廠

(如今改名為焦作市李氏絞胎瓷業有限公司)

被河南省文物管理局命名為

河南省文物仿製品(絞胎瓷)研究開發基地

焦作下崗工復活失傳八百年的中華絕技,再也不怕被日本人看扁了

焦作下崗工復活失傳八百年的中華絕技,再也不怕被日本人看扁了

焦作下崗工復活失傳八百年的中華絕技,再也不怕被日本人看扁了

2009年

文獻絞胎瓷製作工藝又被命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文獻絞胎瓷產品

被確定為國家外交部對外選用禮品

就算他一年銷售一百多萬

其實利潤也沒多少

更何況,這個老實人

對現代營銷模式一無所知

甚至對如何做傳統市場都很迷茫

他能做的就是把瓷器燒出來

如何變現

對他來說比燒瓷器還難

豫記,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