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寶貴州銀幣世存稀少,未來市場和趨勢投資價值頗高!

1888年~1890年(光緒十四年至十六年),貴州官爐熔鑄過五種“錢寶”銀幣。現在,“錢寶”存世十分

稀少,殊珍貴。

1890年(光緒十六年),貴州鑄造了黎平官爐銀餅一種,因該幣背面雕有三種花飾,俗稱三花幣。

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貴州官錢局鑄造了數種一兩銀餅,存世的有“貴州官錢局”銀餅、“貴州官錢

局.估平壹兩足銀”等。

1924年(民國十三年),周西成主持鑄造了一種仿孫中山先生像的開國紀念幣,重約25 63克;另一種系

仿鑄四川之銀元,這批仿鑄銀元均在幣面上打戳一個“周”字,俗稱“鑽版”,重約25克。

1949年(民國三十八年),谷正倫主持鑄造了“竹子銀元”一萬餘枚。

黔寶貴州銀幣世存稀少,未來市場和趨勢投資價值頗高!

“黔寶”,貴州清代鑄錢機構稱“寶黔局”,“黔寶”的取名原由,正是裁撤寶黔局不久的事情,兩者是有關聯的,“黔寶”的幣面文字可以理解為貴州官方指定專用爐座仿照上海等地銀號熔制銀錠、銀餅的慣例,使用簡單工具進行手工鑄造,因為“天高皇帝遠” 的緣故,“黔寶”沒有通過清廷的批准手續。很多世界錢幣學者都認為“黔寶”是個謎?

都認為1888年貴州能製造“黔寶銀餅”是極其難想象的事情,因難以見 到“黔寶銀餅”的實物,1982年美國錢幣專家CHESTER L KRAUSE所編《世界銀幣目錄》一書中認為“黔寶銀餅”是臆造出來的,目前全國各地博物館均未有“黔寶銀餅”的真品實物展出,有些博物館只有仿造品陳 列,早在1949年,錢幣學專家史嘉幹所編的《中國近現代幣制匯考》第113頁詳細地解釋了光緒十四年、十六年“黔寶銀餅”的詳細資料,並配有實物拓片, 充分證明了“黔寶銀餅”是真實存在的。

黔寶貴州銀幣世存稀少,未來市場和趨勢投資價值頗高!

從史料記載,貴州當時商貿金融不發達,在錢幣流通上使用量不大,所以鑄造量少,明清貴州本地不產銀,大多從雲南省進 銀料,費時費事,沒有大量生產鑄造的必要。其次“黔寶銀餅”工藝水平不高,當時不受世人關注,再則由於“黔寶銀餅”含銀量在98%以上,貴州少數民族婦女 特別喜愛佩戴銀飾,“黔寶銀餅”含銀量高,頗受苗族和其他少數民族的歡迎,有的“黔寶銀餅”被改鑄為飾物,這是“黔寶銀餅”傳世量不多的主要原因。

黔寶貴州銀幣世存稀少,未來市場和趨勢投資價值頗高!

貴州錢幣“黔寶”正面中央珠圈內的圓圈內鐫豎寫的“黔寶”二字,其中的“寶”寫法為“寳”,“寶”字從爾。銀幣外側近邊緣處環鐫另一裝飾性珠圈,兩個同心珠圈之間的圓環空間內環鐫根部結束的兩根花藤圖案,造型生動別緻。錢幣背面鐫有相似的三個同心珠圈,其中最內側的小圓環內鐫網形紋飾,小珠圈外鐫花朵等紋飾並外以圓環圍繞。外側兩個同心珠圈之間的圓環空間內環鐫“光緒十四年貴州官爐造”十個漢字。

1 貴州光緒十四年黔寶 24. 8克

2 貴州光緒十四年黔寶(圖異) 24. 8克

3 貴州光緒十四年黔寶 12. 73克

4 貴州光緒十六年黔寶 22. 6克

5 貴州光緒十六年黔寶 20. 6克

6 貴州官爐三花銀餅 12. 73克

7 貴州光錢局估平一兩足銀 36. 3克

8 貴州竹子銀幣(門有“谷”暗記)26. 8克

9 貴州汽車銀幣(草叢暗顯“周西成”)26. 5克

10 民國三十八年半元銀幣 13克

11 民國三十八年二十分銀幣(背書“黔”)7. 3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