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經濟智庫大會|麥肯錫華強森:數字全球化新時代下的中國

【嘉賓簡介】

華強森(Jonathan Woetzel):

麥肯錫公司全球資深董事、麥肯錫全球研究院院長

新经济智库大会|麦肯锡华强森:数字全球化新时代下的中国

未來10-30年的經濟發展將被數字化推動,對於發達經濟體、發展中經濟體均是如此。數字化將大大提升生產力的潛力和經濟的潛力。

我們發現,全球跨境數據流動爆炸式增長與十年前相比,跨境數據流動增長了45倍。中國經濟發生了深刻變革,已經是數字經濟中心了。不管是購物、支付還是投資,都在被互聯網、數字經濟改變。這對所有消費者、投資者、參與到數字經濟裡面的人都是好事

新经济智库大会|麦肯锡华强森:数字全球化新时代下的中国

數字經濟是由什麼推動的呢?首先,中國市場基數非常大,幾億年輕人願意接受新事物第二,中國孕育出非常成功的互聯網公司,如BAT等,充分資本化,想要投資於數字生態;第三,政府支持數字革命,給予創新者非常多的空間。這三點是中國獨特的優勢,既有市場,又有公司,又有政府,所有人都願意發展數字經濟,深度融合。這些優勢未來三十年也會繼續。

中國勞動人口不會快速增加,通過提高勞動力強度、密集度不能夠提高生產能力了。但是,提高行業的數字化程度,增加大數據的使用,使用電商進行交易,讓每個人都變得有生產力,整個社會都會變得更加有生產力,更加高效。

新经济智库大会|麦肯锡华强森:数字全球化新时代下的中国

物聯網可以解決很多之前解決不了的問題。中國變得越來越富裕,但同時也意味著中國人將會變得越來越肥胖,會有各種各樣的慢性疾病發生。很多中國人還意識不到,因為慢性疾病剛開始的症狀不是特別明顯。

我們可以試想一下,亨利·福特在他的工廠漫步,跟所有的工人講我們要造車。但是工人也非常著急,有這麼多車、有這麼多機器,都沒有工廠,沒有工人了,大家收入降低了誰來買你的車呢?這實際上是悖論。

我們應不應該焦慮?也許整個事情沒有我們想象得那麼好,怎麼辦?我們就做了這樣一件事情,把每一項工作都解構了,解構成最後幾百項的工作能力,基本上每一項工作都可以被分解成十八種技術能力。比如說與人交往、感官能力、語言理解等等,我們測量每個人在十八項裡面的表現,然後看看機器自動化、數字化在這十八項能力當中的表現。

現在全球有30%的工作能力會被機器所替代。如果我是一個商人,我到底要不要把秘書替換成掃描儀,或者我的下一輛車要不要自動駕駛,要不要把清潔工換成掃地機器人等,

這些決定要考慮成本在內的眾多因素。

新经济智库大会|麦肯锡华强森:数字全球化新时代下的中国

在中國,2030年前將有17-20%的工作職能被自動化替代,每年會有2%數量的工作會被替代,所以市場會把我們帶到哪裡去呢?

需求方是怎麼樣的呢?我們又研究了需求方推動就業的七大因素到底是什麼?比如說消費、老齡化,在技術上這些都可以推動就業增長。

特朗普被選為總統是有原因的,因為美國現在的經濟情況真的比較困難,中國相對來講還是處於比較有利的地位。美國因為自動化失去的工作更多,中國的自動化和數字化還沒有發展到那個程度。在需求方,美國的需求不像中國那麼強勁。中國中產階級崛起,產生了很多的需求。另外,中國現在也不是很年輕的國家了,勞動力本身增長也不是很高了。但是,

中國現在自動化、數字化水平還低於美國,還有機會追趕,有機會來解決中間的問題。

未來中國要怎麼做?第一,勞動力再培訓,應對勞動市場的變化;第二,發展數字經濟,擴大個體參與。第三,中國的基礎設施非常好,要繼續投資,同時繼續刺激全球的需求第四,全球治理優化。中國在“一帶一路”倡議當中嚴格遵守全球治理,做的非常好,但中國還可以再做更多的事情。

總的來講,中國將會是下一個十年當中的經濟巨人。謝謝大家!

——以上內容整編自華強森在2018年新經濟智庫大會上的主題發言。

DT時代 共創新知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阿里研究院

在這裡讀懂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