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十屆北大光華新年論壇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秘書長林建海在演講中指出,從短期來看,全球經濟至少面臨以下三個不確定因素。
第一個不確定因素是貿易摩擦。在過去70多年裡,貿易合作推動世界經濟實現了前所未有的增長和繁榮。如今自由貿易進程受阻和貿易摩擦增加,會從多個渠道對經濟增長造成衝擊。根據IMF的估計,在嚴峻的情況下,貿易摩擦升級可能會在未來兩年內降低全球經濟增長率0.8%。
第二個不確定因素是,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正常化會對新興經濟體造成影響。自從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發生以來,一些發達國家的央行為了刺激經濟復甦,實施了大規模的資產購買計劃,使得這些央行的資產負債表迅速膨脹。如今,美聯儲開始縮減資產負債表,提高美元的基準利率,引導貨幣政策迴歸正常化。這個“加息縮表”的過程可能會導致美元利率的上升和美元匯率的堅挺,影響國際資本流向,給全球金融環境帶來壓力。研究估計,未來兩年美聯儲貨幣政策的正常化,大約會讓流向新興經濟體的國際資本減少350億美元。
第三個不確定因素是,國際金融環境收緊,債務負擔日益加重。在金融環境收緊、美元走強的情況下,很多國家的債務負擔越來越重。2017年,全球債務(包括公共和私人債務)已達到了184萬億美元,是全球GDP的兩倍多。IMF使用了一個包含了57個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金融數據的樣本進行分析,結果顯示,這些國家的家庭債務佔GDP的比率在未來三年內每上升5%,經濟增長率可能會下降1.25%。美元匯率走強和國際資本市場利率的升高,會直接加重外債負擔,導致新興市場國家面臨國際資本外流的壓力,可能會進一步引發融資困難和國際收支危機。
科技有溫度,點擊下方,關注「 酷玩兒 」帶您發現新奇、好玩的科技!
閱讀更多 酷玩兒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