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還林在我國存在嗎?具體是怎麼實施的?

芯愉

相信退耕還林的口號基本上每個人都在課本上聽說過,而隨著80後90後的長大成人,很多人會問,退耕還林的政策還有嗎?不可否認的是這項政策對於促進西部的經濟建設,量化產業的結構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對我國環境的保護也已經達到顯著效果,而山林的綠化不僅是一種口號,更是一種實際的行動。事關到子孫後代的集體利益,當然,國家不會讓你白白的退出,補貼政策一直都在,那麼具體的補助標準又是什麼呢?

當然每個地方的補助都有所不同,大家可以去相關的部門諮詢一下。一般經濟發達的地區補助更高一點,畢竟他們的土地資源有限,空氣環境又相對更差一點。而退耕還林政策就可以針對性的改善空氣和當地的環境,以免環境的進一步惡化,保證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而對於西部的地區來說,環境相對更好一些,山地被開發利用的程度相對更低。但很多人都將山地資源進行開發,種植當地的農作物,這樣的話就會導致水土資源的浪費,因此國家大力號召村民的退耕還林政策。當然在補助上也不會讓大家失望,生活的保障都將滿足。

國務院針對這項政策有明確的說法,除了在規定的補助期內領取資金和糧食補貼外,期滿後財政部門還會繼續對滿足條件的農戶補貼現金獎勵。而我國的退耕還林政策就是為了保證環境的可再生髮展,防止水土的過度損失而造成生態環境的破壞。國家明確規定在2020年之前要達到8000多萬畝的林地面積,為了響應各地區的積極參與,國家提出了各種補貼。比如說對退耕還林還草的各省份自治區都下達了以下標準,還草將會補貼1000元/畝,還林一般會補助1500元/畝。當然補貼是自願的,政府只起到引導的作用,通過國家下達各地方的標準開展工作。

而補助的資金髮放一般分三次下發給各省份自治區的有關部門,第一年的話發放800元/畝的補助,第二年發放300元,第五年發放400元的補貼。而還草一般分兩次,第一年600元/畝,第三年400元/畝。補貼將會通過一卡一戶的形式發放到農民的手中。當然各地都會提出額外的補助,以促進大家對退耕還林政策的積極性和參與性,以保障農民利益的最大化。比如山西省就有額外500元/畝的補貼,不知道大家所在的省份補貼如何呢?

關注我,三農財富資訊搶先得!


新農村的日與夜

退耕還林是指為了修復生態、改善生態,將一些沙化、退化、以及重要水源地的坡耕地退耕還林,逐步植樹種草,恢復和改善生態的林業工程,其目的是為了維護日益嚴峻的國家生態安全。

退耕還林在我國存在嗎?

習主席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

生態安全已經連續在十八大、十九大報告中被提及,放在與國家安全同等的高度,退耕還林是國家實施生態安全戰略的重要內容之一,因此今後相當長的時間,退耕還林工程都會持續在我國持續實施。

  • 首輪退耕還林

首輪退耕還林於2002年在全國正式實施,初步統計,首輪退耕還林共涉及25個省、2279個縣、3252.8萬戶,1.24億戶農民。截止2006年,共實施造林3.64億畝,其中包括耕地造林1.39億畝,荒山造林2.05億畝,封山育林0.2億畝,中央財政累計投入資金1300餘億元,使我國生態環境得到明顯的改善和提高。
  • 新一輪退耕還林

新一輪退耕還林於2014年開始實施,初步計劃規模為4240萬畝,至2017年已完成退耕還林還草3010萬畝。新一輪退耕還林還在實施中,而且規模不斷擴大,預計總規模將達8000餘萬畝。

根據最新統計,國家在退耕還林工程(首輪和新一輪)建設中將累計投入資金達4300億元。

退耕還林的具體實施

按照《退耕還林條例》要求,我國退耕還林的具體實施實行“先下後上,上下結合”的原則,非常科學嚴謹,具備可操作性。

落實任務的具體流程為國家林業主管部門根據各級人民政府逐級調查申報的材料,編制國家退耕還林實施方案,報國務院批准後實施;各級人民政府的林業主管部門根據總體規劃編制各地具體實施方案,經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報上一級政府備案;各省年度計劃需逐年申報,經國家批准後落實到各縣,由各縣具體組織實施。

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其流程為,納入實施範圍的農戶需要提交申請、簽訂退耕還林合同,再由林業主管部門開展作業設計,農戶實施造林,造林結束後由縣級林業部門檢查、資金髮放、省級驗收、國家核查,檔案收集整理等等,整個退耕還林才算基本結束。

同時國家和地方還制定了《退耕還林條例》、《退耕還林工程管理辦法》等相關規章制度,指導和規範退耕還林工程的實施,加強對退耕還林的監督管理,確保退耕還林工程的順利開展。

綜上所述,我國已經開展了首輪退耕還林工程,目前正在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退耕還林的具體實施主要有編制實施方案、任務分解落實、造林、驗收核查、資金髮放、檔案管理以及相關規章制度的制定等組成,退耕還林工程是一項很系統的生態營造林工程。


風兒悠悠

退耕還林但我國存嗎?在具體是怎麼實施的?退耕還林就是從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將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坡耕地,有計劃,有步驟地停止耕種,按照適地適樹的原則,因地是一個植樹造林,恢復森林植被。



退耕還林在我國存在:

(1)1999年,四川,陝西,甘肅三省率先開展了退耕還林試點。2002年1月10號,國務院全面啟動退耕還林工程。1999年到2004年,國家安排退耕還林任務,1916.55萬公頃,其中退耕地造林788.62萬公頃,依林荒山荒地造林,1127.93萬公頃目前各地基本上完成了國家下達的計劃任務,很多地方還超額完成了任務。

(2)2014年,我國啟動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到2020年將退耕還林近8000萬畝,補償形式也是從第一輪退耕的,種苗生活費,糧食補助改為每畝補償1600元,分三次發放。

符合條件的退耕還林生態林,納入國家生態效益補償,提高補償標準。新一輪退耕還林補償標準實行動態管理,每畝補償標準保持在1600塊錢到2500塊錢之間。



具體實施: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根據退耕還林總體規劃,同有關部門編制本行政區域的退耕還林規劃,經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報國務院有關部門備案。

縣級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全省推廣還林規劃,會同有關部門組織編制本轄區內的退耕還林規劃,經本級人民政府批准,由市級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後報省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納入退耕還林範圍的農民,先提交申請,簽訂退耕還林合同,再由林業主管部門開展作業設計,實施造林。造林結束後,由縣級部門檢查,資金髮放 省級驗收 ,國家核查。

所以,我國已經開始了退耕還林工程,現在實施的是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具體實施就是先計劃實施方案,任務落實,造林,資金髮放。退耕還林改善了生態環境,控制了水土流失。


幽默梅花

謝謝!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對於工作在基層的我來說,退耕還林再熟悉不過了,今年的退耕還林目標已下達,退耕還林目前正在實施階段,具體怎麼實施我結合工作的實際來談談。


我以2015年我村的退耕還林為例給大家說說具體怎麼實施的?當時縣給我們鄉6000畝的退耕還林任務,鄉經過開會討論給我們村2000畝的退耕還林,劃分到村後,經過村委會開會協商後,把這2000畝集中給一個小組集中實施,便於連片實施。這裡就有人問了,為什麼縣上只給了6000畝,就不能多給點嗎?我回答你,不能,為什麼呢?因為這是省上經過財政預算算出退耕還林的畝數,省上把任務劃分給市上,市上再劃分給各縣,以此類推。知道為什麼了吧。



退耕還林具體由縣林業局負責實施,負責招標、驗收、構圖、發放資金等。退耕還林地必須是坡度大於等於25度以上的耕地、不能是撂荒地、不能是種草地等。群眾負責把要退耕地耕孰,便於栽植樹苗,也為了樹苗的成活率。林業局驗收合格後,發放退耕還林資金,分三年發放。退耕還林需要群眾的愛護,這麼大工程需要人人愛護,禁止放牧。


隴東黃土地

退耕還林在我國存在嗎?具體是怎麼實施的?

我國幅員遼闊,各地區耕地條件優劣不一;種植條件惡劣的地區,種糧收入不及種糧投入,反而造成了大量的泥土流失,為了改變這種情況,從1999年,國家開始實行退耕還林政策。

有人會問,退耕還林,是不是國家徵地強制執行呢?這樣做國家的糧食安全嗎?

這些年,隨著種植技術的提高,糧食產量連年豐收,又兼生活條件的提高,飲食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肉,蛋,奶,糖等副食品成了人們的主要成份。因為這些原因,國家的糧食安全已經不存在問題,為了改變生態環境,退耕還林不會影響糧食安全。


退耕還林,國家不是採取徵地的方式強制實行。

國家根據種植條件惡劣,劃定退耕還林區域。由這個地區的村民具體執行。適合耕種的,依然耕種,不適合耕種的,國家以糧食補貼或現金補貼的方式,鼓勵村民植樹造林,或種植果樹,茶樹,或種草等等方式,以保護植被,改善氣候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