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漢墓——生亦何歡死何悲

天山漢墓——生亦何歡死何悲

揚州平山堂漢廣陵王墓博物館

兩千多年前西漢宣帝五鳳四年,在遠離都城長安的廣陵郡國,正在上演一幕生死悲歡的別離場景。

廣陵郡國,地處長江下游的北岸,初建於漢武帝元狩六年。漢武帝以廣陵郡部分疆域設置廣陵郡國,以其子劉胥為廣陵王,都廣陵。到了漢宣帝五鳳四年,已經六十多年過去了,劉胥在廣陵郡國作為一國之王安富尊榮已有六十多年。

這一天劉胥見過漢宣帝派來的使者後回到自己所居的廣陵王宮室。他在顯陽殿最後一次置酒高會,召自己的兒子、太子劉霸及女兒劉董訾和劉胡生以及寵愛的妾室八子郭昭君、家人子趙左君一起夜飲。在最後一次醉生夢死的宴飲中劉胥作詞高歌曰:欲久生兮無終,長不樂兮安窮。奉天期兮不得須臾。千里馬兮駐待路。黃泉下兮幽深,人生要死,何為苦心?何用為樂心所喜,出入無悰為樂亟。蒿里召兮郭門閱,死不得取代庸,身自逝。

很難想象這是一次生離死別的聚會,很難想象劉胥已抱定了必死之心。這首典型的漢代樂府詩風的詩歌聽起來悲觀厭世,對人世沒有一點的留戀,對死亡也沒有一點的畏懼。在泣涕之中,這一場宴飲一直到雞鳴方止。廣陵王劉胥在天亮時自縊而死,並且給太子劉霸留有遺言:如果骸骨能歸葬,薄之,無厚也。就是要求薄葬不要厚葬。

死後的一代廣陵王劉胥並不是被薄葬的。廣陵王劉胥原葬於江蘇高郵市天山鎮神居山,後來被整體搬遷至揚州平山堂路的廣陵王墓博物館。劉胥和王后合葬,一塋兩穴,都是木槨室,另外還有一個隨葬車馬的木槨室,規制完整、隨葬器珍貴,是高級別的豪華墓葬。

天山漢墓——生亦何歡死何悲

廣陵王劉胥的木槨室

天山漢墓——生亦何歡死何悲

豎在牆角的盜梯

煙花三月,揚州在陰晴不定的天氣裡冷熱相宜,作為一個出遊者體會到的揚州在陰晴不定的天氣裡如同水墨畫一樣墨色不一層次豐富。既便是在五一假期,位於蜀岡—瘦西湖整體景區裡的廣陵王漢墓博物館的遊人也並不算多。仿古的漢闕式建築以及展室中的漢代用器很容易讓人有帶入感。

儘管廣陵王地宮是仿遺址而建的,但是在看到巨大的木槨室出現在眼前的時候還是會讓人驚歎。當和木槨室平視的時候,從正門望進去是隱約可見的漆木棺,在仿地宮建築模式的昏暗中看到裡面幽深不見底,確實能聯想到劉胥自己作歌說“黃泉下兮幽深”的體會。如果從上面俯視,整個木槨室的結構非常複雜,功能劃分詳細,類似於前堂後寢,還有庖廚及沐浴間等,體現了漢代視死如視生的觀念。彷彿墓主人在死後的世界裡還如同生前一樣繼續著奢華的生活。

木槨室採用的是“黃腸題湊”的形式。“黃腸”,指的是黃心的柏木。“題湊”是指題頭向內拼湊聚合的結構。據說廣陵劉胥的木槨室所用的題湊木塊塊緊扣,層層相疊,堅固細密,如果放錯一塊都沒有辦法復原。其製作之精良,工藝之複雜,拼接後縫隙緊密,連最薄的刀片都沒有辦法插入縫隙,簡直就是鬼斧神工。

劉胥作為第一代廣陵郡國的國王,已經安於太平富貴六十多年,為什麼忽然要自殺呢?

天山漢墓——生亦何歡死何悲

隨葬的安車駟馬

據漢書記載,劉胥生來就很強壯,力能扛鼎、空手可搏熊彘。生性喜歡遊樂,性格放逸不遵法度。因此他並不在父親漢武帝選擇太子的範圍之內。從記載來看,劉胥的生母地位也並不突出,他即不像是劉據一樣生為嫡長子,有皇后衛子夫為生母;也不像是劉髆一樣有得帝寵的李夫人作為生母。估計漢武帝就根本沒考慮過立劉胥為嗣。

武帝死後昭帝劉弗陵繼位。劉胥覬覦帝位找了一個女巫名李女須想通過祝詛之術讓自己得償所願。恰巧昭帝死,劉胥更信祝詛之術。劉胥的侄兒輩劉賀繼承了帝位,劉胥更殷勤祝詛。劉賀二十七天被廢,似乎也應驗了。但是下一個繼位的是漢宣帝仍然沒有輪到劉胥,漢宣帝劉詢是被廢的戾太子劉據之孫,這讓劉胥非常不滿。

祝詛之事最終還是被發現了,劉胥被追查,並且公卿皆請求處死劉胥。漢宣帝倒沒有急切逼迫,只是命廷尉及大鴻臚前往審訊。劉胥沒有推逶,認了罪,要求回去仔細把過程想好了再招供。劉胥返回宮室中就發生了文章開頭的那一幕。

時隔兩千多年,歷史都成了往事。只有這些出土的木槨室和珍貴的隨葬品還能證明曾經發生過的故事。讓人臨風感涕廣陵王劉胥詩中滋味。抑鬱一生的郡國國王似乎從來沒有得到過精神的滿足和快樂。

天山漢墓——生亦何歡死何悲

俯視整個木槨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