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經濟合作提高了生產要素的利用率

國際經濟合作提高了生產要素的利用率

1.國際經濟合作促使生產要素在國家間進行有效流動

國際經濟合作為生產要素的有效流動提供機制保障,為資源稀缺的國家獲得生產要素與資源富裕的國家釋放轉移生產要素提供了流動平臺。特別重要的是,科學技術研究和高新技術產品開發過程面臨高投入、多學科、跨領域的形勢,從而要求許多國家結成共同研究和聯合開發產品的戰略聯盟。在產品生產過程中,由於各國在生產工藝、要素稟賦等方面存在明顯差異,一個國家不可能擁有生產該產品的一切資源與要素優勢,因此需要進行生產要素的結構性國際轉移。

2.國際經濟合作促使生產要素在國家間實現優化配置

首先它使生產要素變成現實生產力。生產要素是物質生產過程必備的各種條件,是社會生產力的基礎。但是,生產要素並不等於現實的生產能力,要形成現實的生產能力,必須在生產中實現各類生產要素的組合與配置。如果一種產品的生產需要兩種生產要素,而一個國家只有其中的一種。在此,國際經濟合作成為生產過程得以進行的先決條件。其次它使生產要素在國際間合理組合,提高了生產要素的使用效率和收益。假設,甲國一種生產要素豐裕,供給較多,價格低廉。乙國此類生產要素稀缺,供給較少,價格昂貴。開展國際經濟合作後,由於生產要素可以在兩國間流動,乙國可以從甲國獲得該種生產要素,並與本國的優勢生產要素相結合,使產品的生產成本比使用本國同類生產要素低廉,實現生產要素超越國界地優化組合,提高生產要素的利用率。

3.國際經濟合作可以產生規模經濟效益

根據要素收益規律,當密集地使用某一要素生產產品時,該要素的邊際收益呈遞減趨勢。如果生產要素不能在國家之間轉移,要素稟賦優勢最終將被遞減的邊際收益所抵消,比較優勢不能充分體現出來。相反,通過國際經濟合作,一種生產要素從豐裕的國家流向稀缺的國家,與當地另一種豐裕的生產要素相結合,形成新的生產能力,既提高要素的邊際收益,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同時也擴大產品的生產規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