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21世紀不動產 折射房產中介特許經營的三代變遷

近日,一場連鎖經營領域的“賦能——新勢能、新連鎖”高峰論壇在京舉行。會上,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會長裴亮針對特許經營的時代發展脈絡,發表了這樣的一番論述:“第一代特許是產品品牌的特許,第二代特許是經營模式的特許,隨著移動互聯和大數據等技術的廣泛應用,讓特許經營進入第三代階段,也就是數字化特許經營階段。“

從可口可樂到麥當勞再到7-11、21世紀不動產,許多品牌無不倚靠著特許經營不斷擴張,從特許模式的迭代中受益,最終成為各行業的跨國龍頭企業。其中,房地產特許經營品牌21世紀不動產在特許經營領域的變革歷程,恰好可作為特許經營迭代的一個典型範例。

第一代特許經營:讓大家共用一個品牌

特許經營正式作為一種模式概念進入人們的視野,可以追溯到第一次工業革命後期——1851年,Singer縫紉機公司在全美各地設置加盟店,授予各地加盟商經銷權,以擴大推廣其縫紉機業務。

在特許經營模式誕生120年後,同樣是在美國,21世紀不動產於1971年正式成立。彼時的美國房產市場,正處在戰後地價樓價不斷攀升的首波上漲風潮的尾聲階段,為開拓第二抵押市場的房地美剛剛成立,房產經紀領域湧現的巨頭公司方興未艾,給中小企業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兩位經紀人亞瑟 E. 巴特利特和馬歇爾 D. 費舍爾發現商機,認為如果讓所有的中小中介掛上同一個品牌,大家穿同樣的制服,共同承擔費用在電視上打統一的廣告,小中介就會也有大知名度。所以他們創辦了21世紀不動產,這一名字誕生之初就是一個特許經營品牌。

不只是21世紀不動產,許多如今知名的品牌企業,在創立之初都或多或少地採用過特許經營模式來迅速佔領市場,提高佔有率。品牌的特許經營取得成功更多依賴品牌對於加盟商的吸引力。更本質地,是依賴品牌在C端消費者心目中的知名度。加盟商總部提供給加盟商的支持在品牌之外極其有限。這是最基礎的特許經營,卻又是特許經營的本質,以後的特許經營雖然日益複雜,但無一不是建立在品牌特許經營之上的。可以通過21世紀不動產辭典裡對特許經營的定義來把握這一本質。

起底21世紀不動產 折射房產中介特許經營的三代變遷

從積累中歸納誕生的第二代特許經營——經營模式特許

隨著最初的品牌戰役告捷之後,21世紀不動產不僅在美國國內繼續擴容,也將目光投向了海外。在這一過程中,21世紀不動產前期的積累沉澱開始向系統化和流程化漸變。面對加盟者時,21世紀不動產不再只是輸出統一的品牌、制服與形象,而是將運營、培訓、系統等支持也納入了特許經營的範疇之內。

以培訓為例,21世紀不動產針對管理者準備了IMA國際管理教程。在當時,集結了600多個門店店東,以他們的實操經驗為基,再經世界級諮詢公司梳理,最終形成了這樣一門經典課程。同時,對於經紀人、銷售經理等群體,21世紀不動產也有Create21、QCS 等等豐富全面的課程體系,幫助他們適應各自的角色定位,提升自身能力。

正是有了這樣的經營模式特許,才吸引了眾多業外人士通過21世紀不動產投身房產經紀領域,選擇“從零開始”創業。今天的21世紀不動產已經覆蓋全球80個國家和地區,擁有約8000家門店和超過12萬名經紀人。

所謂經營模式特許的意義正在於此,它能夠讓一個從未接觸過相關行業的業外人士,迅速實現“從0到1”的突破;而對於已有行業經驗的從業者,則能通過系統的學習與培訓,擁有真正專業、科學的企業發展觀,實現質的突破。有了穩定經營模式的支持,特許企業才算真正有了核心競爭力,建立起品牌的護城河。

第三代特許經營:數字賦能

伴隨著移動互聯時代的不斷深化,信息數字技術使得經營者獲客和終端對接等環節均發生了質的改變。對特許體系而言,以往“特許總部→加盟商→消費者”的雙層結構,開始轉變為特許總部直達C端的扁平化結構;特許總部不需再像之前一樣督導到店輔導,而可以通過網絡化管控達到更好的效果; 如何藉助信息技術最大程度提升給加盟商賦能的能力,成為擺在每個特許機構面前的新挑戰。

21世紀不動產之前的特許經營模式管理鬆散,加盟店之間始終未能進行有效的鏈接。整個中介行業不斷寡頭化,擁有更多房源的直營巨頭佔盡優勢。如果特許體系內,門店的房源仍不能實現有效共享流通,則實質依然各自為政,難以真正與巨頭抗衡。所以,2016年年中,21世紀不動產在中國實施了M+模式,做一種房源共享為基礎的,加強管控的重特許經營。

在互聯網應用上,21世紀不動強化資源賦能和智慧作業兩大方向,提出了“一雲兩端”互聯網戰略——C21房產在線所代表的“一雲”,實現了對盤源和客源的覆蓋,從雲端提供資源賦能,集中進行盤源客源的統一管理;與此同時,SIS+、酷經紀、酷BOSS等平臺系統及APP代表“兩端”,將原先需要人員投入時間精力作業的項目,變得智能化與自動化,提高交易效率。這些手段的使用都將大力協助21世紀不動產新特許M+模式的實施落地。

回望特許經營從第一代到第三代的發展歷程,可以發現它的迭代邏輯並不是一代取代一代,而是不斷去融合與相互促進。對於第一代的產品品牌特許而言,當時的品牌吸引力更多集中在統一的形象便於記憶,以及相對更低廉的廣告成本;正是通過第一階段的人員、經驗、實操等等的積累,才能提煉孵化出第二代的經營模式特許,而經營模式成型後,又反過來為品牌增添了更多附加值;而到了第三代的數字化特許,帶來的改變不僅是技術層面的武裝,更有對經營觀念的衝擊,互聯網自身的輕、快、靈等特點,越來越多地在特許經營模式上顯現出來,保證其不落後於時代的潮流。

誕生於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特許經營,時至今日依舊保持著鮮活的生命力,正是因為其始終緊扣時代特點,不斷去變化並適應新的市場趨勢。特許經營能做到這點,一是因為其並非一個行業,擁有更多的靈活性;二則是發展的必然選擇,不去主動應對這種變化,也許就將被市場淘汰,於企業如此,於經營模式同樣也是如此。現在可以預見的是,未來特許經營可能還將進化至第四代、第五代模式,保持積極求變的態勢,就能保持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