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發展面臨死循環 如何破局決定未來成敗

朱棣身為燕王的時候,曾在宴會上出了一副上聯:“天寒地凍,水無一點不成冰。”

在座的姚廣孝應聲而對:“國亂民愁,王不出頭誰是主。”正是這幅對聯,加強了朱棣奪位的信心。

現在的電動車就猶如那時朱棣,燃油車就猶如那時的皇帝朱允炆,朱棣要篡位,就猶如電動車要改變當下的汽車方式。

電動汽車發展面臨死循環 如何破局決定未來成敗

說來滑稽,1881年,世界上誕生了第一輛電動汽車,本來最先發明,比燃油汽車的誕生還要早上幾年,但由於當時的科技水平不達標,就導致了電動汽車被捨棄了。

朱棣要想篡位就要找個合適的理由,不能明著說我要篡位,他宣告,起兵是為了清除皇帝身邊的奸賊,是“靖難”,也就是平定內亂。電動車要想篡位,雖說不用擔心背上謀逆的罪名,但也要別人能接受,它就以零排放,高靜音,低消耗的理由開始“拉攏人心。”

電動汽車發展面臨死循環 如何破局決定未來成敗

開慣了燃油車的人們,要讓他突然來開電動車,他肯定會有些不適應。就像你平時在家睡覺一樣,每天早上八點起來,但突然有一個月公司有事,你要七點鐘起來,起來是可以起來的,但突然提前的一個小時總會讓你有所不適應。

在 “節能減排”的主題下,隨著社會的進步,電動車肯定是時代的潮流。

電動汽車發展面臨死循環 如何破局決定未來成敗

可是電動車現在還不能擔當大局,相對於傳統的燃油汽車來說,它也有不足,續航里程,充電時間,充電地點及方便度都成了制約它發展的因素之一。

決運帷兵糧,策籌幄馬草

兵糧馬草在古時候是決定戰爭成敗和戰爭時間的重要因素,電動車掀起了對傳統燃油車挑戰的大幕,對於自己的兵糧馬草選擇可是很有戰略意義。

電動汽車發展面臨死循環 如何破局決定未來成敗

首先是電池,純電動車上使用電池最廣泛的有兩種,一種為鐵鋰電池,一種為三元鋰電池。鐵鋰電池的代表為比亞迪,在三元鋰還沒有完全盛開的時候,比亞迪的鐵鋰電池做到了行業領先水平,能量密度是行業內最高的,而且基本快達到了理論能量密度。

從續航里程上說,因為鐵鋰電池的密度和放電反應原因,導致不及三元鋰電池。從安全性上說,三元鋰電池受到外力碰撞和穿刺的時候,會起火甚至爆炸,而鐵鋰電池從這一點上說會相對安全些。

電動汽車發展面臨死循環 如何破局決定未來成敗

所以政府出於對電池安全性和穩定性因素,在大巴車和物流車等商用車領域要求不使用三元鋰電池,堅持使用鐵鋰電池,由此可見比亞迪的鐵鋰電池確實有三元鋰電池無法替代的部分。但在乘用車領域,出於對續航里程的考慮,採用的是三元鋰電池。

但電池的安全問題依然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猶如消費者是否能夠安心的坐在爆炸物上,答案肯定是否,解決好這個問題就對篡位的實施成功了一半了。

電動汽車發展面臨死循環 如何破局決定未來成敗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電動車要想篡位,除了兵糧馬草,對自身的要求也是很高的,沒有自己的一點“人格魅力”,哪會來追求者?

自身要求?肯定就是要改變自己的短板。電動車也知道自己的短板,一是續航里程,二是充電時間,三是車重,四是車價。這四個問題翻譯過來都和電池有關,電池的容量決定續航里程的多少,電池塊的多少決定車重,同時也決定續航里程,電池的成本直接影響車價。

電動汽車發展面臨死循環 如何破局決定未來成敗

電動車不像燃油車,續航里程直接決定了你出行距離的長短。假設一次出差,往返600公里,中途沒有充電站,而你的電動車續航里程只有500公里,這就出現了一個很尷尬的局面。現在假設中途有充電站,而按照現在的快充技術,至少充滿80%需要半小時以上,這樣時間就會有所浪費,就可能導致工作時間的延期。

電動汽車發展面臨死循環 如何破局決定未來成敗

而為了增大續航里程,許多廠家就想了一個辦法,增加電池塊,但增加一兩塊對續航里程的提升又不大,增加多了又會導致車重的不合理,同時車重也會加速電池的消耗。選擇好一點的電池提升續航,這樣會導致車價的升高,特斯拉為什麼貴?一是稅,二是別人的電池好啊,可以開很遠。這些問題成為一個死循環,成了電動車發展的瓶頸所在,如何解決也成了各大汽車廠家的關注點。

電動汽車發展面臨死循環 如何破局決定未來成敗

寫在最後

電動車在最近幾年拉開了篡奪的帷幕,開始了它對燃油車統領下的衝擊,但它自身的不足就猶如先期的朱棣,會被傳統燃油車盯住缺點。作為一個篡位者,它和燃油車走的路不一樣,它不能像燃油車一樣慢慢改進,它應該解決好自身的問題,尋找突破口,一舉擊破,屬於電動車的 “王朝”就會來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