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勢 新戰略,鉀肥行業未來這樣走!

“如果按目前儲量和年產量計算,我國鉀資源可開採年限讓人擔憂。而在境外建設一個新鉀肥廠,至少7-8年。我國鉀肥可持續性供應存在較大風險。”“以鉀肥為核心的農業可持續4.0發展,要堅持兩條腿走路,一條腿是走向‘一帶一路’,一條腿是創新農業發展模式。”……6月13日,由中國化工學會化肥專業委員會、南方農村報聯合發起,上海百聯大宗商品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河南心連心化肥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2018中國鉀鹽(肥)科學技術交流大會在河南省新鄉市舉行。來自鉀鹽鉀肥生產、貿易、技術等相關領域的國內外知名學者、專家、企業家、技術大咖等200餘人,結合當前國內外鉀鹽(肥)行業形勢,及國內外先進的鉀鹽(肥)生產技術、管理經驗、新標準、副產品循環利用等內容進行探討、交流。

新形勢 新戰略,鉀肥行業未來這樣走!

會議現場

會議圍繞“轉型 升級一一新舊動能轉換”,詳細解析近兩年來國內外、業內外如何將最先進、最適合的技術融入鉀鹽(肥)行業,從根本上提高鉀資源的利用率、降低產品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市場競爭力和資源可持續性。心連心化肥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慶金,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總經濟師劉以華、鄭州大學化工與能源學院教授許秀成、全國企業社會責任工作委員會秘書長王素貞等出席會議。

新形勢 新戰略,鉀肥行業未來這樣走!

農業農村部耕地質量監測保護中心質量建設處處長楊帆

農業農村部耕地質量監測保護中心質量建設處處長楊帆指出,耕地質量提升與肥料增效是農業新發展理念的要求。但是,化肥、農藥的過量施用,地下水的過量開採,使得耕地質量逐漸退化,資源和環境亮起“紅燈”。楊帆介紹,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項目就是要把耕地質量提升與化肥減施增效相結合,增施有機肥、實施測土配方施肥、退化耕地改良及土壤培肥。技術模式要可複製、能落地、接地氣。

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員、IPNI項目主任何萍帶來了題為《我國土壤鉀素狀況與鉀素平衡的時空變化》的主題演講。針對我國化肥利用率低、作物種植茬口緊以及測土施肥實現困難等難題,在研究作物養分需求特徵、土壤基礎養分供應以及作物農學效率與產量反應的量化關係基礎上,何萍主任構建了作物養分協同優化的推薦施肥模型,建立了基於產量反應和農學效率的小麥、玉米和水稻推薦施肥新方法。該方法能夠減少化學氮肥用量30%以上,提高氮素回收率10個百分點以上。

新形勢 新戰略,鉀肥行業未來這樣走!

中國化工學會化肥專委會副秘書長兼鉀鹽(肥)與中微肥產業聯盟秘書長亓昭英

中國化工學會化肥專委會副秘書長兼鉀鹽(肥)與中微肥產業聯盟秘書長亓昭英認為,我國目前唯一缺少的鉀肥品種是氯化鉀,約50%需要進口。主要應用流向是複合肥、直接施用、配方肥、水溶肥、顆粒狀鉀肥、硝酸鉀、氫氧化鉀及相關鉀精細化工產品。隨著三元複合肥出口關稅的降低,流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的機會也會大大增多。2018年表觀消費量約在2000萬噸氯化鉀(折)左右。會比2017年略有增長。雖然2020年要化肥“零增長”,但預測“十三五”期間消費量將繼續增長。

新形勢 新戰略,鉀肥行業未來這樣走!

心連心化肥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慶金

會上,張慶金表示,心連心在產品方面,已形成腐植酸、控失、聚能網三大系列高效肥產品,擁有控失專利技術。在服務方面,正大力推進配肥站和縣級營銷服務中心建設,探索新形勢下農資服務新模式。

張慶金指出,下一步,企業將充分發揮基地化生產優勢,探索“氮肥+複合肥”一體化發展新模式,按照“大基地帶小基地,氮肥基地帶複合肥基地”思路,以尿素生產和產品研發為中心,在周圍建成若干個複合肥生產線,使尿素的低成本和複合肥的差異化相得益彰,形成獨特市場佈局。逐步形成完善的全國性銷售網絡,打造具有心連心特色的核心競爭力,為化肥行業轉型升級貢獻力量。

新形勢 新戰略,鉀肥行業未來這樣走!

特聘專家聘任儀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