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安慶龍舟下水請“龍”全過程

識別二維碼

關注作者

邊走邊拍

老了回憶

端午,安庆龙舟下水请“龙”全过程

龍舟下水請龍

紀念屈原的節日: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和北周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據說,屈原於五月初五自投汨羅江,死後為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於此日投五色絲粽子於水中,以驅蚊龍。又傳,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看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為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安庆龙舟下水请“龙”全过程

龍節說。這種說法來自聞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他認為,五月初五是古代呆;越地區“龍”的部落舉行圖騰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節兩個最主要的活動吃粽子和競渡,都與龍相關。粽子投入水裡常被蚊龍所竊,而競渡則用的是龍舟。(二)競渡與古代吳越地方的關係尤深,況且吳越百姓還有斷髮紋身“以像龍子”的習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絲係臂”的民間風俗,這應當是“像龍子”的紋身習俗的遺蹟。

狀如蛟龍的長舟

龍舟,顧名思義,是一條長十四五米,狀如蛟龍的長舟。其製作非常講究, 寬度僅能容納兩個人並排坐下,要充分考慮力學原理,使舟在划行時阻力要小,運動員坐在舟上又要保持龍舟重心平穩,不致於翻倒。賽龍舟時一般是20名隊員組成一組參賽隊伍,其中20名隊員分兩排坐在龍舟中間,每人手拿一船槳用力向前划行;船頭一名隊員手拿彩旗司職指揮,船尾一名隊員司職鼓手,用力擂鼓以激士氣。

端午,安庆龙舟下水请“龙”全过程

有關賽龍舟的起源雖然有多種說法,但它早已成為中國許多地方過端午時的一項最熱烈的慶祝活動,它最富激情,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努力奮爭、拼搏向上的精神。

龍舟下水請“龍”全過程

在端午節龍舟賽前,村民們要舉行獨特的龍舟安裝、敕龍、試水等傳統儀式,這其中以“敕龍”儀式最為隆重。每年從農曆四月二十八到五月初五期間,每條龍舟的隊員把“龍頭”從去年的淨壇人家(編者注:存放“龍頭”的人家)“請”到今年做淨壇的人家,舉行一系列的傳統儀式。在對“龍頭”進行畫龍點睛的儀式後,村民們認為“龍”就有了靈氣,然後被“請”上船,只有這樣的船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龍舟”。

端午,安庆龙舟下水请“龙”全过程
端午,安庆龙舟下水请“龙”全过程端午,安庆龙舟下水请“龙”全过程
端午,安庆龙舟下水请“龙”全过程端午,安庆龙舟下水请“龙”全过程
端午,安庆龙舟下水请“龙”全过程

行河的隊伍在街巷穿行,不時有鞭炮聲響起,那是沿街居民的一種“禮遇”,歡迎龍舟的行進。

端午,安庆龙舟下水请“龙”全过程

請龍頭、祭江神、龍下水……,人們遵循著千年習俗,將龍舟“請”到水裡,既是為幾天後的龍舟賽做準備,也是向河神祈禱保佑平安。

端午,安庆龙舟下水请“龙”全过程端午,安庆龙舟下水请“龙”全过程
端午,安庆龙舟下水请“龙”全过程

攝影:(塔影橫江)

端午,安庆龙舟下水请“龙”全过程
端午,安庆龙舟下水请“龙”全过程

攝影:(塔影橫江)

端午,安庆龙舟下水请“龙”全过程

攝影:(塔影橫江)

端午,安庆龙舟下水请“龙”全过程端午,安庆龙舟下水请“龙”全过程

攝影 | 人文 | 紀實

-塔影橫江-

✬如果你喜歡作者文章,歡迎朋友圈✬

評論功能現已開啟,我們接受一切形式的吐槽和讚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