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門人!他是孔子第75代嫡長孫,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孔氏南宗奉祀官

根據中國孔廟保護協會理事張曉旭在《中國孔廟研究專輯》中的統計,目前我國現存保護完好,或有遺址、遺蹟可尋的孔廟,有近200處。不僅數量眾多,名稱也不盡相同,有的叫文廟,有的叫夫子廟,還有的叫至聖廟、文宣王廟等。不過根據性質大體可以分為三種:國廟、學廟和家廟。國廟是帝王將相祭祀孔子的場所;學廟是各地學人祭祀孔子和其他儒家代表人物的場所;而家廟則是孔世宗子進行家祭的場所,全國僅有兩處:

北在山東曲阜,南在浙江衢州孔祥楷便生於衢州孔氏南宗家廟,是孔子第75代嫡長孫,南宗孔氏家廟“掌門人”。

掌門人!他是孔子第75代嫡長孫,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孔氏南宗奉祀官

孔祥楷

孔祥楷,男,生於1938年,孔子第75代嫡長孫,1956-1961年就讀於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工建專業。先後擔任河北金廠峪金礦礦長,瀋陽黃金學院副院長,浙江省衢州市委統戰部部長,市政協副主席、孔廟南宗家廟管委會主任等職。1944年,被當時的國民政府冊封為大成至聖先師南宗奉祀官,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孔氏南宗奉祀官。

掌門人!他是孔子第75代嫡長孫,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孔氏南宗奉祀官

孔祥楷

每年的9月28日——孔子誕辰日,是孔祥楷一年中最忙的時候,因為他要著手準備祭孔典禮,祭孔典禮的準備漫長又煩瑣,小到每位參祭人員胸前佩戴的黃絲帶,大到祭祀儀式的彩排、音響和場地佈置,孔祥楷都要操心,他穿梭於孔氏南宗家廟裡大成殿的東西兩廡,還有思魯閣、五王祠,六代公爵祠等到處都是他忙碌的身影,因為祭孔典禮是整個衢州城最重要的文化活動之一,而他則是孔子的第75代嫡長孫,他的身世、經歷背後是一座家廟、一座城市、一段歷史、一支文脈。

掌門人!他是孔子第75代嫡長孫,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孔氏南宗奉祀官

衢州中國儒學館裡的論語牆

深藏不露的“南宗奉祀官”

“曲阜有廟沒有人,臺北有人沒有廟,衢州有廟又有人。”這是不少以孔氏南宗文化為自豪的衢州人,最喜歡向外人津津樂道的事之一。可是,孔子的第75代嫡長孫孔祥楷,卻並非從小就有著傳承孔氏南宗文化的自覺。

孔祥楷1938年生於衢州孔氏南宗家廟,小小年紀就繼任為“大成至聖先師南宗奉祀官”,但家人彷彿對此不以為意,無論祖輩還是父輩,沒有人逼著他從小讀背《論語》等儒家經典。那時重視孔祥楷身份的,似乎只有封授他的政府官員。1948年9月末,孔氏南宗家廟舉行祭孔典禮,參祭者的主體卻並非孔氏南宗後裔,而是當地軍政要員,由時任衢州綏靖公署主任的湯恩伯主祭。才滿10歲的孔祥楷,對這民國最後一次南孔祭典印象最深的,竟是湯恩伯戴的白手套。同學們因此知道了孔祥楷的身份,但並沒有感到他與大家有什麼不同,他們依然一起踏水坑、捉蜜蜂。

1953年,孔祥楷進入衢州新建中學(現衢州二中)讀高中時,新中國早已成立,國民政府的封授成為歷史。同學們來自衢州及附近各地,他從沒向同學們提起過自己的身份。以至於十幾年後,他高中時的好朋友汪祖模回衢州探親時,才第一次聽說孔祥楷是孔子的第75代嫡長孫,暗歎老同學的“深藏不露”。

高中同學劉炳枝對孔祥楷最深的印象來自一次主題班會,班會上同學們紛紛談理想講志願,恨不得人人都走向遠方,而孔祥楷的理想卻聯繫著故鄉。他說:“我高中畢業後一定要報考建築工程學院,把故鄉建設得更加美好。”劉炳枝這樣回憶道。後來孔祥楷如願以償考上了西安建築工程學院(現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卻從此離開了故鄉衢州。

掌門人!他是孔子第75代嫡長孫,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孔氏南宗奉祀官

孔氏南宗家廟裡吳道子繪製的孔子像(復刻版)

熱衷宣傳毛澤東思想的孔子嫡孫

從二十多歲到五十多歲,人生最黃金的年華,孔祥楷並不是在衢州度過的。他人生最主要的精力,也並沒有用於繼承祖業,弘揚儒家文化。在特殊的年代,他甚至絕口不提家世。孔祥楷在西安上大學時,恰逢反右,班上三個同學被打成右派,而檔案裡揹著地主烙印的孔祥楷,卻安然無恙。

上世紀60年代初,孔祥楷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河北唐山地區遷西縣金廠峪金礦,一干就是26年,從基建科的技術員幹起,一直幹到礦長,把他最旺盛的精力,都傾瀉在這個荒山的礦坑裡。上世紀80年代,孔祥楷任礦長時,金廠峪金礦有兩千餘名職工,很少有人知道他“孔子嫡長孫”的身份

一次市裡佈置嚴打,一定要抄一批“地富反壞右”的家,革委會常委連夜開會擬定名單,其中就有孔祥楷。同事為他辯駁說他從來沒有不滿的言論和行為,才將他的名字刪除。孔祥楷自己則補充說:“我會拉手風琴、會指揮,是毛澤東思想宣傳隊的骨幹,他們弄倒我,沒人拉手風琴了,毛澤東思想怎麼宣傳?”

當時的孔祥楷實際上相當於毛澤東思想宣傳隊的導演,他當時所編排的節目很合潮流,除了在礦上演出,還經常到鄰近的縣城巡演,非常受群眾歡迎。 “文革”期間,孔祥楷給大家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教礦工們唱《大路歌》等革命歌曲。

掌門人!他是孔子第75代嫡長孫,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孔氏南宗奉祀官

在衢州市,幾乎所有學校,都佇立著一尊孔子像

急需孔氏後裔坐鎮的衢州

1989年,剛過天命之年的孔祥楷被調到了瀋陽黃金學院(現已併入東北大學)任副院長。他本該在這個位置上幹到退休,與家人一起定居瀋陽頤養天年。沒想到,卻被一而再地請回了已闊別30多年的故鄉衢州。

上世紀80年代末,衢州從金華分離出來,升級為省轄地級市。至90年代初,全國改革開放的步伐進一步加大,衢州的經濟卻仍面臨發展問題。“名氣不大”,一度成為困擾衢州發展的因素。市裡各部門領導多次開會商討決定:要想做大衢州的名氣,舉措之一,就是利用孔氏南宗家廟所在地的人文資源,申報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

如此,儘快尋訪孔氏南宗後裔中的合適人士來管理家廟事務,成為當務之急。已故的時任衢州市委副書記童效武曾撰寫回憶文章記錄到:他們“幾經打聽,發現曾在民國期間繼承孔氏‘南宗奉祀官’的孔子第75代嫡長孫孔祥楷,不僅健在,還好端端地活躍在我國的冶金行業。”市委領導一致決定,要趕緊想辦法把他請回來,在衢州,他能起到任何人都起不到的作用。

清人袁枚詩云:“七十猶種樹,旁人莫笑痴。”1993年仲春,經過衢州市委與原冶金工業部等單位多次協商,55歲的孔祥楷終於調回家鄉衢州。市委明確了孔祥楷的分工:暫以市長助理的身份,主抓以復建孔氏南宗家廟為核心的歷史文化名城建設。1994年,衢州市獲批成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郭學煥等不少市委領導們都認為:申報過程中,孔氏南宗家廟是最重要的內容。

掌門人!他是孔子第75代嫡長孫,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孔氏南宗奉祀官

衢州中國儒學館內儒家文化知識互動答題角

平民化的南宗祭孔

其實不光衢州的知名度不高,孔氏南宗家廟更“鮮為人知”。市委領導郭學煥組織市裡檔案局、文化局、報社、高校等機構的相關人員,蒐集資料搞研究,出版記載孔氏南宗家廟歷史的書,成立孔子學說研究會等研究機構,開始研究和宣傳孔氏南宗廟。

孔祥楷對於先祖思想的研究,也是從這時才開始。回衢州之後,他先後當過市長助理、市委統戰部長和市政協副主席等職務,工作內容不少,核心始終圍繞文化建設。孔祥楷和同僚們說過:“我回到衢州老家,不管擔任什麼職務,有一點是絕不會改變的,那就是弘揚儒家文化,傳播孔子思想。我肯定要效法我的列祖列宗,研究孔子思想,宣傳孔子思想,為創建歷史文化名城做貢獻。”

孔祥楷先是主持孔氏南宗家廟的復建和保護工程,基本完成硬件建設後,他又傾力抓軟件:藉助社會力量,

成立孔府文學社、孔府書畫社、孔府印社、孔府詩社、孔府攝影社、孔府藝術團等文藝機構,在孔廟裡開展各類文藝活動,使這裡不僅成為衢州的文化名片,還成為一個文化交流平臺。

1999年,已過耳順之年的孔祥楷,全身心投入到孔氏南宗家廟管理委員會的工作中來。應衢州各界要求,他開始籌劃新中國成立後孔氏南宗家廟最盛大的活動——祭孔。各界商議決定,在2004年,也就是孔子誕辰2555週年時,恢復衢州的南宗祭孔典禮在孔祥楷的主持下,幾經籌劃,2004年9月28日重啟的南宗祭孔典禮,將祭祀儀式中的歌舞演出部分剝離,獨立為祭孔典禮前一天的紀念晚會。其餘部分則簡化為“禮啟、祭禮、頌禮、禮成”四個篇章,整個禮程不到40分鐘。參與南宗祭典的人員,一律穿現代人的服裝,行現代人的禮儀。

形式看似簡練,細節卻處處精心。比如,他們將獻牛、羊、豬“三牲”太牢禮,改為獻粟、豆、麻、麥、稻等“五穀”和文房四寶;用在家廟裡採摘的古銀杏葉和古柏樹葉系以黃絲帶,取代貴賓胸簽上的鮮花;以鋼琴伴奏《大同頌》,而不是吹奏古樂舊器;將傳統祭孔要進行華麗盛大的佾舞,改為各界代表朗誦《論語》章句,其中甚至不乏外國學人。

自此,每年的9月28日,孔氏南宗家廟都會舉辦這種獨具特色的祭孔典禮,並致力於平民化祭孔,參祭的主體,不只是公務員,而是根據每年的主題,面向各個不同群體:鄉村教師、白衣天使、殘障學生、環衛工人……今年參祭的主要群體,則是衢州市評選出的最美家庭。

掌門人!他是孔子第75代嫡長孫,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孔氏南宗奉祀官

衢州二中師生 頌《偉大的孔夫子》

孔子思想的生命力

經過中央電視臺的幾次直播,衢州的南宗祭孔有了一定的知名度。2011年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後,每年孔子誕辰日的南宗祭孔典禮,更成了衢州的一張閃亮名片。

孔祥楷的迴歸,對衢州來說,確實“起到了任何人都起不到的作用”。孔祥楷是以孔子第75代嫡孫的身份,被請回衢州的,但他從來沒把孔氏南宗家廟的事,當成自己的“家事”辦。“孔夫子不是我個人的,也不是衢州的,他是社會的、人民的。”

因此,“老爺子”認為,弘揚儒家文化不能只停留在把家廟修得漂漂亮亮,或者把祭孔典禮辦得轟轟烈烈。他希望孔子思想所代表的傳統文化,能浸潤到這個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校園當中。他去各個學校辦講座,當顧問,牽頭組織小學生講《論語》故事,中學生搞《論語》辯論賽,大學生開設《儒家人生哲學與南孔文化》課程,排練“大宗南渡”“孔洙讓爵”等舞臺劇。

現在的衢州城內幾乎所有學校,都有孔子像,在衢州市實驗學校,有同學們一人一句,用毛筆謄寫的《論語》牆;全校同學都會唱的歌,除了國歌、校歌,就是孔祥楷作曲的《大同頌》。在孔祥楷的母校衢州二中,教學樓的樓名“博文、篤志、思齊”,都出自《論語》。無論是孔祥楷還是當地官員,都不否認

對外宣傳南孔文化的主要目的,就是凸顯衢州的歷史文化品位,提高衢州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從而推動衢州經濟社會的發展。

但是沒人願意把它搞得銅臭味十足,走在衢州街上,很少能見到打著“南孔”招牌做生意的商鋪。近些年因“南孔”而新添的顯眼建築,似乎只有去年9月28日開館的中國儒學館。中國儒學館館長助理胡建峰介紹說,儒學館免費開放,館內進門沒有臺階,就是想要告訴人們:儒家文化向全民敞開,沒有門檻。

好山好水好靈氣,好學好道好文章。衢州人說,沒有孔宗南渡,哪有朱熹理學,哪有江南800年厚德崇文的文統、學統、道統,衢州孕育著這背後儒家文化的根。不是孔子一個人成就了儒學,而是一個時代,一種時間和空間的延續,讓儒學輝煌千年。

2017年12月28日,孔祥楷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承人推薦名單。

掌門人!他是孔子第75代嫡長孫,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孔氏南宗奉祀官

孔氏南宗家廟中的孔子像

南宗孔氏家廟“掌門人”孔祥楷前半生對金廠峪金礦兢兢業業,後半生對衢州歷史文化建設鞠躬盡瘁,如此精神風貌離不開大學期間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的精心培養。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紮根祖國西部,鑄就了"傳承文明、開創未來、育材興國、科技富民"的辦學宗旨,凝練了"自強、篤實、求源、創新"的校訓,樹立了"為人誠實、基礎紮實、作風樸實、工作踏實"的優良校風。先後為國家建設輸送了26萬餘名像孔祥楷這樣德才兼備的棟樑之才,成為國家土木建築、環境市政及材料冶金類人才的重要培養基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