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這座山上的仿若天書的繪畫,卻是我國古時遊牧民族的謹慎寄託

離開西夏王陵,我們來到距離40公里之外的賀蘭山岩畫。

寧夏這座山上的仿若天書的繪畫,卻是我國古時遊牧民族的謹慎寄託

因為賀蘭山在古代是匈奴、鮮卑、突厥、回鶻、吐蕃、党項等北方少數民族駐牧遊獵、生息繁衍的地方。他們把生產生活的場景,鑿刻在賀蘭山的岩石上,來表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再現了他們當時的審美觀、社會習俗和生活情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這段賀蘭山岩畫了!

寧夏這座山上的仿若天書的繪畫,卻是我國古時遊牧民族的謹慎寄託

到達景區,下車,往遠處放眼望去,賀蘭山就像是一座寸草不生的石山。稜角鮮明的石頭堆砌成山體,在陽光下閃出銀光。

寧夏這座山上的仿若天書的繪畫,卻是我國古時遊牧民族的謹慎寄託

寧夏這座山上的仿若天書的繪畫,卻是我國古時遊牧民族的謹慎寄託

進入景區,我們乘坐觀光車直接到達巖畫區域。讓我們驚訝的是,在賀蘭山這裡,有很多野生的鹿子生活於此。他們成群結隊的出來覓食,啃食著賀蘭山本就不豐腴的綠色植被。他們偶爾串下公路,但很快又回到山腰,很明顯他們感受得到,這裡有越來越多的外族到來。

寧夏這座山上的仿若天書的繪畫,卻是我國古時遊牧民族的謹慎寄託

寧夏這座山上的仿若天書的繪畫,卻是我國古時遊牧民族的謹慎寄託

寧夏這座山上的仿若天書的繪畫,卻是我國古時遊牧民族的謹慎寄託

在這裡可以遠眺到賀蘭山的主峰敖包圪墶,這是在寧夏境內最高峰了。海拔在3500米左右!

寧夏這座山上的仿若天書的繪畫,卻是我國古時遊牧民族的謹慎寄託

再看這些壁畫,很多圖形,我們也許可以去揣測他們的意思,但要想正確的說準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們大多數是以象形的方式去表達!除了圖形外,還有一些西夏文也在石壁之上。所以很確切的說明,在西夏時候,這塊土地是西夏人民經常活動的地域!

寧夏這座山上的仿若天書的繪畫,卻是我國古時遊牧民族的謹慎寄託

說這裡的石頭都有自己的故事,還真是不假。我們在行走的過程中,就遇見了這樣的一幕。其實這也是一個巧合,因為天邊的那輪若隱若現的月球。而我們看到的卻是像一個老人在守望天空的樣子,非常的神似,讓人驚歎!

寧夏這座山上的仿若天書的繪畫,卻是我國古時遊牧民族的謹慎寄託

我們隨著嚮導的手勢看到了一塊石壁上刻著太陽神的模樣,雖然很是抽象,而且距離地面有一定的距離,但只要看準,也不難辨識!這表達了當時人民的一種信仰,求神庇佑的一種寄託!

寧夏這座山上的仿若天書的繪畫,卻是我國古時遊牧民族的謹慎寄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