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清遠詩歌節開幕,生態詩歌創作引關注

第五届清远诗歌节开幕,生态诗歌创作引关注

第五届清远诗歌节开幕,生态诗歌创作引关注
第五届清远诗歌节开幕,生态诗歌创作引关注

“棲心聖地,清新理想。詩人情懷,精神工匠。”14日晚,“生態夢想”第五屆清遠詩歌節在江心島拉開帷幕,來自省內外的嘉賓和清遠詩友一起,共赴詩歌之約。京城詩友深情告白,願為清遠詩歌節的國際化出力;省城嘉賓點評詩歌節主題,贊其兼具天時地利人和。此夜,大家以詩歌語言共築美好生活,讓江心島成為“人與自然共在的詩意之島、肉體和靈魂相安的精神之島”。開幕式結束後,還舉行了詩歌雅集活動。

本屆詩歌節由市委宣傳部指導,市文明辦、市文聯、清遠日報社主辦,市作協承辦,江心島一默書房、九州驛站、英德市文聯協辦,活動從6月14日持續至6月17日。

1

詩人代表:

願為清遠詩歌節的國際化出力

第五届清远诗歌节开幕,生态诗歌创作引关注

開幕式上,詩人、學者兼翻譯家,中國作協現代文學館研究員北塔作為詩人代表發言。他稱讚本屆詩歌節的主題“生態夢想”是國際化的主題,關注的是全社會普遍面臨的問題。

北塔曾多次參加清遠詩歌節,也是清遠詩歌界十多年的老朋友。現場,他對清遠詩歌節進行了點評:清遠詩歌節是“清”的,從政府到民間,從官員到詩人,從領導者到志願者,大家都懷著一顆事業心、公益心,一份文化的情懷、詩歌的志趣;同時,“清”而不“淡”,從論壇主題設置到開幕式表演,從採風地點的甄選到宣傳方式的拓展,都豐富多樣、異彩紛呈;清遠詩歌節是“遠”的,它有一套能夠長遠持續的機制,有遠大的理想、高遠的境界,有走向國際化的潛力;同時也是“近”的,它讓參與者感到親切,社會化參與面廣。“在清遠詩歌節未來的國際化進程中,我將奉獻綿薄。”他表示,清遠詩歌節必將為清遠市整體的文明發展進程,尤其是生態文學建設事業,起到無以替代的推動作用。

北塔同時也是首屆“中國·清遠劉禹錫詩歌獎”詩人獎的獲得者。他表示,劉禹錫詩歌獎是自己心中最重要的榮譽,自己將以劉禹錫的精神繼續生活思考和寫作。

2

省作協代表:清遠農村改革已入選廣東重大現實題材項目“十大題材”

廣東省作家協會秘書長、廣東文學院院長熊育群作為省作協代表致辭,他帶來一個利好:清遠農村改革已經入選廣東重大現實題材項目“十大題材”。

熊育群在嘉賓面前為清遠開起了“推介會”:珠三角的後花園,“後花園”是針對經濟而言,實際上,清遠應該是顆明珠,山美水美人更美,在北江上談生態,時間、地點、人都很合時宜。清遠這片土地有太多與文豪的緣分,文化底蘊深厚;同時,在改革的歷史進程中,也幾次走在過全國前列。

“怎麼把改革這一當代的現實題材寫好?這是我們目前要思考的問題。期待有作家能夠創作出好的作品。”熊育群還現場向“大咖”邀約,歡迎他們加入創作。

第五届清远诗歌节开幕,生态诗歌创作引关注

3

本地嘉賓:參加詩歌節是責任,也是美好生活需要

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崔建軍宣佈活動開幕。他講話指出,本屆詩歌節“生態夢想”的主題,聚焦現實、切合當下,是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思想,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他提出,生態夢想的主要目的和價值指向,應該是構建兩個生態家園——現實生活中的生態家園和內心的生態家園,而這,也是詩人共同的責任和使命。“有這種活動,我最喜歡參加。”他表示,參加詩歌節於自己,既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需要,美好生活的需要。崔建軍笑言,自己每次參加詩歌節,都會心中惴惴,“生怕不是同一個話語體系,說了空話、套話”。在去往江心島參加詩歌節的路上,他還專門寫了《生態夢想》詩歌,稱讚關注生態文明的詩人們“精神工匠”。

本屆詩歌節也是貫徹和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按照清遠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要求,以“我們的節日·端午”為平臺,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推動生態詩歌創作,為建設美麗清遠,構建生態清遠貢獻力量。

詩歌雅集

第五届清远诗歌节开幕,生态诗歌创作引关注

這夜晚如此美妙,真希望它像兩個夜晚一樣長

1

讀你的詩來“迎賓”

詩歌裡的神交之旅

在往屆清遠詩歌節中,詩人們為清遠留下了諸多佳作,如,北京大學中國詩歌研究院研究員臧棣為燕喜亭寫下了詩篇《燕喜亭入門》,中國詩歌學會常務秘書長、詩人大衛寫下《在北江,看龍舟大賽》等,詩歌雅集中,清遠本地詩友也為嘉賓準備了一份禮物:清遠市朗誦藝術家協會朗誦了兩位名家的作品,歡迎他們的到來。

此外,他們還用聲音詮釋了廣州詩人黃金明的《偶遇靜福中的林子有感》,廣東省作協詩歌委員會副主任、詩人世賓的作品《自然之詩·鳥鳴》。

第五届清远诗歌节开幕,生态诗歌创作引关注

2

讓身體和靈魂雙棲

詩朗誦點燃創作熱情

以“生態夢想”為依歸,在一片綠水青山之中,在詩意的江心島,以詩的方式構築一個身體和靈魂可以雙棲的生態。生態詩歌也成為當晚詩歌雅集朗誦的重點。來自清遠市朗誦家協會的朗讀者,現場詮釋了由生態詩歌倡導者華海創作的四首詩《小海》《靜福山》《虛構之島》《今晚,去一個島上》。

詩歌雅集中,本土詩人的詩作也給人們帶來美麗的遐想,如,國家一級作家、瑤族詩人唐德亮《清遠,詩歌故鄉,山水畫廊》,國家二級作家黃海鳳、唐小桃的《塵世之美》《在大山行走》,新銳詩人羅燕庭《小島·愛的呢喃》……

來自市文聯的一位詩友說,江心島的夜晚非常安靜,加上乾淨、清透的朗誦聲,意境特別美,“讓人有創作的熱情”。

3

草原詩人歌聲帶來草原民謠歌手用聲音寫詩

內蒙古詩人仁·斯琴朝克圖用竹笛演奏了一首蒙古族歌曲,並用悠揚婉轉的蒙古語歌唱出對家鄉的眷戀,讓當晚的江心島拂過草原的氣息。“親愛的媽媽,慈祥的媽媽,今天為你歌唱……”想起家鄉的一草一木,他感慨:“生態是脆弱的,我們要保護、愛護我們的家園。”

第五届清远诗歌节开幕,生态诗歌创作引关注

本地民謠歌手溫尚輝創作了大量的城市歌謠,華海的詩歌《春天的江心島》也被譜成曲。當晚,溫尚輝吉他彈唱了這首詩歌。長期駐守一默書房週四民謠夜的志願者譚天用口琴和吉他伴奏,演唱了木心的詩歌《從前慢》。“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安靜的氛圍,細膩的演唱彷彿把時光拉長,把大家帶回從前質樸簡單的慢悠日子。

第五届清远诗歌节开幕,生态诗歌创作引关注

4

“希望這個夜晚像兩個夜晚一樣長”

整場詩歌雅集的開場演出是由小清新交響樂團的9名小朋友完成的,一首小提琴演奏的《花兒與少年》,讓參與雅集的詩友們迅速進入詩意氛圍,臺下有詩人開始隨著音樂輕哼出歌詞,輕輕舞動手腳。他們師從著名小提琴音樂家顧應龍教授。

國家一級作家李見心今年已是第四次來到清遠,她在雅集上朗誦了自己在第三屆詩歌節中創作的《在連州流連》。她說,自己“和唐朝的文豪詩豪連在一起,和今天的詩人連在一起”,“燕子來了就是喜,靜下來就會有福”,引起在場詩人們的強烈共鳴。她還引用一句現代詩表達自己的心情:“這個夜晚如此美妙,我真希望它像兩個夜晚一樣長。”

第五届清远诗歌节开幕,生态诗歌创作引关注

生態詩歌和生態夢想

清遠詩人有著怎樣的理解?

第五屆清遠詩歌節以“生態夢想”為主題,主會場設在江心島。2008年,清遠召開生態與詩歌學術研討會,總結出生態詩“批判性、體驗性、夢想性”三大特徵;清遠生態詩歌創作也引起外界關注,曾有學者專門撰文稱其為詩歌界的“清遠現象”;而這一次,清遠詩歌節將特別關注“生態審美”。

第五届清远诗歌节开幕,生态诗歌创作引关注

飛霞山(資料圖)

關於生態詩歌和生態夢想,清遠詩人有著怎樣的理解?對此,我們請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文明辦主任戚華海進行詮釋。他同時也是清遠生態詩歌創作的領軍人物。

1

本屆清遠詩歌節為何以“生態夢想”為主題?

清遠有著山清水秀的自然環境,作為一座“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城市,其氣韻與生態詩歌非常契合。

生態詩歌在清遠有著深厚的土壤,早在2003年,清遠就率先提出了生態詩歌的概念,其後,還在《清遠日報》開設了生態詩歌賞讀專欄。清遠曾聚攏了一批詩人創作和探討生態詩歌,被外界稱為“清遠生態詩歌群”。2008年,清遠專門舉辦了學術研討會,探討生態詩歌產生的背景,並總結出了生態詩“批判性、體驗性、夢想性”的三大特徵。近幾年來,清遠生態詩歌的創作和研究進一步深入,現在更多地開始思考生態審美問題。此次詩歌節以“生態夢想”為主題,有著承上啟下的意義,既延續了2008年清遠生態詩歌研究的傳統,又是在10年積澱後尋求新的突破。

2

為什麼選擇江心島作為詩歌節的主會場?

江心島有著地理環境優勢,尤其是2013年國際旅遊文化節以來,江心島越來越美,充滿了綠色和生機。近幾年來,我們也致力於將江心島打造為“悅讀島”“文化島”。一默書房設立後,開展了多樣化的公益文化活動,如一默講堂、美好生活涵育、新時代文明傳習、傳統文化傳播等,江心島已經成為清遠的“詩意空間”。

如此條件下,江心島自然和人文融為一體,已經成為詩人、藝術家的夢想棲居之地。因此,選擇江心島舉辦以“生態夢想”為主題的詩歌節,在詩意之所一起探討詩歌、朗誦詩歌,再契合不過。此外,詩歌也要回歸日常,生態詩歌也不能總是躲到山林,我們的城市也需要一處所在,能“容得下肉身,放得下靈魂”,因此,我們選擇了城市旁邊、北江之上的江心島,打造詩意空間,一起構建一座人與自然共在的詩意之島、肉體與靈魂相安的精神之島。

3

為什麼會特別關注“生態審美”?

生態審美,解決的是生態詩歌藝術的問題。生態詩歌首先是詩歌,且必須是創新性的詩歌,必須要解決審美問題。生態詩歌不是簡單的“生態+詩歌”,而是要將生態題材、生態思想加以藝術化的呈現,單純的喊口號,表示憤怒、不滿、焦慮,是淺表性的,而生態詩歌的表現形式更加成熟、高雅。

其次,現在的人是遠離大自然的,孩子接觸的世界也多是虛擬空間,他們從電視、網絡、書本上看到被加工過後的青山、綠水,將他們帶到真正的大自然中,反而會陌生。在這樣的環境下,人的審美能力在退化,對自然變得不敏感,缺少了一種精神體驗和情感體驗。我們在尋求改變,但目前尚做不到根本性的改變。而生態詩歌營造的是人迴歸自然,人與大自然融合的世界,能夠讓人們的感官重新靈敏起來。

現代人忙忙碌碌,在庸常的生活中,也需要精神寄託,以抗衡性靈的毛病,生態詩歌從生態整體的角度出發,以生態審美構建生態詩境,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

4

生態詩歌創作應該堅持怎樣的審美?

生態詩歌中怎麼審美?首先,要回到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的生態審美視角,摒棄人類中心主義、所有自然都是為“我”服務的觀念,從生態整體的角度出發,看到整個自然,不管是有機物還是無機物,都是緊密相關、互為依存的,以此來觀照、調整人與自然的關係。

生態詩歌在反映現實的生態問題外,更重要的是,要帶我們返回自然的懷抱,體驗自然的整體性,其審美也不同於傳統的詩歌,在生態詩歌中,人與自然是統一而非分離,人與自然是平等的。

校對 | 喵果果

清遠政務新媒體合作

第五届清远诗歌节开幕,生态诗歌创作引关注
第五届清远诗歌节开幕,生态诗歌创作引关注

清遠日報

第五届清远诗歌节开幕,生态诗歌创作引关注

陽山發佈

第五届清远诗歌节开幕,生态诗歌创作引关注

清遠組工

第五届清远诗歌节开幕,生态诗歌创作引关注

清遠地稅

第五届清远诗歌节开幕,生态诗歌创作引关注

北江

清遠日報

第五届清远诗歌节开幕,生态诗歌创作引关注

清遠人大

第五届清远诗歌节开幕,生态诗歌创作引关注

清遠宣傳

第五届清远诗歌节开幕,生态诗歌创作引关注

平安清遠

第五届清远诗歌节开幕,生态诗歌创作引关注

清城

食品藥品監管

第五届清远诗歌节开幕,生态诗歌创作引关注

清遠發佈

第五届清远诗歌节开幕,生态诗歌创作引关注

清遠政協

第五届清远诗歌节开幕,生态诗歌创作引关注

清遠政法

第五届清远诗歌节开幕,生态诗歌创作引关注

清遠金融

第五届清远诗歌节开幕,生态诗歌创作引关注

連州旅遊

第五届清远诗歌节开幕,生态诗歌创作引关注

清遠廉信

第五届清远诗歌节开幕,生态诗歌创作引关注

清遠三農

第五届清远诗歌节开幕,生态诗歌创作引关注

清遠婦聯

第五届清远诗歌节开幕,生态诗歌创作引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