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清远诗歌节开幕,生态诗歌创作引关注

第五届清远诗歌节开幕,生态诗歌创作引关注

第五届清远诗歌节开幕,生态诗歌创作引关注
第五届清远诗歌节开幕,生态诗歌创作引关注

“栖心圣地,清新理想。诗人情怀,精神工匠。”14日晚,“生态梦想”第五届清远诗歌节在江心岛拉开帷幕,来自省内外的嘉宾和清远诗友一起,共赴诗歌之约。京城诗友深情告白,愿为清远诗歌节的国际化出力;省城嘉宾点评诗歌节主题,赞其兼具天时地利人和。此夜,大家以诗歌语言共筑美好生活,让江心岛成为“人与自然共在的诗意之岛、肉体和灵魂相安的精神之岛”。开幕式结束后,还举行了诗歌雅集活动。

本届诗歌节由市委宣传部指导,市文明办、市文联、清远日报社主办,市作协承办,江心岛一默书房、九州驿站、英德市文联协办,活动从6月14日持续至6月17日。

1

诗人代表:

愿为清远诗歌节的国际化出力

第五届清远诗歌节开幕,生态诗歌创作引关注

开幕式上,诗人、学者兼翻译家,中国作协现代文学馆研究员北塔作为诗人代表发言。他称赞本届诗歌节的主题“生态梦想”是国际化的主题,关注的是全社会普遍面临的问题。

北塔曾多次参加清远诗歌节,也是清远诗歌界十多年的老朋友。现场,他对清远诗歌节进行了点评:清远诗歌节是“清”的,从政府到民间,从官员到诗人,从领导者到志愿者,大家都怀着一颗事业心、公益心,一份文化的情怀、诗歌的志趣;同时,“清”而不“淡”,从论坛主题设置到开幕式表演,从采风地点的甄选到宣传方式的拓展,都丰富多样、异彩纷呈;清远诗歌节是“远”的,它有一套能够长远持续的机制,有远大的理想、高远的境界,有走向国际化的潜力;同时也是“近”的,它让参与者感到亲切,社会化参与面广。“在清远诗歌节未来的国际化进程中,我将奉献绵薄。”他表示,清远诗歌节必将为清远市整体的文明发展进程,尤其是生态文学建设事业,起到无以替代的推动作用。

北塔同时也是首届“中国·清远刘禹锡诗歌奖”诗人奖的获得者。他表示,刘禹锡诗歌奖是自己心中最重要的荣誉,自己将以刘禹锡的精神继续生活思考和写作。

2

省作协代表:清远农村改革已入选广东重大现实题材项目“十大题材”

广东省作家协会秘书长、广东文学院院长熊育群作为省作协代表致辞,他带来一个利好:清远农村改革已经入选广东重大现实题材项目“十大题材”。

熊育群在嘉宾面前为清远开起了“推介会”:珠三角的后花园,“后花园”是针对经济而言,实际上,清远应该是颗明珠,山美水美人更美,在北江上谈生态,时间、地点、人都很合时宜。清远这片土地有太多与文豪的缘分,文化底蕴深厚;同时,在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也几次走在过全国前列。

“怎么把改革这一当代的现实题材写好?这是我们目前要思考的问题。期待有作家能够创作出好的作品。”熊育群还现场向“大咖”邀约,欢迎他们加入创作。

第五届清远诗歌节开幕,生态诗歌创作引关注

3

本地嘉宾:参加诗歌节是责任,也是美好生活需要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崔建军宣布活动开幕。他讲话指出,本届诗歌节“生态梦想”的主题,聚焦现实、切合当下,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他提出,生态梦想的主要目的和价值指向,应该是构建两个生态家园——现实生活中的生态家园和内心的生态家园,而这,也是诗人共同的责任和使命。“有这种活动,我最喜欢参加。”他表示,参加诗歌节于自己,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需要,美好生活的需要。崔建军笑言,自己每次参加诗歌节,都会心中惴惴,“生怕不是同一个话语体系,说了空话、套话”。在去往江心岛参加诗歌节的路上,他还专门写了《生态梦想》诗歌,称赞关注生态文明的诗人们“精神工匠”。

本届诗歌节也是贯彻和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清远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要求,以“我们的节日·端午”为平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生态诗歌创作,为建设美丽清远,构建生态清远贡献力量。

诗歌雅集

第五届清远诗歌节开幕,生态诗歌创作引关注

这夜晚如此美妙,真希望它像两个夜晚一样长

1

读你的诗来“迎宾”

诗歌里的神交之旅

在往届清远诗歌节中,诗人们为清远留下了诸多佳作,如,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研究员臧棣为燕喜亭写下了诗篇《燕喜亭入门》,中国诗歌学会常务秘书长、诗人大卫写下《在北江,看龙舟大赛》等,诗歌雅集中,清远本地诗友也为嘉宾准备了一份礼物:清远市朗诵艺术家协会朗诵了两位名家的作品,欢迎他们的到来。

此外,他们还用声音诠释了广州诗人黄金明的《偶遇静福中的林子有感》,广东省作协诗歌委员会副主任、诗人世宾的作品《自然之诗·鸟鸣》。

第五届清远诗歌节开幕,生态诗歌创作引关注

2

让身体和灵魂双栖

诗朗诵点燃创作热情

以“生态梦想”为依归,在一片绿水青山之中,在诗意的江心岛,以诗的方式构筑一个身体和灵魂可以双栖的生态。生态诗歌也成为当晚诗歌雅集朗诵的重点。来自清远市朗诵家协会的朗读者,现场诠释了由生态诗歌倡导者华海创作的四首诗《小海》《静福山》《虚构之岛》《今晚,去一个岛上》。

诗歌雅集中,本土诗人的诗作也给人们带来美丽的遐想,如,国家一级作家、瑶族诗人唐德亮《清远,诗歌故乡,山水画廊》,国家二级作家黄海凤、唐小桃的《尘世之美》《在大山行走》,新锐诗人罗燕庭《小岛·爱的呢喃》……

来自市文联的一位诗友说,江心岛的夜晚非常安静,加上干净、清透的朗诵声,意境特别美,“让人有创作的热情”。

3

草原诗人歌声带来草原民谣歌手用声音写诗

内蒙古诗人仁·斯琴朝克图用竹笛演奏了一首蒙古族歌曲,并用悠扬婉转的蒙古语歌唱出对家乡的眷恋,让当晚的江心岛拂过草原的气息。“亲爱的妈妈,慈祥的妈妈,今天为你歌唱……”想起家乡的一草一木,他感慨:“生态是脆弱的,我们要保护、爱护我们的家园。”

第五届清远诗歌节开幕,生态诗歌创作引关注

本地民谣歌手温尚辉创作了大量的城市歌谣,华海的诗歌《春天的江心岛》也被谱成曲。当晚,温尚辉吉他弹唱了这首诗歌。长期驻守一默书房周四民谣夜的志愿者谭天用口琴和吉他伴奏,演唱了木心的诗歌《从前慢》。“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安静的氛围,细腻的演唱仿佛把时光拉长,把大家带回从前质朴简单的慢悠日子。

第五届清远诗歌节开幕,生态诗歌创作引关注

4

“希望这个夜晚像两个夜晚一样长”

整场诗歌雅集的开场演出是由小清新交响乐团的9名小朋友完成的,一首小提琴演奏的《花儿与少年》,让参与雅集的诗友们迅速进入诗意氛围,台下有诗人开始随着音乐轻哼出歌词,轻轻舞动手脚。他们师从著名小提琴音乐家顾应龙教授。

国家一级作家李见心今年已是第四次来到清远,她在雅集上朗诵了自己在第三届诗歌节中创作的《在连州流连》。她说,自己“和唐朝的文豪诗豪连在一起,和今天的诗人连在一起”,“燕子来了就是喜,静下来就会有福”,引起在场诗人们的强烈共鸣。她还引用一句现代诗表达自己的心情:“这个夜晚如此美妙,我真希望它像两个夜晚一样长。”

第五届清远诗歌节开幕,生态诗歌创作引关注

生态诗歌和生态梦想

清远诗人有着怎样的理解?

第五届清远诗歌节以“生态梦想”为主题,主会场设在江心岛。2008年,清远召开生态与诗歌学术研讨会,总结出生态诗“批判性、体验性、梦想性”三大特征;清远生态诗歌创作也引起外界关注,曾有学者专门撰文称其为诗歌界的“清远现象”;而这一次,清远诗歌节将特别关注“生态审美”。

第五届清远诗歌节开幕,生态诗歌创作引关注

飞霞山(资料图)

关于生态诗歌和生态梦想,清远诗人有着怎样的理解?对此,我们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戚华海进行诠释。他同时也是清远生态诗歌创作的领军人物。

1

本届清远诗歌节为何以“生态梦想”为主题?

清远有着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作为一座“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城市,其气韵与生态诗歌非常契合。

生态诗歌在清远有着深厚的土壤,早在2003年,清远就率先提出了生态诗歌的概念,其后,还在《清远日报》开设了生态诗歌赏读专栏。清远曾聚拢了一批诗人创作和探讨生态诗歌,被外界称为“清远生态诗歌群”。2008年,清远专门举办了学术研讨会,探讨生态诗歌产生的背景,并总结出了生态诗“批判性、体验性、梦想性”的三大特征。近几年来,清远生态诗歌的创作和研究进一步深入,现在更多地开始思考生态审美问题。此次诗歌节以“生态梦想”为主题,有着承上启下的意义,既延续了2008年清远生态诗歌研究的传统,又是在10年积淀后寻求新的突破。

2

为什么选择江心岛作为诗歌节的主会场?

江心岛有着地理环境优势,尤其是2013年国际旅游文化节以来,江心岛越来越美,充满了绿色和生机。近几年来,我们也致力于将江心岛打造为“悦读岛”“文化岛”。一默书房设立后,开展了多样化的公益文化活动,如一默讲堂、美好生活涵育、新时代文明传习、传统文化传播等,江心岛已经成为清远的“诗意空间”。

如此条件下,江心岛自然和人文融为一体,已经成为诗人、艺术家的梦想栖居之地。因此,选择江心岛举办以“生态梦想”为主题的诗歌节,在诗意之所一起探讨诗歌、朗诵诗歌,再契合不过。此外,诗歌也要回归日常,生态诗歌也不能总是躲到山林,我们的城市也需要一处所在,能“容得下肉身,放得下灵魂”,因此,我们选择了城市旁边、北江之上的江心岛,打造诗意空间,一起构建一座人与自然共在的诗意之岛、肉体与灵魂相安的精神之岛。

3

为什么会特别关注“生态审美”?

生态审美,解决的是生态诗歌艺术的问题。生态诗歌首先是诗歌,且必须是创新性的诗歌,必须要解决审美问题。生态诗歌不是简单的“生态+诗歌”,而是要将生态题材、生态思想加以艺术化的呈现,单纯的喊口号,表示愤怒、不满、焦虑,是浅表性的,而生态诗歌的表现形式更加成熟、高雅。

其次,现在的人是远离大自然的,孩子接触的世界也多是虚拟空间,他们从电视、网络、书本上看到被加工过后的青山、绿水,将他们带到真正的大自然中,反而会陌生。在这样的环境下,人的审美能力在退化,对自然变得不敏感,缺少了一种精神体验和情感体验。我们在寻求改变,但目前尚做不到根本性的改变。而生态诗歌营造的是人回归自然,人与大自然融合的世界,能够让人们的感官重新灵敏起来。

现代人忙忙碌碌,在庸常的生活中,也需要精神寄托,以抗衡性灵的毛病,生态诗歌从生态整体的角度出发,以生态审美构建生态诗境,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4

生态诗歌创作应该坚持怎样的审美?

生态诗歌中怎么审美?首先,要回到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生态审美视角,摒弃人类中心主义、所有自然都是为“我”服务的观念,从生态整体的角度出发,看到整个自然,不管是有机物还是无机物,都是紧密相关、互为依存的,以此来观照、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态诗歌在反映现实的生态问题外,更重要的是,要带我们返回自然的怀抱,体验自然的整体性,其审美也不同于传统的诗歌,在生态诗歌中,人与自然是统一而非分离,人与自然是平等的。

校对 | 喵果果

清远政务新媒体合作

第五届清远诗歌节开幕,生态诗歌创作引关注
第五届清远诗歌节开幕,生态诗歌创作引关注

清远日报

第五届清远诗歌节开幕,生态诗歌创作引关注

阳山发布

第五届清远诗歌节开幕,生态诗歌创作引关注

清远组工

第五届清远诗歌节开幕,生态诗歌创作引关注

清远地税

第五届清远诗歌节开幕,生态诗歌创作引关注

北江

清远日报

第五届清远诗歌节开幕,生态诗歌创作引关注

清远人大

第五届清远诗歌节开幕,生态诗歌创作引关注

清远宣传

第五届清远诗歌节开幕,生态诗歌创作引关注

平安清远

第五届清远诗歌节开幕,生态诗歌创作引关注

清城

食品药品监管

第五届清远诗歌节开幕,生态诗歌创作引关注

清远发布

第五届清远诗歌节开幕,生态诗歌创作引关注

清远政协

第五届清远诗歌节开幕,生态诗歌创作引关注

清远政法

第五届清远诗歌节开幕,生态诗歌创作引关注

清远金融

第五届清远诗歌节开幕,生态诗歌创作引关注

连州旅游

第五届清远诗歌节开幕,生态诗歌创作引关注

清远廉信

第五届清远诗歌节开幕,生态诗歌创作引关注

清远三农

第五届清远诗歌节开幕,生态诗歌创作引关注

清远妇联

第五届清远诗歌节开幕,生态诗歌创作引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