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經銷模式走到盡頭?西安百惠用1+N的經銷模式,年銷3億!

傳統經銷模式走到盡頭?西安百惠用1+N的經銷模式,年銷3億!

“ 所有競爭最激烈的就是戰爭,勝負的關鍵是速度,從最早期的木棒、刀劍、弓箭,到近代的槍、導彈,無一不體現著速度。組織重構的目的就是提高靈活性,提升對一線市場的快速反應能力。

——陝西百惠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聶必權 ”

陝西百惠,是一家綜合類的商貿公司,共有6家分公司,分別位於安康和西安。百惠代理品種SKU數近4000逾個,員工700人,年銷售額近3億元。

近日,《新經銷》採訪了陝西百惠商貿總經理聶必權,看這位傳統快消人如何推行內部合夥人機制。在互聯網來襲時,他又是如何思考的。

傳統經銷模式走到盡頭?西安百惠用1+N的經銷模式,年銷3億!

1 生存靠老闆,長存靠團隊

聶必權從2000年進入快消品領域,從一線基層銷售做起,7年時間做到了企業銷售部長。2008年創業,最初做紙品經銷商。聶必權告訴《新經銷》,從創業一開始,他就沒有想過公司是一個人或兩個人的,公司是大家的,要想做大做強,必須集合所有人的力量。

創業不久,聶必權就推出了合夥人激勵計劃:投2萬,成為合夥人,享受公司年底的分紅。聶必權回憶,在當時只有一個人願意投,其他人都不願意相信,即使告訴員工,公司在5年複合增長將超過60%,讓員工有房有車,公司要走出安康,走向西安,員工都覺得不可能。

到了2009年,百惠實現了銷量翻一翻,有人主動提出“入夥”想法。這時入夥的金額也水漲船高,提升到了5萬。到了12年,公司有了6位合夥人。

2014年,經銷環境發生了明顯變化,互聯網的迅猛發展,人員成本的上升,商貿生存日漸維艱。聶必權告訴《新經銷》,“公司憑什麼能走下去,走得長遠,我覺得除了專業和專注之外,還要靠人。如果員工是一位打工者,憑什麼要他專注,甚至讓他十年如一日,想著如何將產品賣得更多。什麼人不需要管理?我想只有股東才不需要管理。”

聶必權認為,企業要轉型最關鍵的還是人,所有互聯網包括B2B都是人來決定的。

2015年,聶必權率先將食品部門試點轉型,成立分公司,讓業務部門投錢,8個人其中5個人投了90萬,主管投了60萬,剩餘其他人合計投了30萬,百惠投了210萬。分公司的職能包括了選品、分銷、推廣、訂單等。在股權分配,百惠佔70%,分公司佔30%。同時百惠再借700萬給分公司,合計1000萬作為公司的運營資金,一年結束不論是否賺錢,先將700萬的借款利息還給百惠,剩餘利潤再按比例分配。

為什麼試點食品部門?聶必權告訴《新經銷》,當時的食品還不是百惠的核心業務,失敗了就直接取締,相對試錯成本低一點。試好了其他部門複製跟上。

2016年,雖然分公司的銷售額沒有增長,但卻把過往遺留問題清理了。原來殘損、臨期都是聶必權著急,隨著角色的轉換,帶頭人開始著急,一年下來,原本計劃的1000萬運營資金,實際只用了500萬。聶必權說,“過去負責人只要缺錢就伸手找公司,現在獨立了,如果要簽字,就意味著要借款付息,帶頭人不會隨便籤字,轉而想的是能不能壓縮庫存,能不能收預售款,最後實在不行才找公司。”

2017年,食品分公司的銷售業績增長了30-40%,並有了盈利。

驗證成功之後,聶必權陸陸續續將其他部門獨立出去。百惠公司承擔倉儲、配送、財務、系統以及資金等後臺職能,並由分公司均攤運營成本。

聶必權告訴《新經銷》,百惠創業初期就採用了財務軟件,公司內部的經營數據非常清晰,倉儲、配送、人員、辦公等費用佔比等一目瞭然。為了激勵員工,百惠也嘗試費用獎勵制度。比如,給予配送部門2個點費用,年底結算,若只用了1.8個點,節約的0.2個點費用,對應的部門會拿70%,作為費用獎勵。

前幾日在《新經銷公開課》中,聶必權作為分享嘉賓提到,組織轉型的一種方式,【平臺化+小組織】,小組織解放人性,平臺的價值是賦能。小組織獨立核算、自負盈虧,能最大化的驅動小組織工作的積極性,提升業務前臺的工作效率,而百惠作為平臺,為小組織提供必要的槍支彈藥,成為配合支持平臺。

2 不做經銷商,要做品類運營商

聶必權告訴《新經銷》,實現組織改革之後,百惠的業務邏輯也做了一些調整,百惠不在單一追求某個品牌的銷量提升,而是努力提升在某個市場的品類份額。他說,“目前百惠手裡握著豐富的品類資源,我們要做深做透,在搶佔市場時,可能其他經銷商想著如何獲取訂單,而百惠商貿是想著如何謀局,提高份額。”

聶必權給《新經銷》舉了個例子,比如進安康的連鎖便利系統,百惠的目標是做品類供應,相關品類佔到便利店商品結構的60-70%,因此百惠在人員、資金、政策上的投入都非常大,甚至百惠前期不考慮賺錢,當其他經銷商被“幹掉”,百惠再開始梳理品項,調整結構,最終實現盈利。

目前百惠在安康擁有近60名業務員,200名全職導購員。在西安有20名業務,導購員配置近300人。

聶必權認為,過去人覺得經銷商,只要誰有點錢就可以做。我們要提高一些門檻,除了讓廠家和網點正視我們之外,也要PK掉其他“小商”,讓百惠在區域市場越來越強。聶必權向《新經銷》透露,除了通過自身代理的品牌攻佔網點之外,百惠還會以投資控股其他經銷商的形式,來完成對某個市場的份額提升。

在提升下游網點的市場佔比之外,對於上游廠家,百惠能夠為其“分憂”,廠家想推的產品能推出去,想覆蓋的市場能覆蓋到位。聶必權認為,經銷商的職能不單是資金、物流,最重要的是營銷推廣,這是經銷商的核心價值。

3 做廠家推廣活動的示範點

經銷商和廠家之間最頭痛的事就是費用投入。聶必權認為,很多時候不是廠家不願意投,最怕投了沒效果,或者被截留。所以在費用投入上,百惠會主動投,等有效果,再讓廠家投。

他告訴《新經銷》,近期百惠在KA賣場做了一場推廣活動,做潔柔的“體檢中心”。這場活動廠家甚至都沒有投入,但百惠願意去投。雖然今年潔柔已經做到了市場第一,但百惠必須想著明年,今年還要做什麼,為明年的目標做準備。

如今百惠已經成為廠家的營銷排頭兵,小步試點,驗證效果,做好反饋給廠家,讓廠家複製給其他經銷商。

聶必權回憶,當年潔柔做產品升級時,百惠“硬著頭皮”配合,最痛苦時百惠淨虧100多萬,還有導購人員的投入。他認為,只要廠家的方向和策略對,百惠就會全力支持。如今,潔柔產品升級戰已經結束,潔柔的手帕紙也佔到品類40%的份額,華潤連鎖佔比30%的銷量。

4 轉型B2B,要看市場是否有機會

互聯網來襲,很多經銷商認為我必須做B2B,或者做統倉統配。

在聶必權看來,經銷商做之前先要思考市場是否有機會。他告訴《新經銷》,比如西安市場,未來的網點大體分為三類:第一類,連鎖便利店;第二類,連鎖KA賣場;第三類,被類似阿里、京東等全國性B2B平臺改造的夫妻老婆店。

所以對百惠來說,在西安做B2B已經沒有機會。既然沒有機會,索性就不碰,結合自身優勢做品類延伸,積極與B端平臺合作,給連鎖便利店、KA賣場供貨,甚至控股其他經銷商,來做品類的深度供應。

但在安康市場,聶必權認為,百惠仍有彎道超車的機會。目前百惠正積極籌備,倉儲和配送的基礎設施是現成的,業務人員也已經開始手機下單,百惠正一步一步朝著B2B模式走,但現在還差一步,將手機APP訂單開放給終端網點。

聶必權告訴《新經銷》,之所以沒有開放下單軟件給網點,是因為安康市場,線上訂貨還未成熟,市場需要教育。為了降低對市場培育成本,減少試錯,百惠會等著阿里零售通、京東新通路進駐安康,讓大平臺來培育網點。

很多經銷商在焦慮迷茫時,往往緊盯B2B,一門心思想著自己如何轉型做B2B。事實上,不是所有經銷商,所有市場都適合做B2B,除了自身的實力和優勢之外,還要關注市場是否有機會。即使沒有機會,退一步立足本地市場,深根網點做品類供應商,也是不錯的選擇。

聶必權認為,經銷商不論往哪個方向轉型,或者升級。首先從思維轉變開始,不要留念過去,過去的優秀代表不了未來的成功。同時也不要恐懼未來,人最大的恐懼是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但如果知道了未來的變化趨勢,也不會再恐懼。到外面學習,腦子換一下,讓新思維進來。

除了換思維,組織也要換。組織目的是快速靈活地應對市場變化,更快地服務市場。所有競爭最激烈的就是戰爭,勝負的關鍵是速度,從最早期的木棒、刀劍、弓箭,到近代的槍、導彈,無一不體現著速度。組織重構的目的,就是靈活性,快速反應能力。經銷商不要懷疑組織的帶頭人,如果一場營銷活動虧損了,百惠損失70,帶頭人損失30,帶頭人一定比百惠有壓力,哪怕是做了錯誤的決定,是能力問題,公司願意為成長付出代價。

寫在最後

以上是聶必權對百惠商貿轉型升級的踐行思考。近期,新經銷也收到不少經銷商諮詢,如何轉型,如何做B2B,如何做統倉統配。百惠商貿的轉型實戰,或許可以給經銷商提供另外一種思路。

1)組織轉型,升級為小組織,讓聽得炮火的人去做決策。在籌劃小組織之前,先將公司的內部運營數據搞清楚,每個板塊、每個環節的費用佔比,做到一目瞭然。小組織實踐時,不要期望一次性成功,或一次性的改革,先以非核心品牌或品類試點,試錯、優化。不要一上來就成立非分公司,獨立核算,要在試點中摸索經驗。

2)做品類供應商,之前有業內人士表達過,未來8-10年,80-90%的經銷商會消失,10%-20%會活得很好。在新經銷看來,10%-20%的經銷商就是品類供應商,在品類供應的基礎上,紮根網點的市場推廣。

3)經銷商要有“謀局思維”。商品差價盈利雖然是目的,但路徑絕對不是一箱箱賣產品這一種思路。百惠商貿的全品類供應,或投資控股形式,值得其他經銷商借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