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在包粽子、賽龍舟的習俗裡遇見形式感!

端午節,在包粽子、賽龍舟的習俗裡遇見形式感!

俄羅斯世界盃的綠茵場上,一場場足球盛宴點燃六月的熱情。而在古老東方的大江小河裡,一艘艘龍舟在震天的鼓點,整齊劃一的船槳和好漢們高漲的激情中傳承千年的端午習俗。

端午節,在包粽子、賽龍舟的習俗裡遇見形式感!

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是中國極具文化底蘊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是我們國家的法定節假日之一,已經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端午節,在包粽子、賽龍舟的習俗裡遇見形式感!

端午節最初是祛病防疫的節日,古代吳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後來,因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死去,便成了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端午節有吃粽子,喝雄黃酒,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賽龍舟的習俗。

端午節,在包粽子、賽龍舟的習俗裡遇見形式感!

在贛南,每逢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要包上一頓粽子,大街小巷的早餐店也開始推出不同餡料和口感的粽子新品;而在農村,一場點燃節日氣氛的龍舟賽在節前四五天就會開始籌備。更為重要的是,在外工作打拼的人們會趁著假日回家過節,和家人圍坐在一起,吃上一頓豐盛的端午節晚餐。

端午節,在包粽子、賽龍舟的習俗裡遇見形式感!

物慾橫流的年代,傳統節日的一些固定習俗使平淡的生活增添一點形式感。使人們從工作和學習中暫時抽身出來,迴歸家庭,迴歸溫情。傳統節日有先天的厚重感,在傳承的過程中不斷注入歲月的痕跡,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豐富的節日記憶。因此。比起牽強的營銷式的節日,又多了一點無法替代的情懷價值。

端午節,在包粽子、賽龍舟的習俗裡遇見形式感!

每逢端午節,在記憶中,媽媽包的粽子總要比外面早餐店的多上幾分香;無論遊玩到什麼地方,看到水裡的龍舟,總會想起童年家鄉賽龍舟時,叔伯大爺們齊心划槳喊聲震天的場景;假日回家,還會和童年的玩伴到附近的河塘說起對方玩水的笑話;夜幕降臨的傍晚,祭祀過後,鞭炮聲響起,煙火在夜空笑開了花,一桌豐盛的菜餚讓人口水橫流,但沒有長輩的號令,誰也不能動筷子。

端午節,在包粽子、賽龍舟的習俗裡遇見形式感!

生活需要形式感和看得見摸得著的獲得感,而端午節正有這樣的魅力。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讓人迴歸生活,在那些無憂無慮的快樂中,暫時放鬆緊繃的學習、事業、婚姻的心絃;在包粽子的參與或觀賞中,體味與家人、親友一起的溫情;在賽龍舟的熱情裡,感受奮發向前的精氣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