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人妖相戀的悽美神話

人妖相戀的悽美神話《白蛇傳》,最初的版本是什麼?

端午之日,最早在古人眼中,是陽氣極盛,蛇蟲滋生的不詳之日。《太平御覽·夏小正》有載:“此日蓄藥,以蠲除毒氣。”這個禳災辟邪除病的日子,到了漢唐,漸漸有了節日的模樣。人們除了沐浴、配五彩線,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做,就是喝雄黃酒。傳說蟲蛇等物皆怕雄黃,雄黃解毒。

小時候看過趙雅芝版的《新白娘子傳奇》的人應該都有印象:端午那天,白素貞誤喝雄黃酒,現出巨蛇真身,把許仙直接嚇死。電影《青蛇》中也有相似情節,不過喝了雄黃酒現真身的是躲在涼亭下的青蛇,白蛇因為功力深厚硬扛住了,雖然最後許仙也沒逃脫被嚇死的結果。

端午節,人妖相戀的悽美神話

不過今天討論的焦點不是雄黃和蛇的敵對關係。畢竟在《白蛇傳》這個悽美神話中,有著嚴重違反正常物種習性邏輯的情節缺陷——蛇作為冷血動物,是怎麼在古人的筆下成為賢惠善良,現了真身都沒有狂性大發吃掉許仙的好“女妖”的?

很久以前,蛇在某種程度上便代表著性。《聖經》中,引誘夏娃偷吃禁果的是蛇;中國神話傳說中,“伏羲鱗生,女媧蛇軀”,到了東漢,還有將女媧當做象徵女陰的蟠蛇圖騰。蛇的女色形象自此揮之不去。到了唐代,社會上“慕怪”之風大盛,各種精怪傳奇不勝枚舉。蛇作為一個特殊的文化符號,自然不會被摒棄在唐人的創作靈感之外。

端午節,人妖相戀的悽美神話

《太平廣記》中的《李黃》、《李館》篇,是我們現今為止找到的最早的講述蛇化美女的故事。據書中所言,唐元和二年,隴西士人李黃在路上瞎逛的時候被一位“白衣美姝”勾引,色迷心竅的和美女到她家瞎混了三天。第四天的時候終於迷迷糊糊的回了家睡覺,家人看他不對勁,就去掀開棉被(也許是想吵架),卻發現他“唯有頭存”,身體被白蛇所化的妖女吃光了。

另一《李館》篇中的男主人公李館更倒黴。被“白衣美姝”勾引到家後只是跟人家友好的認識了一下,沒過夜就遺憾的回去了。結果,剛到家就“腦裂而亡”。

雖然兩篇文章受當時道教節慾思想的影響,所諷刺的是社會上大盛的嫖妓之風,旨在告誡世人不要天天遊手好閒,貪戀美色,但所用以警戒的妖怪形象為蛇妖,不得不說在當時人們的心中,蛇妖即為“外表美豔、心如蛇蠍”的兇殘妖物,是可以毫不留情灌雄黃酒的敵人。

端午節,人妖相戀的悽美神話

這種對“非我族類”的懼怕,到宋時已經稍有緩解,並且這時的蛇妖故事中的具體情節已經無限接近現今《白蛇傳》的版本。話本《西湖三塔記》中,男主人公奚宣贊有家室卻性喜玩樂,清明的時候跑到西湖上看風景,遇到了迷路女孩白卯奴。後送白卯奴回家時,結識了女孩的母親,白衣美婦。這位婦人據描述,有著“綠雲堆發、白雪凝膚”之容,奚宣贊沒經受住誘惑,和人傢俬下結為了夫妻。結果美滋滋的日子沒過到半個月,白衣美婦就有了新歡,要挖出他的心肝來下酒。

幸運的是,出軌男奚宣贊被人所救,又有一位當道士的叔叔替他做法事捉了妖,這才險之又險的保住了小命。而白蛇所化的白衣美婦,則被封印鎮壓在了西湖三塔之下。

可以看到的是,這時候的蛇妖仍是害人性命的精怪,冷血殘忍,令人驚懼。作者寫此話本的目的,除了告誡人們勿要沉迷美色之外,還有對於女性形象的過分醜化,是封建社“女人紅顏禍水”思想的集中體現。

說的好像集體出家就安全了。

到了明代,馮夢龍編撰的《警世通言》中,特有《白娘子永鎮雷峰塔》一篇。從故事的名字我們就可以看出來,這時候的蛇妖已經不是沒名沒姓的冷血精怪,而是有了溫柔的稱號“白娘子”。嚴苛的禮教帶來了白蛇妖形象的改變,人性一下子顯露了出來。

端午節,人妖相戀的悽美神話

明代的蛇妖白娘子,人物設定是個“如花似玉的美婦人”,雖然是寡婦,許宣卻一見傾心。只是囊中羞澀,擔心娶不起如花美眷。

因此,當白素貞提出願意與其“結百年之好”時,許宣帶著如接到彩票中獎電話後的不信任感,拒絕了這個誘惑。無奈之下,小青(這時候的她是一隻魚精)只能再加砝碼,說白娘子有錢,願意贈與他五十兩。得到實錘的許宣歡歡喜喜的應下了這門親事,並暗搓搓的打算盤:“真個好一段姻緣。若娶得這個渾家,也不枉了。”

當然,妖精怎麼會有金錢的觀念,錢自然是偷的。打著薅大戶羊毛的想法,白娘子偷的還是官府的庫銀。但是她偷的的銀子也沒給自己買化妝品買包包,而是賢惠的給老公置辦了好衣服,把許宣美的不行。結果被官府找上門後,許宣立刻甩鍋白娘子,說自己不知情,只是沒人信。後來遇到了法海禪師,被告知對他千好萬好的老婆是蛇妖,又立馬央求法海將她收服鎮壓,完全沒有任何情義可言。總的來說,“許仙”的形象仍停留在所謂的渣男行列。

反觀白娘子,作為一個妖精,修養卻比前輩們高出了許多。面對種種懷疑和刁難,最多不過是變成原型把捕蛇人嚇走,面對許宣,說的最重的一句話怕就是“你好大膽,又叫甚麼捉蛇的來!你若和我好意,佛眼相看;若不好時,帶累一城百姓受苦,都死於非命”。還只是口頭威脅,最終也沒有付諸實踐,卻仍擺脫不了被永鎮雷峰塔的命運。

這時的白娘子,不過只是一個想要幸福婚姻的女人罷了。

清代,市面上出現了話本《雷峰塔傳奇》,一開賣就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被欽點為皇室御用劇本。這時候的白娘子徹底褪去了妖性,搖身一變成為一名貌美溫柔的大家閨秀,許仙也擺脫了渣男頭銜,被塑造成了“風流俊雅,道骨非凡”的書生。

端午節,人妖相戀的悽美神話

但是,在得知白娘子為妖后,許仙的人設還是崩了。一句“禪師,可曾收那妖孽?”,讓十月懷胎的白娘子所有的執著都化作了笑話。可憐的是,許仙幾句哄騙就又回心轉意的白娘子,等待她的卻是生下孩子後被趁虛而入的法海鎮入雷峰塔。

當然,這部劇收穫了無數觀眾的眼淚,也讓不懂愛的法海形象深入人心。可能為了照顧當時的社會政治環境和讀者的心情,這部劇結尾強行給佛祖加戲,點化了白娘子,讓其斷情成仙而去。

端午節,人妖相戀的悽美神話

直到近代,魯迅先生在五四運動的浪潮下,發表了《論雷峰塔的倒掉》一文,將許仙說成了樂於助人的好人,將青蛇白蛇設定成了要報救命之恩的好妖精,而法海變成了因嫉妒而強行帶走許仙,設計鎮壓白娘子的壞蛋。大體來說沒什麼改變,只是給許仙又作了一次徹底的洗白。

最終,田漢先生延續了魯迅的這一靈感,作出了《白蛇傳》,才有了我們今天“西湖偶遇”、“彼此生情”、“夫妻開店”、“法海搗亂”、“妖現原形”、“金山斗法”等現在我們耳熟能詳的情節。許仙也終於轉變成了那個在被自己老婆嚇得夠嗆的情況下,仍能說出“娘子啊,縱然你是異類我也心不變!”的好男人,這個故事也成為了悽美的愛情神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