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丨拉美基礎設施建設難怎麼破?“一帶一路”中拉合作辦法多

聚焦丨拉美基础设施建设难怎么破?“一带一路”中拉合作办法多

本文共1455字,預計閱讀時間:4分鐘。

劃重點

❶ 目前,中國與拉美和加勒比地區互聯互通建設基礎良好,且雙方合作領域也不斷拓寬。

❷ 面對中拉基礎設施合作的現實問題,專家呼籲制度創新,同時擴展融資新思路。

近日,第九屆國際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高峰論壇在澳門舉辦,同期舉行第四屆中拉基礎設施合作論壇。如何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令中拉基建合作進一步提質升級成為熱議的話題。專家們認為,未來雙方應繼續加強政策和戰略方面的合作,創新合作模式與融資方式,加深“經濟神經”對接,在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領域取得更多“雙贏”的成果。

聚焦丨拉美基础设施建设难怎么破?“一带一路”中拉合作办法多

看點

01

中拉基建合作發展勢頭好、潛力大

目前,中國與拉美和加勒比地區互聯互通建設基礎良好。中國可以幫助拉美擺脫因資金缺乏、基礎社會落後造成的經濟困境。且雙方合作領域也不斷拓寬,已從工程建設拓展到園區建設、產業規劃、產能合作等領域,合作方式從單一的工程承包向項目建設加後期運營拓展,PPP、BOT等新的項目融資模式加速實施,併購、直接投資等顯著增加。

拉美和加勒比國家是全球在基礎設施領域最具活力和潛力的地區之一。根據聯合國的數據,2011年到2040年,拉美地區基礎設施投資總需求將高達13.2萬億美元。其中,鐵路、公路、電力、港口建設等領域缺口最大。

聚焦丨拉美基础设施建设难怎么破?“一带一路”中拉合作办法多

同時,拉美和加勒比國家也是中國對外投資增長最快的地區,已成為中國開展對外承包工程業務的第三大市場。中國是拉美地區的第三大投資來源國。去年,雙方之間的貿易額近2600億美元,同比增長18.8%。今年1月,中拉發表申明,將“一帶一路”建設作為中拉合作的新的平臺。

看點

02

成本高、融資難呼喚制度創新

現實中,中拉基礎設施建設合作仍有不少問題尚待解決。目前幾種類型的基礎設施項目中,政府主導的項目中時常有銀行難以無法提供大額授信;市場主導的項目,中國公司中標幾率低;公司主導的,投入高、回報時間長,回報率不確定,令很多企業望而卻步。國家開發銀行國際合作業務局美洲業務部資深專家田雲海認為,要提升中拉基礎設施合作水平,必須進行制度創新。他指出,政府要做好政策對接、規劃對接、標準對接,發揮組織優勢;金融機構要拓展金融產品,豐富融資模式;中拉企業包括第三方企業發揮各自優勢,探討多種形式的合作。

投資不足是當前拉美基礎設施匱乏的另一個重要原因。供需之間的差距仍然非常大,僅巴西一國基礎設施的資本總值只佔到全國GDP的34%,還有24%的GDP差距。對此,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研究一部主任俞建拖表示,目前中拉基建合作還需要進一步開闊思路。要更多地利用香港、澳門等金融市場,發展更多潛在的投資者;要做大利益共同體,引入全球各地的金融機構共同參與;要鼓勵PPP等社會資本的參與,實現更多股權性質的投資。

聚焦丨拉美基础设施建设难怎么破?“一带一路”中拉合作办法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