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漢字「風」怎麼來的?為什麼要蟲字加一撇?

江益焱

說起來就有點曲折,先用文字學的術語說一個大致答案:

一、古文字「鳳、風」本一字分化:甲、金文借「鳳」表「風」。

戰國時代「鳳」訛變為「風」:「鳳」中表示『羽毛』的筆畫訛變為『蟲』和『一撇』。遂將錯就錯,積非成是,從而職務分工,各有所專。

二、古文字「鳳」的初文從「鳥」從「辛」,加聲符「凡」。後來,隸楷書省聲兼省形,「辛」簡化為「一」,「凡」省為「幾」。

也就是今文字「鳳」:從「幾」、從「一」、從「鳥」。

如果這幾句話懂了,就沒必要往下看,沒懂,就繼續往下看。

-------------------------------------------------------------

詳細的從甲骨文開始講起:

風:流動的空氣,這個意義太抽象了,無法以象形的辦法造字,在甲骨文中,主要就是借用「鳳凰」的「鳳」字的表示。

比如中國國家圖書館的鎮館之寶:非占卜甲骨刻辭《四方風》,在一片牛肩胛骨上刻四句話24個字,反應的是殷商時代的風神崇拜,

《四方風》中的「風」就是借用「鳳」的初文:從「鳥」從「辛」。看下面的拓片比較清晰:

《甲骨文合集》14294

《四方風》的釋文和解讀:

李圃. (1989). 甲骨文選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頁26

可以看出,甲骨文「鳳」的偏旁「鳥」:突出神鳥有「長尾」和「美麗羽毛」,「鳳凰」的原形可能是「孔雀」一類的長尾、羽毛很漂亮的鳥。

那為什麼「鳳」的甲骨文有「辛」這個偏旁呢?

其實甲骨文「龍、鳳」都是從「辛」在頭頂:

「辛」取像自上古的一種「刑具」,表示「法律、罪行、管治」的漢字,一般都從「辛」。

比如「主宰」之「宰」,表示「法律」的「闢」,表示「罪行」的「辠」。

「龍、鳳」從「辛」表示如同上帝那樣的主宰者,突出「神鳥、神獸」的本質。

同時,加「辛」部跟一般的「凡鳥」區別開來:


而且有些字形為了突出「神鳥」,在「辛」部上加上表示「高冠」的筆畫,後來,「又加了一個聲符「凡」,「鳳」也就成了一個形聲字:

甲骨文、金文的左右結構,到篆文變成上下結構,「鳥」上「辛」和表示「鳥冠」的筆畫,簡化成一橫(省形),「凡」簡化成「幾」(省聲),也就是今天看到的「鳳」字。

所以,在甲骨文中沒有「風」字,用「鳳」字表示「流動空氣:風」。

也就是說甲骨文「鳳」的本義就是「鳳凰」,假借義就是「風」。

「風」字大概是在戰國時代從「鳳」字分化出來,「風」字中的「蟲」就是「鳳」表示「羽毛」筆畫的訛誤,然後將錯就錯,積非成是。

引自:李學勤等,《字源》(2012,天津古籍出版社),頁1171

鳳凰原形為孔雀,孔雀羽毛有圓形的斑紋,「鳳」古文字描繪出來了:

表示「羽毛圓形的斑紋」的筆畫簡省、訛變為從「蟲」的「風」:

漢代經學家大戴、許慎,沒有見過戰國以前的古文字,不知道「鳳」和「風」關係,所以附會為「八主風,風主蟲」曲折牽強的解釋:

  • 《說文》:風八風也。東方曰明庶風,東南曰清明風,南方曰景風,西南曰涼風,西方曰閶闔風,西北曰不周風,北方曰廣莫風,東北曰融風。風動蟲生,故蟲八日而化。從蟲,凡聲。
  • 《大戴禮·易本命》:二九十八,八主風,風主蟲,故蟲八日化也。
  • 《春秋·考異郵》:“二九十八,主風,精為蟲,八日而化。

我看有些論文「八主風,風主蟲」,引《易》據《詩》,洋洋灑灑一大堆,這就是典型的古人之附會之詞而已,真沒有必要當做可靠的前提進行推理證明。

那甲骨文《四方風》,根本就不是「八面來風」,你怎麼解釋?甲骨文中也有直接借用「凡」字表示「風」,怎麼解釋「八主風,風主蟲」?

所以,比較可靠的解釋只能是:「風」正是由「鳳」的省文加訛變,然後分化出來專職表示假借義。

就好像「沈、沉」的分化一樣。「沉」是「沈」訛體,在漢代分化,然後變成正字,實現職務分工。

引自:《字源》,頁996

小漢字見大歷史

《大戴禮》雲:“八主風,風主蟲,故蟲八日化也。謂風之大數盡於八。故風之字從蟲。”

甲骨文的“風”與鳳凰的“鳳”其實是個差不多的字,甚至被認為是同一個字。

風的變化也經歷了一個過程,慢慢與“鳳”字相區別開了,演化到今天,簡體字裡只剩下兩劃,而繁體字的“蟲”在秦漢的字體中也出現了雛形。

《大戴禮》是《禮記》早期的一個修訂版本,成書年份不詳,但《漢書·藝文志》根本沒有收錄相關的隻言片語,只能暫且說是西漢以後的成書。可見這個時期的人已經在解釋“蟲”了。

但我們從甲骨文的演變上以對照就可以看出,其實沒有那麼多解釋,這就是個演化過程,解釋的多了反而鑽牛角尖。


王司徒老百科

"風"古文(凡+蟲),不是現在所專指的大氣流動。是指″不可見的傳播",更多是指疾病。外來的傳(感)染,古人不知原因,泛指蟲(今稱細菌病毒)是源頭。"凡"古文原是乳頭(房)之像形,寄以"含"義。現在文字"凡…"就是把"…"所列事物都包"含"在內了。"風"也由"傳播"把聲音包括在內了,所以有″風傳…",風聞…"的說法。"風雅頌"之中的風指兩人對話或隔遠對唱,各地民俗男女傳情隔山對唱。便是"風"的一種形式。廣西山歌,陝甘道情,廣東客家對唱和漁家"鹹水歌"都是″風"的形式,所以近代音樂家到地方釆集民間音樂素材,叫做"採風"。英語把電話寫作phone,也是指聲音的傳播。"雅"是少數人之間的酬唱,詩詞賦謎曲水流觴令酒皆是。外國人無此文化形式。″頌"是廟堂音樂,齊唱。"聖母頌","橘頌"皆此類,國人在大廟,西人上教堂。英文單詞寫作So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