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中為啥有那麼多同義詞

我們今天先講詞。還記得電影《勇敢的心》男主人公梅爾吉普森喊得那句“freedom”嗎,可謂是振聾發聵。其詞根free表示自由、也可以表示免費的、做動詞時可以表示免除。我們在機場會發現免稅店,也就是dutyfree。另一個詞是liberty,與freedom相比,這個詞更加抽象。很多人都在問我,輝哥為什麼同樣的意思英語中會有不止一個詞彙。比如這個freedom和liberty。我來解釋一下,你想高大上,就用拉丁語詞源的詞彙。普通的表達日耳曼詞源就OK了。懂了嗎?英語中詞彙少部分來自日耳曼詞彙,典型的又短又抽象,為啥?日耳曼詞彙是遊牧民族發明的嘛!就是拼音文字,遊牧文明在深度上怎麼能和農耕文明相提並論呢?二liberty是拉丁語系的嗎!拉丁語是羅馬文明的。而羅馬文明又脫胎於希臘文明。歐洲整個的文明都是希臘羅馬文明的擴展,詞根詞綴我常講吧,相當於漢語中的偏旁部首,那必然是高級的多的。

英語中為啥有那麼多同義詞

Liberty的形容詞是liberal。英語單詞liberal來自拉丁語詞根liber-(free,自由的),字面意思就是“自由的,自由人的”。這裡的“自由人”指的是古希臘、古羅馬城邦中享有公民權的自由人。在14世紀,英語單詞liberal表示“慷慨的、無私的、高貴的”,是不是可以理解成“只有真正有錢才能有自由,才能慷慨呢?我個人覺得沒毛病啊”;在15、16世紀逐漸衍生出“放縱的、不受約束的”等負面意思;在18世紀後期,它的感情色彩又從貶至褒,表示“寬容的、不受偏見影響的”。

現在,liberal一詞在政治或宗教上表示“開明的、支持改革和進步的、推崇個人自由的”。在教育領域,liberalarts指的是為“自由人”提供的學科教育,偏重提高人文修養而非實用性,在古代西方包括“三學”(文法、邏輯、修辭)和“四藝”(算術、幾何、音樂和天文學),在中國通常翻譯為“博雅教育”,這麼玄學嗎?哈哈,其實就是“文科”,和理科science相對立。

說到自由,今天來聊聊納爾遜·曼德拉。

英語中為啥有那麼多同義詞

1964年6月12日,黑人政治家納爾遜·曼德拉被判終生監禁。曼德拉出生於南非,很多人認為致力於民權運動的領袖一定是受壓迫受剝削的階級,其實不然,曼德拉是酋長之子,生活殷實, 不需要過早承擔養家的重擔。然而,不是所有的黑人都如曼德拉這般幸運,大多數的黑人不得不早早面對南非的徹底隔離制度,並且承擔起養家重任。

在種族隔離時代,南非對不同人種的歧視和差異對待極其鮮明:白人佔據了從教育、醫療、就業到盥洗室和海水浴場的幾乎一切公共服務中最好的部分;而黑人甚至沒有南非共和國公民的身份。

這個時候,曼德拉站了出來。1952年年底,他成功地組織並領導了“蔑視不公正法令運動”。在他的組織下,成群結隊有組織的有色人罷工罷市,強行進入僅供白人使用的商店、郵局、車站、住宅區等公共場所。這場運動持續了四個月,蔓延到全國,給白人政府以沉重打擊。南非當局下禁令不許曼德拉參加政治活動。但曼德拉不為所動,繼續領導罷工運動,並轉入地下武裝鬥爭。1962年8月,在美國中情局的幫助之下,曼德拉被逮捕入獄,開始了他長達27年的“監獄生涯”。

1990年2月11日,南非當局在國內外輿論壓力下,被迫宣佈無條件釋放曼德拉!曾經因叛國罪吃了27年牢飯的曼德拉在出獄的當天受到了人民空前的歡迎——12萬民眾自發地迎接這位為自由奮鬥的聖人。

1994年4月,曼德拉當選南非總統,廢除了《班圖斯坦法案》,也就是西方國家所說的《種族隔離法案》,並發表了著名的演說——“自由的精神”,核心內容就是:“人生而追求自由,自由的國家不會不歡迎追求自由的人民。同年8月,曼德拉表示為了世界和平,放棄南非核武計劃,並且在聯合國的監督下,拆除了核武。

很多八零後都聽過一首歌,就是黃家駒的這首《光輝歲月》。很多人不知道的事,這首歌就是黃家駒寫給曼德拉的。既表達了黃家駒對曼德拉的敬仰,也詮釋了曼德拉畢生的信仰。這位南非“鬥士”幾乎用盡了自己整個青春和壯年,為抗爭不公平的種族隔離奉獻了全部的力量。

英語中為啥有那麼多同義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