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基本阻斷重點傳染病經輸血途徑傳播

來源 | 健康報

6月12日13:47分,一袋400毫升的全血,結束了它在電子採血稱上5分多鐘的搖擺,被北京紅十字血液中心採血處工作人員取走。

32歲的獻血者小陳,按壓扎針處10分鐘後,順手拿起桌上的一瓶礦泉水,大步離開了採血處。這已經是他第21次鮮血了。

同一天,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在北京紅十字血液中心召開專題新聞發佈會,介紹無償獻血有關情況。

據悉,我國無償獻血者的年齡分佈主要以18-45歲為主,2016年,這一人群所佔比例接近80%。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相關司局副局長周長強表示,爭取到2020年獻血率達到15/千人口,臨床用血100%來自於自願無償獻血,血液安全和臨床合理用血水平進一步提升。

截至2017年底,全國共設置血液中心32個,中心血站321個,中心血庫99個;固定採血點1380個,比2012年增長41.3%;建立了覆蓋採供血全過程的血液質量管理體系,實現並鞏固血站核酸檢測全覆蓋,基本阻斷艾滋病等重點傳染病經輸血途徑傳播。

通過“組團式”援藏,提高西藏自治區血液安全能力,今年4月,西藏血液中心獨立開展血液核酸檢測。至此,全國31個省、區、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均具備核酸檢測能力。在強化臨床合理用血方面,周長強指出,近5年,我國出院患者人均用血量、手術檯均用血量分別降低20%和30%、自體血回輸比例增長30%。

周長強同時指出,雖然我國血液保障能力目前基本可以滿足臨床需要,但這是一種“緊平衡”狀態。

近年來,隨著健康中國戰略的不斷推進,人均預期壽命進一步延長帶來的人口老齡化、“二孩”政策全面實施帶來的大齡高危產婦數量增加、醫療保障水平提高帶來的醫療服務量持續增長等都對血液供應安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周長強表示,下一步將動員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無償獻血,探索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開展精準化無償獻血宣傳,並做好患者及家屬的健康教育。

另外,還將開展以單病種為基礎的臨床用血合理評價工作,推動自體血回輸技術的臨床應用,實現外科手術用血最小化、臨床用血精準化和質量效益最大化。

據瞭解,2017年,世界衛生組織發佈的《全球血液安全與供應報告》指出,中國在無償獻血總量、自願無償獻血比例、血液質量安全水平、血液報廢率、臨床合理用血水平等方面,血液安全供應水平位居全球前列。

保障血液安全供應的中國經驗、中國方案和中國力量,為全球血液事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對此,周長強表示,中國經驗最重要的是“政府主導、部門協作、全社會參與”。

周長強呼籲,全社會應積極關注和參與到無償獻血中來,健康適齡的公民伸出你的胳膊,捐獻出可以再生的血液,挽救不可重來的生命,為社會、為他人做出自己的貢獻。

——大家都在看——

縣域衛生領域最大規模年度盛會即將召開

八月西安千家縣域醫療機構精彩集結

我国基本阻断重点传染病经输血途径传播

關注中國縣域衛生,你可以點亮我的❤️

↓↓↓


分享到:


相關文章: